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物流系统合理化
2007-10-23 15:4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当前,现代制造技术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高技术化、信息化、绿色制造。如何将贯穿在现代制造业中的物流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这一过程中,特别是现代制造业中的物流系统更加合理化,越来越多的得到更多的关注。
整合物流和生产管理
在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内部物流优化的目标应该是整体最优,即将物流系统化。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方法将物流系统各组成部分加以集成,形成一套完整的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能够充分满足公司生产销售需求的,最低成本的物流体系是当今业内外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以系统观念研究物流问题就是要求重点研究其整体效果,将任何一个问题都当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去思考。
物流功能与生产功能的主要矛盾:生产注重于相对固定在某一地点的操作,而物流则对物料的流动过程感兴趣;在众多可以用于评价他们的价值的标准中,作为两项功能为产品增加的价值的形式顺序,生产往往以质量为先,而物流则以成本为先;生产将精力用于技术,而物流更倾向于被搬运的产品;生产的子功能通常集中于组织,而物流在于扩散。
物流系统的整合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如果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就可以有效衡量各种物流方案的优劣,从而为判断各种整合效果提供判据。
整合物流和生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立生产计划制度。由于中小型制造企业一般采用订货式生产,运作中订单直接交给生产单位安排生产,缺乏生产的计划性。当生产订单较多的情况下,很难合理的安排订单生产,最终影响了生产的计划性、均衡性和节奏性,生产中断、延期交货等现象经常反复出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坚持生产计划制度,建立部门的月生产计划、车间的周生产计划、车间班组的日作业计划制度,保证生产进度在计划控制之下,生产的过程的连续性、节奏性和均衡性才能得以保证。在实际操作中,应用MRPII系统改造管理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建立控制点,及时追溯。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生产过程中断,进而引起生产实际进程和生产计划不相符。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控制点,在控制点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订单的相关信息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追溯问题的根源,并在第一时间处理问题。从做好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工作来提高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和控制质量。一般情况下,关键控制点应设在企业的瓶颈工序、质量问题频发环节、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等。
把握生产整体运行,关注订单制程。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要从整体把握物流运营状态,明确生产物流过程的关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操作中可以参照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量结合生产工艺流程来确定企业在何时何地需要什么物料,使得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运营保持在最佳状态。
通过SMED活动缩短内部物流时间
一分钟更换工装SMED (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s)当今世界先进的生产型企业正在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效率的方法称为SMED (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s),通过SMED活动可以有效缩短更换工装的时间,从而对缩短内部物流时间,缩短Lead Time做出积极贡献。SMED 翻译成中文是“一分钟更换工装”,其目的是缩短更换工装的时间,其手段是通过研究、改进各种工具、工装、导槽,以及采用各种常识项目,比如提供备份滚轮、工装、导槽等,尽量采取线下准备好各种工装,而不是等到停机后再进行准备和更换等等一系列方法将停机更换内时间缩减到最少。
SMED的基本概念是测量现行系统的各种操作,记录所有的行为动作,然后研究分析如何使得这些活动能够在机器运转,现行产品正在生产中进行,从而使得停机时进行的工装更换活动的数量降至最低。SMED活动牵涉到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的各个部分,需要有效的组织,明确的可编程控制器的显示菜单设计、各种工装的设计、使用的各种工具的选择等等都是整个活动的一部分。SMED活动所要控制、减少的是建立时间,它是指机器设备从正在生产的一种批量产品的末件产品停止,到新的批量产品的首件合格产品产出之间所消耗的时间总和。即从一种产品停止生产到另一种产品的第一个合格品生产出来所消耗的各种准备、更换、整等时间的总和。它是指时钟时间,不是劳动时间。
进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在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网络系统对物流系统中的信息要素进行快捷、实时的收集、统计、分析是对物流系统进行有效管理,达成最终整体优化的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现代制造业企业应尽快建设完成一整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加工处理管理信息为主的计算机系统,它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检索和管理,可以向管理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各种有体会的信息。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包括各类业务处理系统,还包括各种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指管理企业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信息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提供有关企业的总结报告,各种非常规和常规的报表,例如库存管理系统中,不但要记录各类出入库,信息还要分析库存的数量及成本,为降低企业成本提供支持。
整个生产物流过程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系统。生产物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通过物资的实体运动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一个环节的输出是另一个环节的输入。合理组织生产物流活动,就是使各个环节相互协调,根据总目标的需要适时、适量的调度系统内的基本资源。生产物流系统中的互相衔接是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的,即本子议案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例如,生产物料的调运是根据工序数量和运输条件来进行的,装卸活动的组织是按运送物料的数量、不同工序等情况来决定的。
开展企业全员培训
人是企业物流系统中唯一的能动要素,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其工作的质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企业不同层次的员工的针对性培训,帮助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物流观念,掌握必要的物流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对员工情绪加以引导和利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的生产物流优化效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的说来,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对生产物流的优化是重点,更是关键。只要实现了生产物流顺畅流通,整个物流系统的问题己经基本解决。
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持续改进
由于一个系统的设计者设计系统时已知的条件与系统实施以后的实际情况总会存在差异,我们无法准确预测现在设计的活动在将来一定发生,因此,当前状态与实施时的状态差异越大,需要进行驾控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范围就越大。因此,我们就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持续循环学习使得我们可以将生产物流系统当作一个模糊地社会组织。我们虽然无法知晓每个个体的全部特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经验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由于这些个体的持续发展以及组织文化的不断变化,我们永远不要认为学习的过程会存在终点。因此,对于一个企业的内部物流系统的优化也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的活动。IS09000关于质量控制的PDCA循环圈概念同样适用于物流系统的设计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