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国际物流论文

美国物流业形成模式

2006-12-25 3:4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现代物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流通领域适应生产力变化的必然趋势,是科技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美国的物流企业
    美国的物流企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储存、运输功能为主,第二阶段是以配送为主,第三阶段是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使企业成为社会大生产中供应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第三个阶段上,物流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物流企业多功能化:传统的物流企业只是提供保管和运输服务,购买、仓储、运输三者相对独立,仓库的大墙隔断了购买者和运输者的联系。随着市场的发展,购买者发现自己不仅要考虑购买成本,还要考虑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1978年以后,政府功能缩小了,美国运输业放开,国外制造商、零售商大批进入美国,竞争的加剧使得运输成本不断降低,也迫使人们寻找更新的物流方式。这就从客观上促成了仓库和运输的有效结合,也促成了物流企业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在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其间的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业务全部由物流企业承担。目前,在美国的国民收入中,物流企业的收入已经占到近1/3。
   
    二是物流企业高技术化:物流企业已不再是搬搬运运的代名词,而是与高科技紧密相连的高技术应用产业。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流企业还处在手工作业阶段,购货与运输制单均由人工完成。订单通过电话、邮寄完成,如遇更改订单,则交易行为就要延迟。因为货物流转周期长,商品的库存量也就增大。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制造商必需有一定的商品储备。由于市场变化的加快,商品的花色品种、型号、功能不断更新,使得大批货物在仓库积压。从制造商到消费者手上这一段时间,货物有90%的时间呆在仓库中,从而造成资金占压、成本增高。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条码技术、信息分析与分拣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等使储运作业流程大大加快。如美国纽约市的APA运输公司就是这样一家运用高科技的物流企业。该公司拥有1900名职工,2000只集卡车箱(包括冷冻、冷藏车),600台拖车,在全国设37个网点,年营业收入为1.6亿美元。公司总部储存分拣库约有2万平方米,库内有笼箱及自动分拣装卸系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地下传动链和笼箱以及感应装置,将货物分拣、配装和运送到指定的货位。仓库有100个集装箱车位,其中50个对外州,50个对本市。每日早上6:30市内集卡将晚上拣好的货物装车运往市内商站,下午5:00将市内的外运货物拉到仓库分拣。仓库的另一侧是大型集卡,承担着外州往本市、本市往外州的货运任务。条码技术使分拣及运输统计变得十分简单,而计算机系统可以准确地告知货物数量、价格和品种情况,卫星定位系统使汽车调度和到货预报非常及时有效。
   
    三是物流企业向全球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企业正在向全球发展,如美国纽约市的APA运输公司的货代公司规模较大,有80多名职工,在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代办处,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工作。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物流管理者在从事物流业务时,还无需考虑更多的因素,而今天,物流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诸如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国际分销商和制造商的选择,国际运输距离、运输方式、国际时间、货币差别、各国的政策和条例、风俗及语言、港口条件和思维方式等,需要各种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就使物流企业更加密切地与国际贸易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高智能、高技术的产业。
   
    二、美国的运输系统
    几十年来,美国市场销售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制造商自己生产、销售到制造商通过批发商、零售商进行销售,发展到现在的制造商直接面对零售商,使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成本降低,社会库存减少。但是无论发生何种变化,运输环节必不可少,而且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市场销售系统不仅需要一个遍布全国、涉及多种运输工具的网络,而且要求各种信息传递即时有效,货物送达及时准确。从这种意义上说,各类仓库实际上已成为货物的中转站,而不再是原来保管意义上的仓库。换句话说,运输已成为“仓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运输业可分为陆运、海运、空运、多式联运等几种方式,在陆运中又分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其中,公路运输占了美国运输业的很大比重。自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公路事业,在全国各地修造了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因而使得国内货物运输能够主要由集装箱卡车来完成,1000公里内的运输,24小时即可以送达。另外,内河(湖)运输、铁路运输则主要承担大宗散装货物的运输任务,精密产品主要使用空运。在国际贸易中则更多地使用多式联运方式,其中主要是陆桥联运。如从日本某港到纽约港,海运需要30天,因为要穿越巴拿马运河,航程较远。而陆桥联运只需要18天,即从日本某港海运10天到达美国西海岸,然后再转陆路运输加8天即可到达纽约港,这就大大节省了时间。多式联运方式同样也用于美国的国内运输。
   
    运输形式的多样化,运输业中高新技术的应用、用户对运输服务的高标准要求等,使得运输业出现了专门化倾向。如果客户和承运单位没有精通运输业务的人才,就必须找第三方即货代公司代理。这样,在一项运输业务中,将涉及到三方当事人:一是客户、二是承运人、三是货代公司。
   
    货代公司实际上是运输业务的组织策划者,它要替客户策划运输方式的选择、国家与地区政策性的差别、结算方式和货币种类的选择、货物的特殊包装、社会文化语言的差异、挑选最优的运价和最好的服务,还要帮助确定装运计划、保险及结算方式等。
   
    三、美国储运企业管理
    美国的储运企业愈来愈成为社会公用储运企业,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明显趋势。传统的储运企业是制造业的附属机构,除了专门储运企业外,许多制造业企业还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对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仓库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库存量。社会库存不仅要考虑保证社会最低需求的最小库存量,还要考虑因顾客需求波动、花色品种变化、产品更新换代等因素而确定的变动库存量,同时还要考虑社会需求一时供货不足的情况出现时的安全库存。一般来说,当时的最小库存量为40%,变动库存量为10%,而安全库存量在50%左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得不考虑库存成本问题。加上80年代初,日本的“即时库存”概念引入美国,很多制造商减少了自有仓库,更多地使用公用仓库。公用仓库能完成同样的功能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可降低制造商的成本,还使制造商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及市场的需求状况灵活地选择仓库。同时随着公用仓库规模的不断扩大,还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仓储技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可以使用条码技术、信息分析与分拣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这样,对制造商来说,储运的功能就从生产领域中分离出去,可节省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对仓库来讲,一个个制造商和采购商则成为自己集运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可以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扩大业务领域。
   
    更重要的是,制造商、销售商和储运企业三者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信息系统,有关的商品信息不再需要经过专门的信息中心来发布,而是能够直接通过三者之间的信息系统即时得到每天销售数量、在途运输数量以及库存数量的信息,从而使社会库存大大减少,使订单实现率从80年代的88%提高到96%。
   
    随着储运企业的社会公用化,储运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储运企业内部单位之间冷言冷语相对独立,而现在则需要相互融合。一个储运企业的高级经理,需要掌握和协调采购部、财务部、库存部、仓库运营部、运输部的业务,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与运行业务,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协调能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储运企业的信息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货信息和装货信息;库存管理和控制信息;库容信息,服务质量信息:客户查询信息;订单分配信息以及各种会议报告和记录。有了这个较完备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储运的各项业务就有了坚实的支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