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物流:巨人的组合拳
2007-11-3 13: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编者按:
从整合上港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上海集祥货运有限公司、上海港浦东集箱物流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的强势出炉,到接手上港集团20多家企业股权,上港物流成为行业资源整合的一大亮点。
作为上港物流的母公司,上港集团身处“黄金水道”长江龙头之地,自然有宏大的抱负。从“长江战略”,到全球第一大港的梦想,他需要一只能够把黄金水道脉管紧紧抓住、并且化平常为神奇的巨手。这只巨手就是上港物流,她一旦出手将意义非凡。
10月的上海,当阳光暖暖地照耀着大地的同时,也给顾建民的脸上增添了一份异彩。
正是在这样一个阳光和暖的日子,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 (下称上港物流)总经理顾建民接受了本报专访,神情透露着柔和。
当说到兴起时,他会不停地用手势比划着,让交流变得更轻松愉快。这是一个温和而充满智慧的领导。实际上,他却充满力量和雄心,随时准备带领他的团队做出重拳式地出击。
尽管上港物流从2006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还不到一年时间,但这个由原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上海集祥货运有限公司、上海港浦东集箱物流有限公司和上海港口技术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整合而成的物流公司已经被物流业内称为 “巨无霸”。
用顾建民的话说: “公司看起来很新,但运作的子公司和运作部门,从业务经营上来讲都有10年以上的历史,只不过业务重新整合、资源重新整合而已。”
2007年5月,在作为上港物流母公司的上港集团2006年度股东大会上,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更是掷地有声地说: “今后将把港口物流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成为集团的核心品牌之一。”
此言一出,本就备受关注的上港物流背后的 “长江战略”,更是一下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一道长堤
2007年9月30日,上港集团投资建设九江港的签约仪式在江西南昌举行。
双方签署的协议书上显示着这样几行文字:上港集团以增量投资入股方式参与国有独资企业九江港口集团的整体改制。改制后的九港集团由上港集团控股,九江市国资委参股,上港集团持股比例不低于70%。
据悉,改制后的九江港集团为投资建设主体,建设和经营管理官湖码头作业区,先期建设两个集装箱泊位和两个散杂货泊位。以上港集团或所属关联公司为投资建设主体,建设、经营管理与城西港区配套的物流园区。
至此,一度游荡在业内有关上港集团将收编九江港的传言终成现实。
由于上海港外贸货源九成来自长江流域,上海港一直希望通过投资长江流域的集装箱运输企业、港口码头,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构建培育出一个集装箱箱源体系的 “大后方”。为了获得长三角腹地乃至长江沿线内陆地区的货柜箱源,上海港近年来一直通过实施 “长江战略”,积极向长江沿线的内陆港口延伸。
所谓 “长江战略”,总体框架是:以长江流域重要码头为点、以航运为线、以物流为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组建一个涵盖整个长江流域的集装箱物流网络有机体。利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长期积累的经验,协助当地港口做大做强,形成集装箱物流运输链,促进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产业的发展。
很长一段时期,长江流域港口特别是长江中上游港口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发展后劲,设施设备相对比较落后,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与腹地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操作规范难以符合国际集装箱运输大型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上港集团的介入正好改变了这一局面。
目前,上港集团对长江沿线港口的投资已超过10亿元,重要节点的布局已经成型。2005年4月出资3.7亿元,55%控股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港;12月携手南京筹资8.2亿元,入股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20%股份。
“长江战略”的实施也为上海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货源,目前上海港95%的外贸集装箱箱源和60%的内贸集装箱流量来源于长江流域。在长江沿线的25个重要港口中,上海港最为看重的是武汉、南京和重庆三港。目前这三个港口上港集团均已参股或在投资浅谈中。
“集团的长江战略理念上需要绝对控股,在这些港区投资对当地整个水运和物流发展都有好处,目前整个武汉港我们控股55%,下一步将在江阴、太仓、九江等港口实施参股和控股。”顾建民解释道。
一着妙棋
沿着长江流域构筑一道长堤,上港物流正是这长堤上的一步重棋。
2006年12月20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A股整体上市两个月的上港集团第一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推进了上海洋山一期、洋山二期码头合并运作,同时决议拿出24亿元巨资对旗下分散的物流业务进行全盘整合。
据知情人士回忆,公司开始着手对上港物流注册资本进行变更,使上港物流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0000万元变更为9000万元,原股东方上港集团控股子公司上海港浦东集装箱物流有限公司以减资方式退出,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成为上港集团全资子公司。随后由上港集团对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进行现金增资,增资金额为24.1亿元,增资后其注册资本为25亿元。
同时,上港物流将接手上港集团所持有的上海集祥货运有限公司、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等20家公司的股权。整合完毕的上港物流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地位,业务范围将涵盖国际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内支线船代、仓储堆存、公路运输、散杂货码头装卸、国内多式联运、物流管理软件开发等全方位物流业务。
明眼人不难看出,物流业务是伴随码头集装箱运营而发展的,上海港的直接货源腹地是上海、江苏、浙江。随着长江沿线省市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集装箱生成量将不断提高。洋山港建成后,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3500万TEU,为了充分利用港口的吞吐能力,公司必须保持并提高长江流域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
在上港集团新年度经营计划中,港口物流被作为2007年发展的一大重点。上港集团在2006年完成吸收合并后就新组建了上港物流公司,主要包括运输、船代和货代、仓储三大业务。
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明确表示,今后将把港口物流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成为集团的核心品牌之一,主要将采取三大举措发展港口物流业:一是整合资源,进一步把整个物流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二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使港口效益得到最大限度放大。目前,第三方物流在上海刚刚起步,上港集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在现有港口物流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公司正在新建外高桥六期等项目,期望进一步拓展上港物流的发展空间,通过资源整合、业务发展、资源注入来提升上港物流的核心竞争能力。
据悉,上港集团物流业务的初步整合计划已经完成,最终目标是将现有物流公司整合至12家左右,预计2007年年底可以整合完毕。
“因为这些整合的公司,都是盈利的企业,我们在整合中更多的是考虑人性化,尽量把体制根据以后要求进行设置,合理安排。从2006年整合运营到现在,整体经济效益还略微上升了一点,达到10%左右的增量,还是比较理想的。”顾建民自信地说道。
虽然物流业务的整合将提高上港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但集团高层认为,这项整合的短期效益不会十分明显,尤其是公司积极发展的第三方物流,还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期。
一种心态
大规模的投资,大手笔的垄断资源和原有的积累,对外界而言上港物流已是占有天时、地利。
但顾建民却是低调、沉默、不声张,即使在我们的聊天中,他也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喜欢做实,踏实地做事,不愿轻易地承诺,承诺了就一定做好。”
甚至他会半开玩笑地说: “企业要做实,一个踏实的企业,客户认可就行了;媒体宣传和客户比较,我觉得口碑对我的企业更重要。”
从1973年进入上海港务局以来,顾建民做过劳动服务公司经营管理、合资公司经营人、上港货运的总经理,见证过上海港务局到上市集团的每一步。正是基于这一点,他非常清楚物流业的现状和市场的变化。
曾经在做货运的时候,上港物流也进入过简单的运输、搬运领域,但目前的物流市场不规范,从货代佣金,运输成本恶性竞争,国企反而在这种散兵游勇地比拼中难以有所作为。
很快,顾建民意识到这一点,退出简单的运输、搬运的低端市场,着力打造真正的第三方物流和特色服务,在化工和危险品上拓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如今,上港物流所从事危险化工品的仓储堆存、运输配送业务,具备了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货代、运输等多项专业资质。公司在浦东港城堆场、浦西安达路堆场和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均建有危险化学品储运基地和具备监管资质的危险化学品专用堆场。
为提升业务能力,公司还在上海奉贤化工园区投资建立了上海港口化工货运有限公司。不仅如此,凭借自身的专业实力,上港物流在危险化学品物流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上海赛科、巴斯夫、拜耳、德固赛、杜邦、三菱化工、埃克森美孚、阿科玛等世界著名企业长期提供材料进口、产品配送等物流外包服务,在业内颇具公认度。
“目前国内的第四方物流还是一个炒作的概念,我们想做的是认认真真做好第三方物流服务,让货物信息跟上下游联系,发展到整个物流供应链运作。”顾建民说道。
一个愿景
在国内,上海港的吞吐量让它丝毫不隐藏争做世界第一大港的雄心。陈戌源多次在媒体公开表示: “我们的奋斗目标很明确,就是在2010年要将上海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大港。201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TEU(标准箱),力争实现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首位。”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1.8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20.1%,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3亿吨大关,完成3.03亿吨,比上年增长13.1%。在全球排名上,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经稳居全球老大,集装箱吞吐量则已连续4年稳坐全球第三,排名次于新加坡和香港。
整体上市后,上港集团主营业务分为四类:集装箱、散杂货、港口服务和港口物流。目前集装箱和散杂货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由于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放缓、费率优惠等原因,上港集团的集装箱业务利润增速也呈下降趋势。散杂货主要货种中,煤炭吞吐量总体将放缓,铁矿石因为缺乏深水码头基本以转运为主,总体上未来散杂货业务也将呈放缓趋稳。预计港口物流业务的发展无疑将成为上港集团新的推动力。
面对上港集团要将物流产业发展成为集团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的目标,顾建民笑着说: “确实,我们上港物流犹如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因为母公司的资源具有不可替代和基本垄断性。但是我们也不会躺在这上面,而是压力更大了,希望通过这种优势,获取信息,捕捉未来发展客户。”
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几年上港物流的业务战略:在危险化工品领域,包括进出口货物和国际物流配送,将下功夫去努力做好;工程物流将做得更深层次,从核电站到水泥厂,将打造成为国内大的工程物流承包商;保税物流园区将发挥更大作用,能够深入到物流的各项运作。水运方面希望以江、以海发展,配合集团的长江战略,真正做到物流上下游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