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气公司(GE)中国之兼并
2007-3-15 15:5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通用电气公司(GE)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员工近300,000人。据最新数据显示,2002年GE销售收入达到1317亿美元,较上一年的1259亿美元增长5%,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51亿美元,较上年的141亿美元增长7%。不包括客户预付款,经营活动实现的现金流量达15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GE在200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列第9位,;在2002年《商业周刊》全球股票市值排名中列第1位,股票市值达到3094.62亿美元。
GE所有的业务集团在中国都已开展业务活动,在华建立了30家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员工人数达9000名。短短15年间,GE(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总投资已近15亿美元。在这个“大家庭”伴随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背后,是GE处心积虑布局中国的精典之作。
GE在进入一个新兴市场之前,始终保持着谨慎的乐观。根据新兴市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来选择不同的GE业务进入,成为GE占领新兴市场的制胜法则。
GE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首先促进基础工业(如:能源、交通、建筑等)的突飞猛进,这将为占GE每年40%净利润的“长周期业务集团”(即:生产对经济周期并不敏感的基础工业产品的业务集团)迎来无限商机。
业内人士指出,GE(中国)战略的核心,归根结底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投资中国“销售”,做强、做大。以市场销售为基本手段,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作为保障,搏得中国客户的信赖。进而,将相关产品的采购与研发转向中国,并与政府发展良好的关系。
一贯以独资公司形式投资中国的通用电气,面对变化越来越快的市场,开始启动兼并、合资的加速器。2002年11月30日,通用电气动力系统集团与中国风机行业最大的国有企业—沈阳鼓风机厂签署了成立合资企业的协议。通用电气与沈鼓合资共组的沈阳通用电气透平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1360万美元,GE占75%的股份,沈阳鼓风机厂占25%。合资企业将为石油天然气设备提供维修、保养和部件升级服务,并从事零部件生产。
通用电气之所以相中沈鼓,就在于其强大的生产能力。这家迄今已有68年历史的老牌国企,2001年产值为5亿元,预计2005年将达到7亿元。在2010年整体产值将实现10亿元。这种能力与GE动力技术的结合,可以让GE在参与中国大型建设项目中迅速获益。据称,这是GE动力系统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也是GE公司在中国东北的第一个制造业投资项目。而分析人士则注意到,这是GE在投资形式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兼并还将继续
兼并之旅其实早已悄然开始。今年通用电气塑料集团全面收购中山市普特阳光板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行动就是一个标志。
越来越多与GE行业相关的中国强势企业都开始进入其涉猎范围。
GE公司副总裁,GE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礼达称:“GE在中国的战略并不仅局限于一两个业务集团或是一两个地区,我们的所有业务集团都会倾力投入,在中国所有具有发展机会的地方都会寻求机会。”从飞机发动机、医疗系统、塑料、特种材料,到动力系统、运输系统、消费产品和金融服务,GE的每一个业务部门都在蠢蠢欲动。
孙发出的信号十分清楚,GE核心业务集团的收购行动还将继续。由于已将全球发展重点落脚中国,GE公司的三个业务集团,照明集团(现已并入GE消费产品集团)、塑料集团和工业系统集团已将亚太区总部移师中国。有迹象表明,GE正在大举增强在中国的市场力量,位于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心还将聘用400名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一个集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医疗诊断设备基地——GE医疗系统工业园区,将于2002年底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入运营。但从GE在华合资和兼并实例可以看出,GE坚持了绝对控股原则。保持自己行业优势和话语权是其近期不可改变的策略。
GE目前在中国拥有近30家独资或合资企业,总投资近15亿美元。今年多次来华的GE董事长伊梅尔特提出2005年GE在中国的年销售额要达到50亿美元,在中国的年采购额达到50亿美元目标。对此,孙礼达强调:“要实现在华两个50亿美元的目标,GE必须通过销售增长和企业兼并两种方式促进中国业务的增长;不但要在沿海地区,还要在中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寻找机会。”而这种寻找实际上意味着GE在中国将打破自己圈定的投资禁忌,更多地参股中国企业,实施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