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卡壳”谁之过?
2007-12-25 18:2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如果,小王所在公司可以在回款程序上,改变他们原来的工作作风,就算我们再多花费点“公关费用”都无所谓,我们会好好珍惜这个渠道,不会私自更改供货产品。” “采购上出现问题?出现什么问题?!一定要追究责任!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客户的流失!本年度最大的客户流失!”9月24日,广州市某电气公司张总经理突然对研发部技术负责人小王严厉质问!
这位张总说的没错,客户在国庆节前要的电气产品不能按时供应,自然会面临客户流失危机,而且是公司目前最大的客户,情况相当严峻。可是,如此危机根生何处?
元部件:电源板“变脸”
8月中旬,该电气公司最大的客户商福建茂源电气有限公司(化名)向其订购市场价值100余万元电气产品,要求最迟9月底发货。但是,在按照客户对产品规格的要求,小王在进行产品投放生产的前期实验过程中发现采购上供应的电源板已经和原来不同,且难以满足目前产品生产的规格要求。
小王告诉记者,这次客户订购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发电厂与变电站,根据前期对产品性能的要求,电源板本应是采用钢板烤漆制作,但是,现在采购上提供的电源板竟然是电解板制作而成。
据小王介绍,电源板是众多电气产品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在制作材料的选择上也相当受到重视。公司之所以要求电路板要用钢板烤漆,是因其在强度、抗腐蚀性等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目前电气设备在室外使用过程中的相对安全性。而电解板在此方面的性能与此相比却相差甚远。
“现在如果用电解板,我们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都要打折,如果把这样的产品卖给客户,从维护公司品牌形象的角度来讲是万万不可的,”小王说,“但是如果不用这批电解板制造的电路板,重新采购,现在时间上根本不允许,我们无法在承诺客户交货的时间完成生产任务。”
这样的情况让小王左右为难。但是,出于一种职业责任,他仍然坚持在这批电气产品中采用钢板烤漆电路板。
可是,眼看跟客户交货的日期一天天临近,但是由于从新采购电路板仍需要一个过程。小王着急,公司老总在询问进程时更着急,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追究“卡壳”责任
“公司追究责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是,供货商突然更换的问题没有和技术支持部门商酌?其次是供货商的产品为什么与我们要求采购的样品不同,却通过了安检?”小王如是说。
按照公司的规定,作为电力技术公司,所有元部件的供应商,采购部门是要与技术支持部门沟通后才做决定的。而且供应商在和公司确定采供关系后,应按照采购商的采购标准供货。
但是,在问题的调查中却发现,上诉规定都没有执行在这次“电路板”变脸事件中。对前者,采购部门给出的解释是,曾经向公司一位技术支持部员工询问过此问题,但因项目主要负责人在外地出差,于是在听从了一位普通员工的口头认定后,便作出了更换采购商的决定。
而对于后者,采购部门给出的回答是供应商品的信用度不够。
显然,这样的解释很牵强,作为采购方应该是第一时间发现供货商品有问题者,但是发现问题为何不及时解?还把缺乏信用度的产品送给技术研发科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记者在小王的帮助下,电话联系了该公司电路板目前的供应商——深圳某电气公司。
供货商缘何违约
深圳某电气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已经跟小王工作的电气公司合作了三四年的时间,并不是刚刚更换,只是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与采购公司没有“沟通好”,曾经停止合作过一些时日。
这位负责人强调:小王所在公司是华南乃至全国知名的电力技术公司,我们一直与其保持着积极合作的关系, 其主要原因除了利用小王公司在市场上的美誉度给自己寻找更好的销售渠道外,其完善的售后服务也让自身品牌得到一个好的保护。当然,要获得给这样的采购公司供货的机会,前期自然要做不少“潜规则”方面的工作。
但是,据知情况知情人事透漏,深圳这家电气电气规模比较小,走这种销售渠道是不赢利的,其主要是,培养渠道和打响品牌,而另一方面,面对采购尚隔三五差的施压,透漏给供应商一个信号:就是深圳这家电气不仅仅在和小王公司合作,很多其他具备一定规模的电气公司也乐意和他们合作。
“如果,小王所在公司可以在回款程序上,改变他们原来的工作作风,就算我们再多花费点“公关费用”都无所谓,我们会好好珍惜这个渠道,不会私自更改供货产品。”深圳这家电气公司的另外一位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
如此看来,这家深圳电气设备公司私自“违约”是有原因的。终究小王公司对待这样的供货商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呢?
小王所在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采购人员这样对记者说:公司拖欠供货商的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可能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因为我们的资金的回款具有相当长的周期。
可是这样的周期在当前这个案例中有多长时间呢?
据了解,小王所在的公司截止到目前,拖欠这家深圳电气公司的货款达300多万左右,这样一笔外欠数额,对于一个规模不大的电气设备公司来说,所承受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
“其实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行业供采购之间是很普遍的,对与采购企业来说这种拖欠供货商货款的做法,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一种转嫁市场风险的经营战略。”这位采购人员说。
这种说法又如何解释呢?
“这样对我们采购企业有两点好处,首先,我们不及时把货款回返给供货商,这样对他们容易形成制约,比如我们我更改产品设计等等,他们不会轻易拒绝我们,也不敢轻易中断和我们的合作;其次,对于我们内部来讲,货款一直驻留在我们手上,很显然有利于我们内部的资金周转。”这位采购人员解释。
可是,面临着如今不断涨价的原材料,采购商如此转嫁“风险”对供应商来说,面临的局面是何等艰难?他们拿什么来一如既往的保证供货质量?
现在看来,深圳这家电气公司是又不想丢失客户,又没有资金投入生产,为缓解这样的的窘况,私自更换了供应产品的生产原料,来节约成本,继而供出了这批让采购企业颇为恼火的电解板电路板。
谁之过?
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小王所在公司关于此次供应链“卡壳”的原因,似乎已经很清楚了,可是如果要真正追究责任,不知道公司终究会认为是谁之过?
供货商?采购?抑或是自己公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