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被认为将最终取代传统条形码,毫无疑义会承担起前者的所有职责。除此之外,在需要对物品跟踪或分类管理的任何场合,RFID都有其用武之地。下面列出与日常生活或者企业运营最为密切的7个方面的用途。由于所有这些功能的实现,都得益于RFID的无线即时读取方式、大容量和高速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高度的自动化,所以彼此之间仍很难有清晰的界线。
1.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被认为是RFID技术最大的舞台。虽然现有IT和自动化技术大大提高了该领域的效率,但有很多工作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例如货物的清点、盘库和数据录入等。虽然有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等辅助工具,但效率低下、差错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关键,这恰恰是RFID技术最突出的优点之一。如果每件商品都贴上了RFID标签,无需打开产品的外包装,系统就可以对其成箱成包地进行识别,从而准确地随时获得产品的相关信息,例如种类、生产商、生产时间、生产地点、颜色、尺寸等等。RFID系统可以实现商品从原料、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上架、最终销售,甚至退货处理等所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且可以大幅降低差错率,从而显著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RFID标签可以存储产品的多种相关信息,例如A厂商于B日在C地由D班组生产的第E件F类产品,而不仅仅是目前条形码所标识的A厂商的B类产品。从而可以用于那些需要监控产品时效性(保质期)等信息的场合,如食品与药品等。另外,还可以有效地监控销售渠道中“窜货”等问题。
技术专家认为,RFID技术的应用会有非常显著的“学习曲线”,最早采用这项技术的企业可能“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了不难解释以供应链和存货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沃尔玛,“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定下时间表要求其供应商采纳RFID技术。
2.生产制造与装配
准时制 (Just-in-Time,JIT)等现代生产方式对各个环节的协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可能导致整条生产线乃至整个生产流程的瘫痪。如何管理并且准确找到规格纷繁复杂的零部件(原材料),并将其及时运送到生产线上,这不仅困扰着复杂设备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困扰着所有采用流水线作业的企业的一个难题。借助RFID技术,就能够实现存货管理的自动化。不仅零部件的位置一目了然,其数量也全在掌控之中——当任何一处的存货水平降低到设定值以下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补货指令。
不能准确找到某些零部件并将其及时运送到生产线上,成为了Dell厦门组装厂的生产“瓶颈”。虽然传统条形码也可以帮助其改善这种状况,而且成本要小得多,但Dell却采用了EMS公司(Escort Memory Services)的RFID跟踪系统,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赋予了Dell一个更强大的工具——在装配过程中随时把新的信息写入RFID标签,从而让顾客实时了解所订购产品的生产流程成为可能,在提高Dell电脑定制化生产能力的同时,显著地削减了定制成本。联合利华(Unilever)和雀巢等企业也采用了类似的系统,进行物料跟踪与质量控制。
3.行李、邮件和包裹处理
能够跟踪包裹在递送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这种能力曾经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也恰恰是UPS(美国联合邮包)核心竞争力之所在。RFID技术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个竞争格局——如果在邮票和包裹标签中贴上RFID芯片,不仅可以实现分捡过程的全自动化,而且邮件包裹到达某个地方,标签信息就会被自动读入系统,并融入“物联网”供顾客和企业查询。这样,各个企业不仅能够像UPS那样提供包裹的位置,而且位置更加准确、成本也可能要低得多。
在继英国航空、日本航空和新加坡航空成功运用飞利浦公司提供的I.CODE标签跟踪行李后,德尔塔航空(Delta Air Lines)也于6月份宣布将在部分航班上进行类似的试验。日本经产省则牵头成立了官民一体、有50多家运输与物流相关企业参与的“商品追踪管理研究会”,对RFID的应用与技术标准进行研究。
4.身份识别、防伪、门禁和防盗系统
RFID作为一种识别技术,顺理成章地可以用来验证和检查人群与物品的身份。其显著的优点之一,就是它的无线读取方式大大提高了有效识别的距离,从而更加高效地处理有关数据,或者为对特殊情况做出反应赢得更多的时间。例如,“9·11”事件发生后,欧美与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就加紧了智能身份证计划的实施,RFID就被认为是理想的选择之一。
据NCR等机构的统计,2001年美国零售商库存损失额约为330亿美元,其中“职员盗窃”和“顾客盗窃”分别占46%和31%。偷窃行为的肆虐,使零售商不敢把一些体积较小而价格昂贵的物品以“开架”方式陈列出售,从而影响销售。RFID标签的体积很小(芝麻粒大小),可以很容易地植入产品或者其外包装中间,很难被小偷发现或者剪除,而且标签的识别(指探测到标签,而不是准确读取所有数据)准确率几乎可以达到100%。因此,应用RFID技术的RF-EAS(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被认为是最理想和最可靠的监控方式。
另外,EPC具有唯一性,与中央数据库中的编码对应起来才能提供物品的完整信息,因此几乎不可能被伪造。所以,它有望用于产品和票据防伪,有效遏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孳生。例如,9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智能卡与智能标签展览会暨用户大会”,其门票就使用了RFID标签;而日立制作所的“μ-芯片”也被确定将用于“200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爱知万博会)”的入场券。另外,欧盟亦有计划在其统一货币欧元的大额钞票中使用类似的防伪技术。银行支票等有价单证,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5.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
去过图书馆和档案馆的读者,应该都体验过从书架上找书的艰辛,如果急需的一本书或者文件不巧被人放错了地方,简直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所幸的是,如果在每册资料中贴上RFID标签,读者只要手持解读器从书架前走过去,就可以从浩如烟海的图书和文件中,轻轻松松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如果在书架上也装上类似于“未来商店”那样的“聪明书架”,找书就等于按图索骥——完全免除昔日的“搜索”之苦。
由于RFID系统本身还是一个先进的EAS系统,所以RFID技术使得这些场馆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架”,全部让读者“自助”借书和还书。
因为图书馆和档案馆等类似机构的应用环境相对稳定,数据也比较简单,所以RFID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目前,已经有澳大利亚、印度、荷兰和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将近100家机构采用了这项技术,其中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堪称其中的典范:读者自助借书还书无需排队、可以用现金卡自动支付超期罚款等各种费用,以及自行查看借书记录——几乎不需要图书管理员的协助和参与;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对该归还的书籍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分类,从而把图书管理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6.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
不少国内读者熟知的香港车辆自动识别系统“驾易通”,主要应用的正是RFID技术。目前香港已有约8万辆汽车装上了RFID标签,这些车辆通过装有解读器的专用隧道、停车场或高速公路路口时,无需停车缴费,从而大大提高了行车速度和高速公路管理的效率。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用途,是交通工具的票务管理。世界上公共交通(包括火车、汽车和轮船)费用,约有1/3用的是硬币、代币或磁卡支付的。这些传统的支付方式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对机器设备的依赖性较大。如果使用RFID技术,乘客就无需投币或者把磁卡插到读卡机里,只需要从安装有RFID解读器的通道中走过去(甚至无需掏卡),系统就自动完成收费。这不仅可以节约设备的维护费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乘客的通行速度。尤其可贵的是,RFID系统可以收集乘客分布和流向的有关数据,从而优化公交系统的行车路线与车次安排——这对深受交通拥挤之苦的大城市来说,无疑是难能可贵的福音。
7.服务体验与CRM
从麦德龙“未来商店”给顾客提供的便利,以及丰田南非公司第三期试验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出RFID在改善服务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
顾客需要排队等候服务,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华盛顿邮报》曾报道说,美国居民平均每年要花费150个小时排队——有过在“黄金周”出门经验的读者应该有切身的感受!而排队一般发生在消费的开始(如买票、订座)或者结束(如结帐),是顾客服务体验和满意度的“杀手”之一。虽然单纯凭借RFID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至少可以显著地缩短某些环节的等待时间,如上文提到的公路收费和购物结算等场合。
RFID还有望在建立顾客忠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丰田公司的第三期试验取得成功,把车主的个人信息与汽车的维护记录存储在RFID标签中(或者通过网络从中央数据库调用数据),不仅可以在维护站里省去了顾客不少麻烦,而且还可以因此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到那时,丰田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不仅仅是优越的汽车性能和适中的产品价格了。另外,那些以会员制运作的企业,也可以借助RFID更加清楚地全面了解顾客的消费模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上一篇:WTO与我国物流市场
下一篇:供应链软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