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的第三方物流梦想
2007-3-16 15:4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lili8158 关注度:摘要:... ...
脱胎于上汽集团子公司的安吉天地,能否成为汽车物流行业的领袖?
“我们目前正在筹建安吉天地在海外的物流基地,一方面为奇瑞汽车、哈飞等厂商的出口车提供零部件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也拓展我们的海外业
务。”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CEO金麒说,他最近投入大部分精力忙活着这件事。海外扩张,对这家新成立不过3年的合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将是一大考验。
这家早年凭借与上汽的“血缘关系”而崛起的企业,现在正在对上汽之外的客户加大关注,并投入大量资源来扶植这些曾是“对手”的海外业务。安吉天地正在努力摆脱依附于上汽集团而生存的现状,努力将自己改造成一个真正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化“整”为“零”的考验
安吉天地因上汽的内部需求而生,也因上汽的成功而迅速崛起。
最早,安吉天地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SAISC)和荷兰邮政集团(TPG)下属的荷兰天地物流控股有限公司(TNTLogistics Holdings B.V)于2002年6月投资4951万美元组建,是国内首家汽车物流合资企业,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物流领域和汽车服务合资项目。
早在进军零部件物流之前,作为上汽销售总公司的子公司,安吉天地的前身——安吉汽车物流就已经凭借上汽销售总公司和上汽集团的市场地位,独家经营着上汽集团的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等国内汽车巨头的整车物流业务,在大众和通用汽车厂内下线的整车,都通过安吉汽车物流运送到全国各地。在上汽独步中国市场的黄金时代,安吉分享着上汽巨大的成功果实。2001年,安吉物流运送整车达33万台,营业额也随之大幅上涨,接近7.6亿元,占全国市场的50%,稳居整车物流行业老大地位。
但是,分享巨头胜利果实的生活并不能永远维持下去,竞争日益激烈,迫使汽车巨头要更多考虑成本和管理效率,关联方的能力必然会受到真正市场化的考验。
在打算接手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的零部件业务时,安吉物流碰到了第一次考验。
2002年,随着整车物流业务的成熟,安吉物流开始考虑接手上汽通用和上海大众的零部件物流,打造整车生产供应链中新的一环。
据介绍,发达国家的零配件物流成本不会超过15%,但在国内就要翻一番还不止。上海大众1年的零部件物流费用高达十几亿元,如果通过优化物流体系,完全可以将物流成本降至现在的2/3甚至1/2的水平。
整合空间大,又是市场空白,绝对是个机会!“如果整车物流是物流行业中的一个新兴行业,那么汽车零部件物流就是一座尚未开垦的金矿。”当时还在上汽销售总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金麒表示。
但是,面对复杂得多的零部件物流,日子一直过得很轻松的安吉物流有没有能力接手这项业务呢?安吉物流的最大客户上汽大众有着更多的顾虑。“想像一下,一辆桑塔纳有12000个部件,其他较新车型也都有2000多个总装零件组,其中涉及的信息管理、路径优化和仓库、车辆使用规划,每一项的复杂程度都是整车物流的很多倍。”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行政部副经理徐隽解释说。
很明显,零部件物流技术含量非常之高,使得上海大众决不敢轻易放手外包给一个纯内资的物流公司,哪怕有着“血缘”关系。因此,安吉物流不得不考虑用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迅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经过仔细筛选,大众和通用的全球合作伙伴荷兰天地物流成了理想的合资对象。荷兰天地物流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物流供应商,仅仅在北美市场就为本田的1400家维修站提供网络路径规划服务;在其大本营欧洲,业绩也相当不俗。
2002年下半年,上海大众终于和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安吉天地签署了为期5年、总价值超过1亿欧元的总包合同,包括零部件入厂物流、售后零部件物流和整车物流等等。
“显然,上海大众是冲着天地物流这块牌子去的。”有业内人士如此认为。上海通用等其他几个客户也开始把部分零部件物流外包给安吉天地。
合资成为一种迅速提升实力的捷径,在完成合资后,安吉天地便顺利地转入零部件物流行业。
开源和节流
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三年时间,中国所有的汽车厂商均由“牛市”掉进了“熊市”。安吉天地也感受着和大众、通用一样的“过山车”经历,残酷的竞争迫使安吉天地的管理层认识到,作为上汽“亲生孩子”的安吉天地不能满足于仅仅是上汽集团下专门为通用和大众提供物流服务的附属子公司,而必须成为一个真正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
事实上,合资前后上海大众的态度已经让他们感到,自身实力也许并不如它们的市场表现这么优秀,如果不抓住合资带来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好好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客户资源,把早年做整车物流时候获得的积累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技术和资金实力,那么以前的优势就会迅速转变成劣势。
因此,考虑到客户对零部件物流技术水平的要求,安吉天地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信息系统建设,并投入巨资培训员工。每年公司都会派6~8人去北美学习半年,深入考察北美的汽车物流运营状况,研究他们的技术和服务。天地物流也在合资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引进了他们的看家软件“MATRIX”,并派了10多位外籍专家到合资公司的零部件物流部门指导业务。
市场在恶化,竞争却趋于激烈,汽车物流行业的竞争者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乏UPS、FedEx、DHL等国际物流巨头;丰田通商等日系汽车物流厂商也随着整车厂迁入内地;中远物流等国有物流公司也都进军整车物流;而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民营汽车物流公司,不少公司每年也有上千辆车的运能。
此前,安吉天地对设施的投入是巨大的,几年下来,安吉天地掌握了1000多台卡车,9条江轮、海轮,300多件车皮,180多万平方米仓库的控制权,在“年成”好的时候,因为服务价格高,收入不错,因此巨大的投入总能获得良好的回报,但是“高投入、高价格”模式在众多的竞争对手入场之下已经面临考验,现在,安吉天地大力提倡压缩成本。
“节流”之外,安吉天地还提出了“开源”——必须放弃那种全部服务于上汽集团这样的固定思维,积极“走出去”,拓展新的客户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也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方式,另外,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可以扩充企业的实力。为此,2003年以后,安吉天地的商业发展部开始常年奔波于各地,努力和奇瑞汽车等市场新贵洽谈合作。
“我们现在尽量和各整车厂谈判,暂时无法拿下服务合同的就争取和他们的运输、仓储团队合作,甚至不惜代价收购为这些客户服务的物流公司。”徐隽表示。事实上,收购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物流部门或者物流公司,已经成为安吉天地拓展业务非常重要的方式。
“2004年,我们发展的新客户的业务量已经有几千万元。”安吉天地业务发展部有关人士称,虽然这块业务在公司2004年16.9亿元的总营业额中所占比重还不大,但这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其意义不同一般。
高起点的优势
脱胎于一个大集团,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彻底独立的公司,乃至发展成为行业领袖,在企业界,这样精彩的先例其实数不胜数,安吉天地能否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当年,德尔福从通用汽车中分拆出来,开创了汽车行业纵向分工的先河。拆分出来的德尔福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业务,砍去近一半的产品线,以便争取在任何一个产品领域中都做到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终于成为全球零部件行业的老大,而位居其后的伟世通也是从福特汽车剥离出来的。
在IT领域,明基(Benq)告别为宏配套生产外设的日子,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电脑外设和消费电子生产商。而为宏生产笔记本电脑的纬创资通(Wistron),也最终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及通信产品ODM专业代工厂商之一,客户遍及Dell、IBM、HP等主流PC厂商。
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全球最大的美国第一数据集团(FDC)、东芝信息等公司都曾经有过服务于某一巨头的历程。
这些曾经的依附者,如今活跃于全球经济的每一个领域,而在有些公司身上,已经找不到丝毫母体的痕迹:市场和业务多元化是第一步,接踵而至的是所有者的多元化,母公司通过减持股份不断稀释其控制力,越来越多的战略伙伴加入其中,给公司的管理和技术带来不断的新鲜血液。更有甚者是将公司带到海外去上市,这时公司的国籍也多元化。
“对这些独立出来的公司,能否最有效地利用母公司的资源优势,在竞争性市场中扬长避短是它们成败的关键,否则即使是背靠大树也不一定好乘凉。”一位专家评论说。
很显然,走更加第三方的道路,可以让公司更加专注地按照自己的定位发展业务,更高效地进行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寻找更好的融资平台,募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所有这些都将把公司推向一个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