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的规划除了必须先了解是属于那一种物流中心外,还要注意物流中心的规划要素,也就是指E,I,Q,R,S,T,C等几个英文字母,它们分别代表的意义如下所示。
E----Entry:指配送的对象或客户。
I----Item:指配送商品的种类。
Q-----Quantity:指配送数量。
R----Route:指物流渠道。
S----Service:指物流服务。
T—Time:指物流的交货时间。
C—Cost: 指配送商品的价值或建造物流中心的预算。
为什么说这几个英文字母是物流中心的规划要素?它到底与物流中心有什么关系?以下针对这几个要素加以说明。
配送的对象(客户):E
物流中心的配送对象即“客户”。由于物流中心的种类很多,因此配送客户的对象也是五花八门,例如制造商型的物流中心,它的配送对象有经销商(营业所)、配送中心、大型超市、百货公司、超市、便利店及平价商店等几种。其中经销商(营业所)、配送中心及大型超市等的订货量较大,它的出货型态可能大部分是整托盘出货(P>P),小部分为整箱出货(bC);而超市的订货量其次,它的出货型态可能10%属于整托盘(P>P),60%是属于整箱(P>C),30%属于拆箱出货(C>B);而便利店及平价商店的订货量较小,它的出货型态可能30%属于整箱出货(P>C),70%属于拆箱出货(C>B)。制造商型的物流中心有可能同时出现整托盘、整箱及拆箱拣货的情形,此种情形由于客户层次不同以及订货量大小差异性大,订货方式非常复杂,同时有业务员抄单、电话订货、传真订货及计算机联机(EOS,POS)等方式,是物流中心中比较复杂的一种,难度也较高。另外如果是零售商型的物流中心时,它的配送对象可能是大型超市(百货公司)、超市及便利店中的一种。因此它的出货型态可能出现整托盘及整箱拣货的型态(大型超市及百货公司),以及整箱及拆箱拣货的型态(超市及便利店)。此种情形由于客户层次整齐与订货量大小差异小,订货大部分采用计算机联网方式(EOS,POS),是物流中心中比较简单的一种,难度也比较小。(见表1及表2)
表2 各种配送客户(E)的物流配送情形略。
配送的商品种类:
物流中心中所处理的商品品类差异非常大,多则上万种,例如:书籍、医药及汽车零件等物流中心;少则数百种甚至数十种,例如:制造商型的物流中心。由于品类数的不同,其复杂性与难度也有所不同。例如处理的商品品类数为一万种的物流中心与处理商品品项数为一千种的物流中心是完全不同的,其商品储放的储位安排也完全不同。
另外物流中心所处理的商品种类不同其特性也完全不同。以目前比较常见的物流商品有:食品、日用品、化妆品、药品、家电品、3c产品、服饰产品、录音带产品、汽车零件及书籍产品等。他们分别有其产品的特性,物流中心的仓储硬件及物流设备的选择也完全不同。例如食品及日用品的进出货量较大,而3c产品的商品尺寸大小差异性非常大,家电产品的尺寸较大。服饰产品的物流特性有:季节性(夏季及冬季)、流通性、时间性及退货量大等特点。其中80%直接铺货到商店,而20%左右库存于物流中心,等待理货及配送。
除此之外服饰产品中较高级别的商品必须使用悬吊的运搬设备及仓储设备。书籍物流的特性有:库存的书籍种类很多,而畅销晶与不畅销晶的物流差异性非常大,另外退货率高达30%-40%左右,新版书籍、杂志中80%是直接铺货到书店,而20%则库存于物流中心等待铺书。
商品的配送数量或库存量:Q
物流中心商品的出货数量,也是变化莫测的,例如货款结算的问题、年节的消费高峰问题及有流行性的商品忽然流行起来等因素造成出货量的上下波动。以货款结算的问题来说,一般而言如果每月的20日是货款结算的截止日期,也就是20日以前订货算是这个月的货款,而20日以后订货算下个月的货款,因此在15-20日之间的订货量就会明显降低,而20日-25日的订货量就会明显增加。那么物流中心的库存量到底要以最多量来考虑,还是以最少量来考虑,或者以平均的量来考虑?若以最多量来考虑时,则低潮时的空间太浪费;若以最低量来考虑时,则高潮时的商品不够卖。
另外,作业人力的安排也是一样,到底要以最多量来考虑,还是以最少量来考虑,或者以平均的量来考虑?若以最多量来考虑时,则低潮时的人力太浪费;若以最低量来考虑时,则高潮时的人力不足。因此如何取得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又不会缺货也不会浪费空间,既不会人力不足也不会人力过剩,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控制办法。也就是利用外面的协力仓库及临时作业人员的方式,同时也必须事先分析了解客户的订货习性来对症下药。
就物流中心的库存量而言,进口商型的物流中心因进口船期的原因,必须拥有较长的库存(约2个月以上);另外在通过型的物流中心,则完全不需要考虑库存量,但必须注意分货的空间及效率;一般的物流中心库存量在7—10日左右。
EIQ分析
物流中心的神经中枢就是物流信息,他可以管控物流所有的流程与工作,尤其是EIQ分析的资料。何谓EIQ分析?EIQ分析就是物流中心的POS系统。以其字面的解释E就是代表订单或客户(OrderEntry),而I就是代表商品的晶类(1tem),Q就是代表客户的出量或是商品的出货量(Quantity),也可以做EQ分析或IQ分析。EQ分析就是客户的出货量分析,可以将资料排序后,将客户ABC分级重点管理。IQ分析就是商品品类出货量分析,同样也可以将资料排序后,做出商品畅销排行榜及商品ABC分类。如此就能够掌握EIQ分析资料,改善物流作业或是规划成为最适合的物流中心。
EIQ分析的例子如表3所示。横坐标代表晶类I,假设有11、12、13、14、15及16等六种商品;而纵坐标则代表订货客户或订单,假设有E1、E2、E3及E4等四个客户;而表格中的数字代表订货的数量,它可以是以整托盘、整箱或单晶为单位的。
表3 EIQ分析表
略。
假设此表格所示是整箱的订货。从表中可知客户E1在品类11订了3箱,品类12订了5箱,品类13订了0箱,品类14订了1箱,品类15订了2箱,晶类16订了3箱,总共订了14箱(EQ),6种商品中订了5种(EN=5)。而客户E2在品类11订了2箱,品类12订了0箱,晶类13订了4箱,晶类14订了6箱,品类15订了7箱,品类16订了0箱,总共订了19箱(EQ),6种商品中订了4种(EN=4)。而客户E3在品类11订了4箱,品类12订了0箱,品类13订了0箱,品类14订了0箱,品类15订了0箱,品类16订了8箱,总共订了12箱(EQ),6种商品中订了2种(EN=2)。而客户E4在晶类11订了2箱,品类12订了8箱,品类13订了0箱,品类14订了3箱,晶类15订了5箱,品类16订了2箱,总共订了20箱(EQ),6种商品中订了5种(EN=5)。所有的订货量为65箱(GEQ)。商品11在四个客户当中都有订货,总共被订了11箱(1Q),4个客户都有订购(1K=4);n在四个客户当中只有E1及以订货,总共被订了13箱(1Q),4个客户中只有2个客户订购(1K=2);13在四个客户当中只有E2订货,总共被订了4箱(1Q),4个客户中只有1个客户订购(1K=1);14在四个客户当中只有E1,E2及E4订货,总共被订了10箱,4个客户中只有3个客户订购(1K=3);15在四个客户当中只有E1,E2及E4订货,总共被订了14箱(1Q),4个客户中只有3个客户订购(1K=3);16在45"客户当中只有61,田及以订货,总共被订了13箱(1Q),4个客户当中只有3个客户订购(1K=3),总订货量为65箱(GIQL) 从EIQ分析中又可以导出EQ分析及IQ分析来。例如表中的EQ分析为El=14,E2=19,E3=12,E4=20,再以大小次序排列,以数量Q为纵坐标,以客户E为横坐标,画出EQ分析图,同时将客户ABC分级。同理IQ分析为II=ll,12=13,13=4,14=10,15=14及16=13,再以大小次序排列,以数量Q为纵坐标,以客户I为横坐标,画出IQ分析图,同时将商品ABC排出畅销排行榜。
EIQ分析要每天以计算机来分析,持续一年之后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该公司什么时候是淡季,什么时候是旺季;甚至哪一种产品是畅销的,哪一种产品是不畅销的;哪一个客户卖的好,哪一个客户卖的不好等等全部资料。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物流信息规划时,必须要有EIQ分析,EQ分析及IQ分析的功能,提供给经营管理层做经营管理及策略管理的参考。
EIQ分析最重要的是如何判断与应用。尤其是可以从EIQ分析的图形中看出公司的经营变化,另外EQ分析及四分析也可以单独应用,例如:EQ分析可以应用在物流中心的进出货暂存区的规划、包装箱大小的确定、拣货顺序的安排、配送路线的安排、客户ABC分级及客户情报管理(见表7-4)。而1Q分析可以应用在物流中心的布置规划、物流设备的选择、批量拣货、商品销售情报、商品的销路预测及拣货作业人力的安排。在物流中心的布置规划里,A类商品应该尽量规划于靠门口及过道的地方,C类晶则应规划于角落的地方,而B类品则介于两者之间。另外在货架的陈列上,使用托盘式的货架时A类商品规划于第一层较容易存取的地方,C类商品则应规划在货架最高层的地方,而B类品则介于两者之间。在使用轻型货架及流动式货架时,A类品应规划于以人体工学站着双手容易存取的地方,B类品则置于下层人必须弯腰才存取得到的地方,而C类品则规划于货架最高层必须用椅子或楼梯辅助才能存取的地方。
配送的渠道:R
物流配送的渠道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尤其是最近。IT技术及有线电视技术使物流配送的渠道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例如无店铺销售系统的网上销售及直销系统的应用,必须依靠完善的物流后勤。物流配送渠道的不同,与物流中心的规划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规划物流中心之前首先必须了解物流配送的渠道属于哪一种,然后再进行规划才不会造成失败。目前常见的物流配送的几种渠道模式如下。
1.工厂→营业所(经销商) →零售店→消费者
2.工厂→物流中心斗营业所(经销商) →零售店→消费者
3.工厂→物流中心→零售店→消费者
4.工厂→物流中心→消费者
物流服务:S
物流与传统营业所、经销商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务品质。尤其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服务品质抬头的时代,过去买商必须自己亲自去运的观念,及订货商品必须3—5天以后才会送达的惯例被完全改变了。但物流服务品质的良否恰恰与物流成本成正,也就是说物流服务品质愈高则其成本也愈高。但是站在客户的立场而言,他们希望以最经济的成本得到最佳的服务,所以原则上物流的服务水准,应该是合理的物流成本之下的服务品质,也就是说物流成本不比竞争对手高,而物流的服务品质比他高一点即可。
物流服务品质的内容包括:
◆订货、交货时间
◆商品缺货率:商品缺货率也是物流服务品质之一,因为商品缺货往往造成零售业者很大的困扰及损失。因此商品的缺货率愈低则代表其服务品质愈好。
◆流通加工服务:流通加工也称为物流加工,主要是针对零售商的需求所做的进一步服务。
流通加工的内容包括:
◆贴价格标签;
◆贴进口商品中文说明;
◆贴进口商品税条;
◆年节的礼盒包装;
◆大型超市最低购买量的热收缩包装;
◆商品品质检查等。
物流中心的几种作业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及降低成本。
◆商品店面陈列服务:有的物流中心也提供商品店面陈列服务,但是此种服务仅限于超市、零售商与部分平价商店,一般民间的零售商大部分由自己陈列上架。
◆紧急配送、夜间配送、指定配送及假日配送:目前物流中心的服务越来越多元化,为了提供更完美的服务,除全年无休365天提供服务外,甚至还提供紧急配送、夜间配送及指定时间配送等项目,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司机服务态度·:在物流服务品质中司机服务态度也是重点项目之一。过去货运司机的形象,给人的感觉是粗鲁摔货、吃槟榔,不穿上衣及礼貌不佳等,而现在的物流司机服务态度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诸如彬彬有礼、穿制服、不摔货及不吃槟榔等,甚至会与客户打交道强化客情,于是逐渐有业务司机的形象出现。
◆信息提供服务:物流中心的另外一种服务为信息的提供。因为物流信息中的EIQ资料相当于零售商的POS,因此可以提供POS资料给零售商,这样零售商就不必花费高额的费用去建立POS系统就可以得到POS资料。另外物流业者也可以提供商品的销售情报给制造商,当作制造商生产管理及经营决策的参考。
◆ 顾问咨询服务:有的物流业者为零售业及制造业提供物流或流通方面的建议。尤其是较小的零售企业及制造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一家日本零食批发商为了向超市及便利店提供进一步的服务,在公司内部成立丁一个模拟的商店,然后把KNOW-HOW提供给零售商参考以增进客户关系。另外台湾地区物流业者也把物流运输的KNOW-HOW提供给其客户(进口商或制造商),由此双方可以低成本增进彼此关系。
物流的交货时间:T
物流服务品质中,物流的交货时间非常重要。交货时间太长或不准时都会严重影响零售商的业务。因此交货时间的长短与守时成为物流业者的重要评估项目。所谓物流的交货时间是指从客户下订单开始,订单处理、库存查询、理货、流通加工、装车、及卡车配送到达客户手上的这一段时间。物流的交货时间依厂商的服务水平不同,可分为:4小时、12小时、24小时、2天、3天、一星期送达等几种。目前在台湾地区一般为自订货之后24小时-4叫、时内可以送达。同样,物流的交货时间愈短则其成本也会愈高,因此最合理的物流交货时间约为12小时—24小时左右,稍微比竞争对手好一点,但成本又不会增加。
除了物流的交货时间外,还有物流的送货频率,也就是多长时间内为同一客户送一次货。目前依各厂家的商品特性不同可分为:一天两次、一天一次、两天一次、三天一次、四天一次等几种。最常见的是一天一次及两天一次的配送频率。全部都是一天一次或两天一次的配送频率,而每次订货的数量又不多时,对于物流业者来说成本太高。因此目前的做法是I,NEQ分析:Y_ABC分类而决定配送的频度。例如:A级厂商的订货量较大则每天配送,B级厂商的订货量中等则两天配送一次,而C级厂商的订货量较少则三天配送一次或是四天配送一次。通常这样的规划当然也有例外,当客户的定购量达到经济配送量时,可以进行弹性调整,这样就可以符合客户满意的要求了。
配送商品的价值或建造物流中心的预算:C
新物流中心的设立除了要考虑以上基本要素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配送商品的价值及建造的预算了。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建造经费,空有许多的理想计划是无法实现的。另外与物流成本息息相关的是配送商品的价值,因为在物流的成本计算方法中,往往会计算它所占商品价值的比例。如果商品的单价高则其百分比相对比较低,则客户比较能够负担得起。如果商品的单价低则其百分比相对比较高,则客户负担感觉会比较高。
物流费用的传统计算方法有两种:
◆以进货的价格计算,商品种类不同比例也不同
◆以商品营业额的百分比计费(包括仓储、理货、流通加工及配送费)
以商品进货价格比例收费
以营业额百分比收费
另外一种是以仓储费、理货费、装卸费(装柜或拆柜)、流通加工费及配送费等分别计算。根据厂商的处理量不同以及物流中心的设备与地点的不同报价也不同。另外各厂商的业务量以及作业标准不同其报价也不同。例如:流通加工中的贴价格标签作业,有的必须拆箱之后才能作业,有的直接就可以作业,这样报价也不同。另外有的箱子是收缩包装,有的是封胶带的纸箱,其作业困难程度完全不同。
若以目前物流处理商品的价值高低排列,大概如下所示的顺序:
◆医药产品
◆化妆品
◆电子计算机产品
◆汽车零件
◆录音带、录像带、DVD/VCD
◆高级服饰
◆小家电产品
◆出版物
◆食品
◆日用品
正确合理的收费方式
这两种计算物流成本的方式都是非常传统的。由于产品的价格 (值)并不与产品的体积或重量成一定的比例——但是仓储和运输的成本绝对和产品的体积或重量成正比。 因此,物流成本计算过程当中受到仓储时间的影响,运输过程中不同产品混载共运的影响,这种计算只能把所有的相关费用累积起来,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摊费。
如果产品价值(性质)相近:比如都是方便面类的产品,碗装的和一般包装(非碗装)的物流成本就有十分明显的差异(百分比)。虽然在金额上的差距不大,但是相对于方便面的价格(值)而言就十分可观了。
如果某制造商生产方便面和饼干、零食类的产品同时放在制造商型物流中心,这三种产品的物流渠道几乎雷同,产品包装特性也很近似,但是价格(值)差距很大——此时这种传统的计算方式就失灵了。但是它有个取长补短的好处——它可以用产品的价格比来“指定”这三种产品的物流成本比例(%),如此,售价最高的饼干类分摊的物流费用最多,方便面最少。所以,方便面类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但是饼干类的物流成本却被转嫁了(反正都是自己的产品,只是左右口袋罢了)。如果一个专业商型物流中心有上万种的不同商品要处理,这些商品的性质、价格、包装特性都有极大的差异,而且各种商品属不同客户所有时(无法以内部转嫁的方式取长补短),这种以商品售价(或进价)比例方式来收费的计算是万万不可行的。
正确合理的收费方式——尤其是经营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型物流中心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