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钢铁现代服务业任重道
2007-11-5 13:4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刚成立4个月,却受到众多钢铁企业和广大钢贸商的青睐,甚至得到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说,发展钢铁服务业不仅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延伸和支撑,也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量安露容。
作为国内首家省级钢铁服务业的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在成立短短的几个月里,何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时下中国的钢铁服务业现状如何?钢铁服务业发展前景怎样?记者带着这些钢铁企业和钢材贸易商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日前专门采访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秘书长、企业法人叶黎明。
刚参加完政协会议的叶黎明,急冲冲地赶来,接受记者采访时的第一句话:这次党的十七报告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的钢铁服务业前景广阔,但我们的压力大了,担子重了,任重而道远呀。
思路敏捷、快人快语的叶黎明秘书长向记者侃侃道来。
叶秘书长说,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从事钢铁服务的企业迅速增长,现在国内的钢铁采购物流、钢铁流通业已经日趋走向成熟,钢铁生产物流、废钢物流、原材料贸易、科研教育、金融租赁、会展旅游等钢铁服务业也正在快速发展,仅在上海地区就有6000多家钢铁服务业企业,钢材加工配送中心200多家,专业性的钢材交易市场60余家,年交易量5000多万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但应该清醒地认为到,目前我国的钢铁服务业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解决。
叶秘书长说,目前上海钢铁服务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上海钢铁服务业发展缺乏全局性的科学规划,如钢铁交易市场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情况;二是上海钢铁服务业市场信息不够流畅,交易成本过高;三是产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四是钢铁服务业与钢铁主业的合作关系大多停留在初步合作阶段,没能充分发挥双方的协同发展效应。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上海钢铁服务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与国际的现代物流业相比,差距较大,后劲不足。这对于专门从事钢铁企业服务工作的行业协会来说,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叶秘书长说,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成立之后,首先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350多家会员进行分类调研,找到当前会员中所最突出和最急于解决的问题:一是融资难,二是人才缺。这些问题也正是导致时下上海钢铁服务企业集中度低,规模小的症结。
根据这些问题,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确立了“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宗旨,从服务入手,挖掘需求,开发项目,搭建平台,当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叶秘书长说,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为我们钢铁服务业协会指明了工作方向,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由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牵头,筹建银企合作平台。
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与上海地区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6家银行沟通和洽谈,并与物流仓储、交易市场、担保公司、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会员单位一起,筹建协会下属的银企合作专委会,搭建中小企业与银行的沟通平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老大难问题。
筹建仲裁中心,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引进行业仲裁机制,设立钢铁服务业仲裁中心和常年法律服务机制。日前得到上海市仲裁委员会的授权,着手筹建上海钢铁服务业仲裁中心,帮助企业调解商务纠纷,化解矛盾;引导企业防患于未然,维持企业合法利益;规范市场行为,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搭建统计平台,规范行业统计资讯。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与上海市统计局、宝山区统计局联系,双方就“委托统计、提供服务”工作进行沟通,达成意向,从而把统计工作深入到钢铁服务业的每个企业,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统计资讯服务,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叶秘书长说,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将通过这一系列具体工作,通过一个个平台,解决当前钢铁服务企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难题和问题。协会确立的原则是“共性需求务必解决,个性需求努力解决”,而解决具体法办和载体就是依靠协会下属的“上海钢铁服务业仲裁贴心”、“上海钢铁服务业统计工作站”、“银企合作专委会”、“培训教育基地”、“信息宣传网络”等,实现协会确立的“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宗旨。
未来钢铁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对此,叶秘书长告诉记者,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会长周竹平说过,钢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前景十分美好,而钢铁服务业与钢铁企业联动发展将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从国内外钢铁服务业几十年的发展轨迹来看,钢铁服务业已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钢铁企业提供生产过程服务、资源综合利用服务、后勤保障等全方位的支持。钢铁制造业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要保持“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而钢铁服务业作为全过程参与的服务,发挥着重要的协同功能,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
叶秘书长引用会长的话说:钢铁服务业贯穿于钢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中,无论是“内化”服务(企业内部提供服务),还是“独立”服务(企业外部购买的服务),都已经形成了生产者所生产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这条完整的钢铁服务产业链已经成为集成众多生产服务要素、资源强大的调配器。同时,由于钢铁服务业的内容十分宽泛,行业跨度大,市场组合需求的集成度高,这些因素都要求钢铁服务企业同钢铁企业之间形成更高的联动发展能力,能够通过联动体的成本比较优势和服务集成优势在市场中兑现价值。
叶秘书长指出:这种联动服务已成为钢铁服务业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它主要体现在:
一是钢铁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现代钢铁服务经济结构中,钢铁企业与钢铁服务业是互动的。钢铁企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信赖于钢铁服务业附加值的投入,钢铁企业产品中追加服务价值的大小,决定了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钢铁服务业可以支撑制造业的循环架构,帮助钢铁企业增强作业连续性,提高生产率,降低可变成本,促进规模化生产。
二是钢铁服务业的辅助作用。服务业尤其是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与钢铁企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并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趋势。钢铁企业中间投入品中,服务投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信息服务、员工培训服务、研发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
三是钢铁服务业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将会呈现互动融合发展趋势。
四是钢铁服务业的发展表现打破传统行业边界的“无边界”特征。钢铁服务业正在以专业化的技术支持,网络化的服务体系,供应链式的集成服务全面嵌入钢铁企业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并积极引导钢铁企业的战略变革。
最后,叶秘书长表示要加速推进钢铁服务业的发展,加强钢铁服务业企业与钢铁企业的合作。目前,我国钢铁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钢铁服务业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发展,与钢铁企业顺利对接,实现联动,推动和促进钢铁服务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历史赋予钢铁服务业协会的艰巨而光荣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但我们已看到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光明前景,我们将为之而努力探索和认真实践。”叶黎明秘书长如是说。(包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