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航线资讯

BDI面临大幅波动

2007-12-21 14: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风险,油运市场酝酿转机    2007年海运三大板块出现少有的分化:干散货运输市场在多种因素同方向推动下持续强劲,超过几乎所有人预期;油运市场则持续低迷,油价创新高同时运价却创出4年新低;集运市场出现复苏,但在运力供应维持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反弹力度尚有限。 
  鉴于干散货市场正出现的一些不明朗因素,以及传统上各航运子市场的联动、散货市场火爆正对油运和集运市场产生影响等,2008年的航运市场将出现诸多变数,预计2008年干散货市场将面临运价大幅波动风险;油运市场转机或提前在2008年出现;集运市场,美国次贷危机背后的消费放缓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运力的过度供应仍将持续给运价带来压力。 
  DI难以继续疯狂 
  2007年的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BDI指数从年初开始即一路上扬,只是在5月创出历史新高6,688点后出现过短暂快速的下跌,但在5,000点之上又获得支撑,之后进入完全的单边升市。进入10月份,BDI指数先轻松突破10,000点心理关口,然后在10月29日突破11,000点创出1,1033的新历史记录后才略回落。2007年前三季度BDI指数平均值为6,022点,比2006年同期大幅上升3,158点或110%,目前的指数又比该平均值高了将近5,000点。 
  散货船市场运价的表现不仅超出绝大多数业内人士的预期,也成为相关行业(尤其是受影响较大的钢铁行业)以及投资界的热门话题,铁矿石、部分谷物、食糖等的海运费已经高于商品本身的离岸价格,干散货运价的高企对国际商品贸易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干散货市场2007年以来的持续强劲表现是在多种因素同方向推动下产生的,其中过剩流动性推动下投机资本的炒作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有大量投机资金在FFA(远期运费率合约)市场疯狂炒作干散货FFA,2007年截至目前成交的合约值达1500亿美元,远高于2006年的记录。 
  从目前运力供求来看,散货船市场目前的疯狂已经脱离传统意义上的基本面,更多的是大量流动性推动的趋势投机所致。鉴于影响干散货市场运价形成的各种因素已经或将出现一些变化,2008年散货船运力的供应紧张状况很可能逐步缓解,投机力量炒作干散货FFA的力度可能减弱,方向也可能转移。预计干散货运输市场运价2008年面临大幅波动风险,尤其是在2008年二季度以后,因此2008年BDI指数难以长期维持在1万点以上的高位,全年平均点位更可能与2007年平均点位接近。 
  海运市场或现转机 
  2007年在干散货市场一路狂飙向上的同时,油运市场在3、4月份两次短暂的脉冲式反弹后持续低迷,进入第四季度截至目前只出现过中小反弹而未见明显反转。部分船舶成本较高的船东已经濒临亏损。2007年波罗的海油轮运费指数TD3(中东/日本航线)FFA前三季度比2006年同期大幅下跌36.6%,尽管年初油轮基准运价(WS flat rate)因为综合航次成本上升上调了17%,抵消部分指数下跌的影响,但由于燃油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三季度以来)及港口费用也有上升,船东的净收益(折算期租收入,TCE)还是普遍大幅下挫。 
  在目前疲弱的市场气氛下,2008年油轮新船交付数字仍然让人感到忧虑,虽然诸多机构都对2008年油轮市场看淡,并且预期需到2009年才会出现转机,但是2008年油轮市场也存在一些转好的机会。 
  首先,运力供应方面正在发生变化,单壳油轮不一定要等到2010年才退出油运市场。持续火爆的散货船市场以及海洋工程船、特种船市场的景气为单壳油轮退出提供了新空间。低迷的运费率和高昂的燃油费用等使得油轮短期的经营价值降低,甚至双壳VLCC油轮也出现了退出油运市场(改造为FPSO)的个案。新船订单方面,2007年2季度以来明显转向散货船,油轮明显很少。 
  其次,需求方面也将发生变化。目前的高油价使得中东OPEC国家面临更大的增产压力;美国及其他主要OECD国家的石油需求有机会从低谷回升(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按目前的进口量,2008年OECD石油商业库存将处在偏低的水平);中国的需求仍在持续高涨,2008年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石油储备基地逐步建成注油等可能导致中国石油(爱股,行情,资讯)进口增速提高。如果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相应的海运需求也将增加,有助推动油运市场转旺(图1)。 
  (图片来源:新财富)    
  最后,油运市场可能面临短期因素的明显影响。油运市场通常受地缘政治、气候等诸多突发性短期因素影响比较大,比如伊朗核问题、主要产油国的紧张局势或冲突,卡特丽娜飓风、2006年暖冬等均对油运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2007年主要产油国地区局势相对而言比较平稳,飓风也没有对主要产油区的石油生产造成重大破坏,可以说是比较太平的一年。但2008年会否出现一些这类短期因素,并对油运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则很难说。 
  由于油运市场2008年可能不一定像市场普遍预计的那么供过于求,且目前的油运运价已经是4年来的低点,低于很多船东的单船保本水平,而油轮新造船价格及二手船价维持高企又明显与低迷的运价脱节,因此油运市场很可能在酝酿转好的机会,也许缺少的只是像散货船市场港口堵塞或FFA炒作这样的导火索。 
  集运市场能否好转还有待观察 
  集运市场2004年底开始大幅下跌,至2006年才初步见底,2007年在欧洲线需求带动下出现反弹,进入暑期旺季,市场总体运费率的表现良好。但美国线2007年夏季旺季不旺,美国次贷危机背后的消费放缓预期让人难以对美国线的短期表现寄予厚望,因此短期而言对集运市场好转的持续性尚需谨慎观察。 
  预计2007 年集运市场运力增幅约为15%,略低于2006年的16.5%。集运需求增长则为10%左右,2007年集运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对欧洲航线出口箱量的上升。 
  长期而言,相对油运和干散货运输,集运的运输需求增长是最快速的,2001年以来连续录得10%或以上的年增长。但集运市场受运力供过于求的影响也是长期的且日趋严重。船舶日益大型化、现代化,在市场尚未完全消化8,000箱以上超大集装箱船舶带来的供给压力时,12,000箱的超大型集装箱专用船订单已经大量涌现。其背后是各船东热衷于拼抢市场份额,积极定造大型船舶,避免市场地位弱化。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的集运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船舶使用率和船舶箱位利用率的降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