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抵”去年全年业绩
四季度是民航业的淡季,但各大航空公司“答卷”漂亮依旧。来自民航总局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0月份,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周转量和货邮运输量五大指标同比分别增长16.7%、15.6%、15.2%、19.7%和11.5%。
今年累计的数字显示,1~10月,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98.4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1%;旅客运输量达到1.55亿人次,同比增长16.1%;货邮运输量322.76万吨,同比增长13.6%。民航1~10月的成绩已经差不多“抵”得上去年全年的业绩。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今年民航业各项指标的增速明显好于去年。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的增速分别为18.1% 、16.1%、13.6%,去年这三项指标的增速分别为17.0%、15.5%和13.9%。
但港澳地区航线延续前三个季度的颓势,运输总周转量0.81亿吨公里,比9月份下降7.7%,同比下降2.2%。“这主要是通过香港中转的旅客和货物减少所致。”东航一人士向本报记者解释说。港澳航线业务量下滑冲击最大的是东航和国航。
国际航线增速最快
在内地航线、港澳地区航线和国际航线三大块业务中,国际航线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板块。10月份,国际航线运输总周转量为11.98亿吨公里,比9月份上涨了20.2%,同比上升了23.4%;而国内航线的运输总周转量为20.81亿吨公里,比9月份上涨14.8%,同比上升了15.5%。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奥运会对国内民航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记者还留意到,对各大航空公司利润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客座率”,今年10月份继续攀升。统计显示,民航10月份正班客座率为79.0%,比上月提高了0.1%,比上年同期提高4.3%,比1~9月份提高了3%。
“飞机的座位不具有可储藏性,”海航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飞机一旦起飞,没有销售出去的座位就白白虚耗了。客座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
由于今年民航整体票价水平高于2006年同期,特别是在国际航线和远程航线,10月份民航客座率提升,意味着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也有望继续提升。
传言四起:国航将恶意收购东航?
“恶意收购两成股权?可能性太小了!”
本报讯 就在业界认为新航入股东航已经“板上钉钉”的时候,有关“国航将恶意收购东航”的消息再起,北京一家媒体率先引用消息人士透露的话称,国航将在股东大会前抛出更加优厚的收购方案来阻击新航入股东航。随即,香港一家媒体引用“消息人士”的话称,“中航集团有可能在3个月限期之后,即12月24日后,以较优厚的条件重提收购东航建议。”而近日,国泰航空有关支持“国航在内地的一切收购行动”的表态更是给业界增添了“遐想”的空间。
随着新航和东航签署最终入股协议,国航于9月25日发布公告称,“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目前并且在未来3个月内也不会有与该等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和协议等”。巧合的是,东航将于明年1月8日召开股东大会投票新航入股东航一事,而国航承诺的3个月期限即将于本月底到期,因此,导致“国航将恶意收购东航”的传言四起。
记者昨天联系国航有关人士,他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但“应该不会去恶意收购”。而东航内部一人士昨天告诉本报记者,三大航的“东家”都是国家的,有关部门已经同意新航入股东航,估计明年1月8日的股东大会不会有意外。
分析人士认为,采用“恶意收购”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争夺控股权。国航不可能为了东航20%的股权去“恶意收购”。另外,国航要想收购东航20%的股权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起码先要得到东航的认可,在目前东航一致倾向于新航的背景下,国航不大可能再提新的收购方案。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东航已经在上海与国内20位基金经理进行了沟通,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五大城市进行推介东、新合作协议的路演也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