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航道的不断加深,与之相连的港口也在不断发展着。从1952年10月17日,天津港重新开港通航到今天,天津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航道水深-19.5米,2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港,年吞吐量超过3亿吨的国际大港。港区陆域面积已经达到53平方公里,发展成为以干散货和液体散货作业为主的南疆、以集装箱作业为主的北疆、正在建设的东疆、以5000吨级以下小型船舶作业为主的海河四大港区,共拥有140多个泊位。
航道加深了,进出天津港的船舶也在逐年升级,1万吨、10万吨、20万吨、25万吨……这些来来往往的国际货轮、邮轮对天津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船舶的升级,推动了天津港的发展,现在,天津港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个货物装卸地,它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世界,要从单纯提供港口装卸服务向国际贸易枢纽转型,要将港口辐射力延伸到内陆地区,要提供港口综合配套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
港区升级发展国际综合物流服务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力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通,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资源的全球流动中,海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80%以上的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实现的。海运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港口的发展,随着港口枢纽化、深水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港口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了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天津港也将进行转型升级,从单一的港口装卸服务向综合物流服务发展,加快物流项目的建设,成为国际贸易枢纽,将海运与其它运输方式更为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现港口的升级。
为此,天津港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港口服务功能,重点建设26.8平方公里的南疆散货物流中心和7.03平方公里的北疆集装箱物流中心,形成港口物流基础平台。同时,在东疆港保税区,续建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工程,形成港航企业聚集,航运市场要素活跃、配套服务完善的特色航运服务区。
而在新建的东疆港区的中部,将会建起一个具有现代化进出口货物加工、配送、采购、换装、分拨等功能的物流加工区,可为国内外物流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全程物流服务。同时为了进一步连接港口腹地、沟通亚洲内陆,港区的西北部还规划了一个大型现代化海铁换装中心,提供快速、便捷的集装箱海铁联运作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