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船公司资讯

中国船企拟上市突破产能瓶颈

2007-11-27 17: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火爆的船市带来了什么?船舶专家、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顾问朱汝敬近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中国和世界的船舶工业正处在一个空前的发展时期,而中国船舶企业接单接到手软却苦于产能有限,于是不约而同地把眼光转向了上市融资。与此同时,国内发展滞后的船舶配套行业,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另外,后起之秀的海洋工程也备受青睐,虽然目前参与的各方在埋头引进技术和自我攻关,但以后面对的将是日益惨烈的市场竞争。

        专家指出,船舶企业的上市及配套产业、海洋工程的发展,是中国船舶业迈向世界第一强国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企业上市步伐加快

        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12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新承接船舶订单64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0%;手持船舶订单129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1%。

        “旺盛的市场需求是船舶行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朱汝敬说,“船舶市场的火爆离不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近年来,我国铁矿石、谷物、煤炭、石油等产品大量进口及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都带动了船舶市场的旺盛需求。如今年散货船的需求突出,主要是铁矿石进口增长造成的。”

        当前,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主要被韩国、日本和中国占据。从产量和规模看,中国处于第三位。朱汝敬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造船工业发展最快的国家,预计在2~3年后会赶超韩国、日本,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事实上,单就接单量来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行业新承接的订单数量已经超过韩、日,一些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1年。

        在猛增的订单面前,造船企业亟须扩大产能。尽管未来存在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但朱汝敬认为相对于旺盛的需求,现在的造船业还是能力不足。

        据了解,不少企业希望通过上市募集资金,以进一步扩大规模。据报道,中国有7家造船企业正在计划上市,其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计划通过A股上市筹集约9亿美元的资金。而另一家国有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也正在考虑在香港上市。目前,后者属下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船舶(原沪东重机)、广船国际和中船股份(原江南重工)。其中,中国船舶整合了集团旗下大型造船、修船及船用主机三大业务板块,具有完整船舶行业产业链。

        除了两大国有集团之外,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JES国际等5家民营造船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上市,以便为企业扩张融资。记者日前获悉,熔盛重工已获高盛2.5亿美元入股,并将在香港上市。

        有专家指出,从当前船舶行业发展的势头来看,船舶企业特别是一些地方企业上市融资的可能性极大。而随着日后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整合在所难免,通过上市以增强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就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随着造船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船舶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配套业迎来发展机遇

        在造船量攀升的同时,我国船用配套产品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期。而配套产品国产化率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影响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三大主流船型配套产品的本土化率仅为46%,如果加上高技术类船舶,本土化率平均只有40%左右,与日、韩90%以上的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朱汝敬认为,必须大力推进船用配套设备的国产化,以缓解在国外价格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国船用关键设备依赖进口造成的整机价格上涨局面。

        根据《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将重点开展船舶动力及其关键零部件和船用辅机两大领域重点产品国产化研制,以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国产化能力和水平。未来5年,我国将加快中高速柴油机、后传动装置的研制,推进超大功率低速柴油机、智能型柴油机的技术引进和国产化,加快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研制。

        在《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形式的外资和民资进入船舶配套业,形成国有、民营、合资、外资企业共同推动船舶配套业发展的繁荣局面。同时,“十一五”期间,我国还将大力打造上海、江苏、大连、武汉、重庆、宜昌、青岛等船用配套生产基地。

        “这为其他行业参与到造船业的制造体系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朱汝敬说,“尽管两大船舶集团都有自己的配套厂,但尚不能满足本集团内船厂和其他船厂的需要。”

        据记者了解,上海电气、大连起重机、大连重工、无锡柴油机厂等已涉足船舶配套市场。今年11月8日,齐重数控与中船重工集团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数控重型曲轴旋风切削加工中心和数控定梁龙门镗铣床的合约,为中船重工生产船用柴油机核心部件曲轴提供装备。朱汝敬说,随着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分享船舶工业的盛宴,我国船舶行业配套产品短缺的问题也会得以解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