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发展战略与规划案例

争建医药物流 上海市医药股份--不胜其累

2007-3-15 16:0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业内专家向记者分析,医药行业毛利润空间的82%由医院拿走,13%归生产厂家,5%才给了医药流通企业。而在这5%中,真正归物流的可能只占总利润空间1%~2%
    7月8日,在位于桃浦路的上海医药物流中心的会议室里,又传出了一阵激烈的争论声。
    连董宝兴也记不清自从2002年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药”)决定投入巨资打造现代化配送中心的物流项目后,这样的争论到底发生了多少次,然而这一次却让他心情沉重。
    大学一毕业,董宝兴就被分配到上药集团,掐指算算,58岁的他已经为这家中国大型的国有企业服务了38个年头,两年前,他坐镇这个物流项目并成为项目的副总指挥后,常常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因为这是上药集团到目前为止投入最大、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项目,他算了算,到目前为止,上药已经为这个项目投入了人民币3亿多元。
    让他发愁的事情很多,伴随着物流现代化带来的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由重复建设引发的价格竞争问题,都为这个中国最大医药配送中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人”的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筹划,在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将近2万平方米的空地上,上药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已基本上落成。眼看着到8月份,配送中心零调完毕后就要投入试运行,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如想象中的顺利,对于上药的领导们来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人”。
    按照上药的打算,新的物流配送中心建成之后,以前分散于上海市区的九个仓库的业务都将集中到这里进行操作,然而由于分布在九个仓库的工作人员,比如管理员、搬运工还有车队的800多人都有着正式的编制,一旦启用了这个并不需要太多人工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之后,意味着将有一大批人要失业。而且,现代化物流中心里也需要先进的人才的匹配,从前的工作人员显然有很多并不适合新的岗位,所以,目前最令上药头疼的就是这些人的“安置”问题。
    可是,对于上药来说,建现代化的配送中心,眼前的现实意义就是希望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果人员的问题不解决,成本反而增加了一大截。“国有企业做一件事,可真够难的呀!”董宝兴向记者感慨道。
    重复性建设
    大概是从2003年左右开始,在中国医药行业里掀起了一股建物流配送中心的狂潮,比较有代表性的已建或在建医药物流中心有上药、北医、国药、广药的配送中心,大连东彩国际商贸城东北医药物流中心,广西医药物流中心,桐君阁在成都、上海、北京、广州四地规划的超大型大区医药物流中心等。
    据了解,这次配送中心投资潮的主要投资方是国有企业,资金构成大部分是国家的贴息贷款,目的是支撑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连锁配送网络,背景是国家要扶植几个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
    根据政府的医药流通领域改革的七大重点部署。另外为迎接WTO的挑战,《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
    所以2003年当上药拿下位于上海普陀区桃浦镇80亩地、计划投入2个亿打造全国最大医药物流中心之时,对手也纷至沓来。几乎与上海医药股份同一时间,重庆太极集团联合其旗下公司桐君阁,与西南药业共同投资组建“桐君阁上海医药”,在上海普陀区桃浦镇的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圈地250亩,投资3亿元,打造一座华东医药物流中心。再加上国药控股和民营医药商业企业——湖北九州通,至少有4家国内颇具实力的医药商业企业抢滩上海,数百亩土地被征用的同时,数十亿资金也被动用到医药物流中心建设上。
    然而,这种局面却让作为目前国内医药流通企业中销售规模最大的上药颇为“不爽”。董宝兴告诉记者:“上海地区的医药市场份额是150个亿,而在这当中上药差不多占去了50%,按照当初的设计,上药新建的配送中心基本上可以承担150个亿销售规模的药品流量,而且配送范围可以覆盖到整个华东地区,即使未来市场有所扩充,在上海地区有两个像上药这样规模的配送中心足以支撑整个市场的药品配送需求,显然,目前已建和在建的配送中心已经能力过剩,最终的结局可能又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场配送中心建设本身就不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行政指令带来的扭曲的产物。他认为,所谓“培育”几家的政策是很值得商榷的。对于一些国有企业来说,有一批贴息贷款搞配送中心建设,为什么不建?不用承担过多的资金成本,土地也多是划转的,不花钱和少花钱建设配送中心,这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至于投资回收,政府诱导下的决策,政府承担连带责任!而这些物流中心的主要目的则主要着眼于圈地,或者是这些企业声称的“放水养鱼”,为将来的整合作准备,以增加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砝码。成本非常高,却不是受益人自己埋单。
    “降价”误区
    据记者了解,除了原国家经贸委批的10个国债贴息的医药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一些销售额不足上亿元的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大兴土木建起了物流配送中心。据称,这些企业普遍认为,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使得自己的药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
    董宝兴告诉记者,根据他们当初的测算,一家医药企业只有单体的销售规模达到30个亿以上,现代化配送中心投入才有账可算,比如目前国内达到此规模的有上药、国药、北药等。上药目前在长三角的销售规模已达到70个亿左右,从规模产生效益的角度讲,新的配送中心投入显然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比如,看得见的首先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成本,另外一些软、硬件的投入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他们与国际合作伙伴谈判的砝码。然而,对于国内大多数的规模偏小的医药流通企业,希望建物流中心从而获得竞争力并不是可行之举,因为医药物流还不足以支撑起“大大”降低药品价格的重负。
    业内专家向记者分析道,医药行业毛利润空间的82%由医院拿走,13%归生产厂家,5%才给了医药流通企业。而在这5%中,真正归物流的可能只占总利润空间1%~2%。换句话说,目前的所有的医药物流软硬件投入都要在这总利润空间的1%~2%里得到收回,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外,也可以看得出物流环节在高居不下的药价里显然只占一个很小的部分,用医药物流中心来降低药价是隔山打牛。因此物流中心在短期内是不会带领医药物流走出困境的,而其真正起到增值作用时是当它能够支持一个整合了上游及下游的医药流通业务模式时候。
    而曾经参与过当初上药配送中心规划的董中浪告诉记者,上药建配送中心的打算就是,一方面希望将上游药厂以及下游医院和药店的库存全部整合到自己的配送中心里来,直接承担各大中医院的医药物流的配送体系,降低药品的流通成本,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进军第三方物流,为市场上其他的医药企业承担配送的功能。
    不过,这一天究竟何时到来还是个未知数,连董宝兴自己都说:“要看董事会的决定和企业发展的程度来决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