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天津保税物流园区在环渤海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2007-3-15 15:5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访天津保税区管委会负责人门心洁
今年3月30日,本市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试点通过国家九部委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前不久,记者就保税物流园区的基本情况、政策功能、运作方式,在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区域乃至中国北方发展中发挥服务辐射作用等,采访了天津保税区管委会负责人。
记者:天津保税物流园区是在保税区发展的基础上设立的,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天津保税区的情况。
保税区负责人:天津保税物流园区坐落在现有保税区规划范围之内,为此,我先简要介绍一下保税区的情况。天津保税区于199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华北、西北唯一的保税区,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保税区,具有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出口加工和商品展销四大功能。建区14年来,始终以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坚持服务京津冀、服务环渤海地区、服务中国北方的宗旨,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之路,区域经济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已累计吸引外商投资90多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50多亿美元,吸引内资480亿元,有中外企业57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6家。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出口加工三大产业迅速发展,在中国北方的服务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2004年实现进出区货物总值13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53亿美元,实现海关关税、进口环节税113亿元,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货物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保税区形成了一整套运作高效、服务便捷、管理严密的体系,对于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祝贺保税区所取得的成绩。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呢?
保税区负责人:目前我国有15家保税区,大部分设立在对外开放的口岸附近,但都属于封闭区域,与港口联动发展的模式一直没有形成。2003年12月,国务院首先批准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进行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试点。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我市对外开放资源,充分发挥保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2004年2月,市政府向国务院报送了在我市进行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试点的请示。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选址于现有保税区规划范围之内,面积1.5平方公里,紧临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作为“港中区”,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具有极好的地缘优势,有利于与港区进行实质性的一体化运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保税区管委会、天津海关及港口集团共同努力,我市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试点在2004年8月获得国务院批准,12月31日国家又批准了试点实施方案。保税物流园区随即进入了紧张的建设阶段。全市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支持,参建单位日夜兼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与监管设施仅用57天时间就全部竣工。
保税物流园区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是海关总署和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结果,是全市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标志着我市区港联动试点和向具有国际通行规则的自由贸易区迈出了重要一步。
记者:保税物流园区与保税区在政策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保税区负责人: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是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功能优势,在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或在国务院批准的保税区规划区域内,划出专门供发展国际物流产业的独立封闭区域。总的来说,保税物流园区在政策、功能和运作上较保税区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是政策优惠更为显著。根据国家规定,保税物流园区享受保税区相关政策,即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物资等,园区企业为开展物流业务所需的机器、装卸设备、仓储设施、管理设备及其维修用零配件等,办公用品等予以免税;在进出口税收方面,国内货物进入园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实行退税;园区货物内销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货物按实际状态征税;在园区内部或在园区和境外之间进行的贸易,可免税,也无需进出口许可证。
对国内外投资者来说,在保税物流园区除获得保税区的所有传统免税优惠,以及通常只有自由贸易区才能享受的出口退税政策。货物一旦从国内到园区,出口商即有权申请退税,改变了现行的“离境退税”方式,这是园区最吸引加工贸易的政策。过去,为获得退税,一些加工贸易公司先将货物出口到香港、韩国或日本,然后再进口,进行了所谓的“境外一日游”,使成本和周转时间增加。
二是功能优势更为突出。保税物流园区具备四项功能:国际中转功能,对进入区的境外、国内货物进行分拆、集拼后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国际配送功能,对入区货物进行分拣、分配或进行简单的商业性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国际采购功能,对采购的国内货物和境外货物进行综合处理和简单的商业性加工后向国外销售;转口贸易功能,构建集交易、展示、出样、订货于一体的转口贸易服务体系,有利于区内企业开展转口贸易。
三是货物进出更为便捷。保税物流园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区域化监管、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科学化监控,实行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实现了货物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快速通关,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平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记者:天津是我国北方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怎样通过区港联动,在国际港口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保税区负责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物流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全局的战略来抓。区港联动强化了保税区与港口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国际港航产业与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加快了辐射东北亚的国际物流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完善了天津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功能,为天津早日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创造了条件。
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服务范围包括天津、北京两大直辖市和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八省区及河南、山东的部分地区,总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保税物流园区具备“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区政策功能,可吸引更多的国际货物和航线的聚集,增强了天津在全球范围内聚集优势、配置资源的能力,有利于辐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记者:在新的形势下,怎样利用区港联动试点的机遇,为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做好服务呢?
保税区负责人:天津市委、市政府1994年确定了10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战略目标。11年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活力和国际资本高度聚集的热点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滨海新区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寄予殷切的期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经营更明显地带有国际化生产的性质,由于跨国公司分地区生产或收购产品,实现销售全球化时,特别需要在交通发达、进出便捷、成本较低地区享受“保税服务”,设立保税物流园区,将产品经短期储存、处理后,通过国际物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配销。保税物流园区有利于降低环渤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物流成本,进一步加快国际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向该地区的延伸和辐射,促进企业生产链、供应链和销售链的优化和高效运转,带动环渤海地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一是提供国外大宗进口商品向国内市场分拨、分销的国际物流服务。进口商品在区内保税,降低财务成本;区港一体运作及“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快速通关方式,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为跨国公司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为进出口贸易提供有利的营运条件。
二是提供国内出口商品在保税物流园区集结和处理的国际物流服务。生产性跨国公司、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和专业化国际采购公司在园区建立国际采购中心,将国内商品进行整合,销往世界各地;国内企业利用园区,开拓海外市场、整合出口渠道,及时办结出口手续,并根据国际市场生产和销售需求,对货物进行处理,实现及时配送。
三是提供境外货物和国内货物综合处理的国际物流服务。境外货物和国内货物在保税物流园区进行综合处理,批量转化,增值服务后,向国内外分销配送,有利于适应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背景,形成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供商,依托本国的制造能力,成为全球物流的核心据点,满足生产国际化对产品贸易和保税物流的需求。
四是提供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的国际物流服务。利用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改变了加工贸易以往的“境外一日游”现象,加工贸易企业在园区完成加工结转和出口退税,降低了加工贸易企业的成本,服务了环渤海地区加工业的发展。
记者:区港联动、建设保税物流园区还是新生事物,请您谈谈怎样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区负责人:天津保税物流园区独特的区位政策和功能优势,在国内外企业中产生很大反响,美国UPS,荷兰世天威,瑞士名门、地中海,日本近铁、大阪商船,香港东方海外,新加坡吉宝、叶水福、锦佳等10多家世界知名公司已决定在园区投资,并将在近期开工建设。
为了进一步搞好对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市政府成立了由保税区管委会、海关、税务、外汇、检验检疫和港口等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市政府转发了市商务委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天津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实施意见》。保税区管委会成立了专门的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天津海关专门为园区设立了海关机构,保税区各驻区机构也单独增加了园区管理服务职能。保税区和天津港集团共同组建了保税国际物流园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物流运营服务。作为我市对外开放的前沿,保税区在滨海新区新的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强化全局意识,依托全市和新区发展的整体优势,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合作,以第一位的精力、第一流的工作抓好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增强对环渤海区域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门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