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理政资讯

四川宜宾深入实施“活商”战略 不断提升现代流通和对外开放水平

2007-11-25 15: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开拓大市场、搞活大流通、推进大商务的愿望和需求都非常迫切,顺应这一趋势,四川省宜宾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活商”战略,并赋予了商务工作新的内涵,商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更加凸现。为此,商务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和定位,紧紧围绕“活商”和“开放”两大中心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流通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为宜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做好商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宜宾现代流通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外经合作以及口岸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商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但从目前来看,宜宾商务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问题和困难也比较多:一方面,流通业发展滞后于宜宾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商品市场建设滞后,网点布局不合理,新型流通业态发展缓慢,物流体系不健全,流通业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作用发挥不够;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外贸出口发展不平衡,出口结构不合理,利用外资规模小,外经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外向度偏低。2006年宜宾市对外贸易依存度为7.99%,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11.22%,拉动全市国民经济增长仅1.53个百分点。
  从当前形势来看,影响商务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在不断增加:一是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继续调整,将直接影响宜宾外贸出口的增长。近期国家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进一步降低了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2268项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宜宾市出口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上半年宜宾出口情况看,共涉及11类、108种产品,占全市同期出口产品品种的59.34%,占同期出口总额的41.20%。二是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已突破7.6大关,加之央行两次加息,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出口压力继续增大。三是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层出不穷,从各个方面对我国产品进行挤压,而宜宾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都相对较低,极易受到各种限制。四是商贸流通企业基础十分薄弱,企业主体队伍建设、网点设施优化布局、新兴流通业态培育等都还与周边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面对困难和压力,也应乐观地看到有利因素也在增加。“东资西移”、“东商西进”的步伐正在加快,国外和沿海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加速向西部地区挺进;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正式获得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宜宾处于成渝经济圈次区域中心的有利位置,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工业强市”战略强势推进,能源、食品饮料、现代机械制造、氯碱化工、纯棉维卡纤维、林竹产品等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的需求必将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对商务事业发展更加关心和重视,商务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在不断优化。
  总体来看,宜宾商务工作机遇大于挑战,商务战线要牢牢把握好当前形势,坚定做好商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推进“活商”战略,着力推进“外资、外贸、外经”三外联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加快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提升现代流通和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全市商务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二、深入实施“活商”战略,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
  (一)加快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商品市场的建设和培育,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流通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具有较强区域辐射能力的大型商业设施,努力打造城市核心商业圈。立足于服务生产,切实抓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综合能源基地、现代机械加工基地和新型建材基地的目标,抓住向家坝水电站、筠连矿区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的有利时机,推进区域性大型专业化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市场建设。
  (二)加大流通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流通企业的改组、改造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现代流通企业集团,引导企业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促进流通业崛起的主导力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以信息化推进传统商业的改造,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连锁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 
  (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物流资源,规划建设物流功能区,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组织,大力发展口岸物流、产业基地物流、交易市场物流、连锁配送物流,提高物流效率,依托我市不断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构建综合物流体系。
  (四)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消费需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东桑西移”工程,搞活农村市场流通,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坚持“便民、利民”的宗旨,整合社区商业资源,大力发展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和折扣店,推动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再生资源回收等传统服务业升级,加快运动、健身、教育、文化、娱乐等休闲健康型的新型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和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积极组织开展“迎春购物月”、“美食文化节”以及“消夏啤酒节”等各类促进消费、繁荣市场的活动,搭建消费平台,挖掘和培育市场消费热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即期的消费行为。
  三、着力实施“三外”联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努力实现进出口协调发展。以饮料食品、能源、化工、纺织、建材等产业为重点,鼓励五粮液、丝丽雅、天原等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将产业优势转变为出口优势;鼓励和支持出口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进一步强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源头管理,严格检验检疫,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实现我市猪肉、茶叶、丝绸等农副产品出口增长;充分发挥宜宾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利用已获加工贸易业务审批权的便捷条件,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升加工贸易比重;切实抓住金沙江水电滚动开发带来的机遇,鼓励相关企业开展大型设备和原材料进口,缓解国内资源瓶颈,扩大进口规模,实现外贸进出口的良性健康协调发展。
  (二)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围绕饮料食品、化工、纯棉维卡纤维、能源、现代机械制造、林竹纸、建材等优势产业,突出抓好产业集群招商,重点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和商业、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领域;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外资的嫁接改造,培植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把宜宾打造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积极引进出口创汇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充分发挥出口创汇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管理、技术和市场网络上的优势,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出口规模。
  (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外经合作。广泛宣传外派劳务政策,切实加强外派劳务专业培训基地、外派劳务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外派劳务服务网络,提高外派劳务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和促进宜宾在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食品、纺织、造纸、机械、建材等行业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建立销售网络,实现原产地多元化,规避贸易壁垒,带动设备、技术、产品的出口和劳务输出,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切实加快口岸建设,提升宜宾对外开放形象。积极推进宜宾港国家二类口岸的开放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口岸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企业与口岸查验部门的交流沟通平台,促进海关、检验检疫工作与宜宾经济建设深度融合,提高通关效率,改善通关环境,发挥好口岸对扩大对外开放的促进作用,提升宜宾对外开放整体形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