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空港资讯

虚拟空港:圆梦“苏州机场”

2007-11-9 10:3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虚拟空港实现了周边机场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延伸,周边地区丰富的机场资源最大程度地为苏州所用、为苏州助力,这样就使得苏州虽然没建机场,却拥有一个名副其实的“没有跑道的国际机场”。    从弃建机场,到虚拟空港,可谓“无”中生“有”、以“虚”化“实”,苏州人实现空港梦想的路径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动力的新源泉——“思想有多远,未来就能走多远”。  
  最近,苏州工业园区获得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在园区综合保税区内开展“陆空联运”业务试点。这一战略举措的着眼点,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实实在在的双向互动的“虚拟空港”,不仅为加快发展园区乃至苏州地区物流业提供强劲的动力引擎,而且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实现苏州人拥有“苏州机场”的梦想。  
  苏州作为长三角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现有一万多家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全国第三,因此快捷便利的国际航运非常重要。 2002年10月,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所有国际与港澳地区航班全部东移到了浦东机场,苏州、无锡的很多企业受到了一定影响。就在“东移”四个多月后,270多公里的沪宁线上,传出将建设三个机场的消息。苏州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于2004年5月正式宣布放弃建设国际机场。但是,宣布不建机场,并不等于停下探索国际航运绿色通道的矫健步伐。苏州工业园区率先把建设一个区域性的通关节点——苏州物流中心摆上突出位置,在1997年申请设立1.9万平方米仓库“海关监管点”的基础上,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开始SZV“空陆联程”模式试点,2004年试点运行全国唯一一家具有出口退税功能的B型海关保税物流中心,2007年年初建设5.28平方公里的综合保税区,8月获准开展“陆空联运”模式试点。  
  “陆空联运”是“空陆联程”的逆向模式,就是将苏州工业园区视为虚拟国际机场,使用国际航空组织规定的城市代码“SZV”为标示,并以苏州作为“始发港”,货主在苏州完成交货,并办理报关、报检等手续,货物通过“卡车航班”运抵周边机场办理中转手续出港。“陆空”、“空陆”两种模式的叠加,使虚拟空港具有双向互动的联运特点,功能更加完备,优势更加凸显,对苏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必将起到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和助推作用。  
  苏州虽没建机场,但虚拟空港却使其拥有没有跑道机场的丰富资源。从地理位置上看,苏州地处长三角的腹地,除了可借助上海虹桥、浦东,无锡硕放机场外,苏州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也仅为一个半小时。虚拟空港的设立更加强化了这种地理优势,实现了周边机场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延伸,周边地区丰富的机场资源为苏州所用、为苏州助力,这样就使得苏州虽然没建机场,却拥有一个名副其实的“没有跑道的国际机场”。苏州依托中新合作的政策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放弃自建机场,设立虚拟空港,等于放下一个沉重包袱,继续轻装前进,而且省下巨额的投资,得以加强其他颇有价值的项目建设,这对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具深远意义。  
  作为国际制造业基地, IT产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苏州对国际航空运输的需求极为迫切和强烈。虚拟空港的设立,则使内陆企业可以直接在苏州完成交货、报关、报检等手续,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通关速度上与口岸企业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不仅如此,虚拟空港通过与上海、杭州、南京、无锡等口岸联动,将使苏州会比南京等有口岸的城市更灵活,选择更大,原本没有口岸的劣势反而变成优势。此举不仅有利于带动长三角物流业的发展,而且能改变目前国内物流主要依附于口岸的现状,重新构建内陆地区物流发展的新格局。  
  苏州虽尚未成为长三角制造集群的国际中转枢纽,但虚拟空港却使其具有资源整合的强大动力与无穷潜力。长三角热土上,苏州引进外资、进出口总额均遥遥领先,货源量占到长三角所有空港物流的1/3强。尽管“吞吐量”如此之巨,但因为缺乏空港功能,苏州一直未能成为长三角制造集群的国际中转枢纽。工业园区原有的出口加工区只能允许生产性及配套仓储企业进驻,保税物流中心只能允许物流企业入驻,两区合并成立综合保税区后,在虚拟空港政策的催化下,迅速释放出巨大的磁力效应。目前加入虚拟空港模式的企业已有580家,航空公司35家,国际货代公司60家,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更多货物在苏州物流中心规模集聚,推动了物流中心实现从“通关节点”向“物流节点”的功能转变,进一步增强了资源整合的动力与潜力,这为打造富有魅力的企业选择物流基地,区域运输分拨、配送与增殖加工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弃建机场,到虚拟空港,可谓“无”中生“有”、以“虚”化“实”,苏州人实现空港梦想的路径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动力的新源泉——“思想有多远,未来就能走多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