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案例

解析中海集运TS系统建设

2007-3-17 15:5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lili8158 关注度:
摘要:... ...
 今天,无论是在浩瀚的大海还是广袤的内陆,无论是在现代化的高速公路还是偏僻的乡村小道,您都可以看到印有"中国海运"标志的运输工具一刻不停地穿梭忙碌。拥有各类船舶近400艘、年运输量超过2亿吨的中国海运 集团是国内第二大航运公司,而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则是集团所属迅速发展的重点企业。从1998年的十几条船发展到目前拥有船舶近100艘,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运)经过5年多的快速发展已使总箱位达到了近20万TEU(标准集装箱)的规模,并仍以年增4条5600吨船的速度在扩张。公司还定下了力争5年内总箱位达到25万TEU、进入世界前10名的目标。信息系统建设也伴随着中海集运的跨越式发展而不断升级,现在中海集运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公司一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原中海电信信息中心、现环州电脑有限公司(中海集团全资子公司)运行部经理余镭举了个例子来形容信息系统对于公司的重要性:"中海集运计划将于2004年在韩国制造中国第一条可载8100TEU的船,我们计算过,这艘船上满载的集装箱货物需要4000多辆卡车来运,如果信息系统出了差错,这4000辆卡车形成的30多公里长的车流引发的交通堵塞将不可想象。"余镭还表示,"对于中海集运这样的月赢利超过亿元的企业而言,每条航线、每条船都是一笔巨大的资产。如果代理机构查不到即将靠岸船只的相关数据,这些船在海上多停留一小时,就意味着损失100多万元。"
    充分准备 强力推进
    目前,中海集团使用的核心信息系统是中海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以下简称"CSCAS"),早在1998年11月,中海集团的管理层就做出了开发这一系统的决定。由中海集运、中海船务和中海电信的技术和业务骨干在中海集团领导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了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方案选择、设计和实施。
    中海集团对于信息系统选型相当慎重,成立了以中海集运业务人员为主的系统实施业务分析小组和以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系统实施技术小组,并分别确定业务规则、安全性设置、系统安装、EDI、报表设计以及网络方案等分项目的负责人,明确各分项目职责。业务分析小组总结业务流程,负责实施对中海集运和中海船务等内部用户的培训,技术分析小组则中海的实际情况设计业务操作的系统方案,进行系统权限设置、系统安全性管理等工作。中海集团把系统方案的目标定位在国际一流水准,要求既能和国际接轨,在全球通行,又经济实用,能满足中海集运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深入分析后设计的方案,CSCAS主要由应用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网络服务器和系统数据库等四部分组成,其中的核心是应用系统软件---Trade Ship系统软件(简称TS系统),最终购买了经验丰富的马士基公司的成品软件,在此基础上由自己的力量进行优化和二次开发,余镭现在所在的环州电脑公司也就是以前中海电信的信息中心承担了这些客户化的工作。1999年10月,在距离中海领导做出信息化建设决策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CSCAS正式投入试运行。
    由于CSCAS是一个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统,因此统一的运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规范才能保证各代理网点统一协调操作,保证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当中海CSCAS项目全面上线后,中海集团副总裁林建清亲自挂帅,担任了CSCAS推进小组组长,组员由各分公司领导担任,加强了对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小组制定的业务规范包括业务代码规范、业务操作规范以及系统维护规范三个部分。在系统维护方面,规范除规定了系统用户、帐号和权限的管理外,还特地标明了各部门负责人及CSCAS维护和推进人员的联系方法,使各用户能在操作发生困难时,及时联系到对应的业务主管和技术人员,得到必要的帮助。
    在系统启动阶段,由于采用新老系统的并轨操作的过渡方式,对业务操作人员来说要将单证信息数据重复输入二个系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产生了CSCAS新系统输入率不高的情况。为保证系统的顺利实施和推广,中海CSCAS推进小组成立了系统运行统计小组,负责对系统日常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和监督,并在奖惩制度上实施红黄牌制,对违反操作规定的代理给予处罚并作通报批评。统计小组成立后对中海航线上的单证输入进行了全面检查,尤其对中美航线,考虑该航线对中海集运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对该航线上每票货的操作都进行逐一检查,加强监管力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短短数月各航线的输入率很快达到100%。
    开发外挂 实现流程蜕变
    原中海电信信息中心、现环州电脑有限公司(中海集团全资子公司)运行部经理余镭
    CSCAS系统的核心是作为应用系统软件的TS系统,它承担着作为海运企业核心的集装箱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了单证、箱管、报表、EDI交换等多种功能,余镭说:"TS系统必须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每一个集装箱从投入使用到卸下全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而且要能实时查询,管理。普通人可能想象不到一个集装箱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诸多步骤,它包括空箱投入使用、送到代理手中、装载货物、到码头、进堆场,上船、下船、再进堆场、代理提货、公路运输,航线长的还需要中转,途中还有可能要进行倒舱等等,一个航程少则10几个动作,多则20几个动作,这些都我们都必须准确掌握,否则就是丢箱,这在海运中是很严重的问题,这靠以前的手工流程是不可能的。"而且,全球的航运网络是24小时在线的,随时有用户需要查询货箱的情况,因此中海集运的信息系统必须要将以前的手工流程转变为自动化的流程。
    而当初从马士基公司购买的TS系统是一个成品软件,中海集团并没有购买该软件的源代码,而马士基公司是一家英国公司,它设计的软件中比如报表等很多内容都是欧洲标准,和东南亚以及北美地区执行的标准有很多不一样的 地方。而没有购买源代码的软件对于余镭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如何使TS系统更加符合中海的业务实际,如何实现更多的功能就成了余镭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他们选择了在TS系统上开发外挂系统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如今,环州电脑公司已经开发除了很多成功的外挂系统,如TS报表系统、EDI系统、预配系统、设备交接单和美国海关24小时反恐等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操作的准确率。
    现在中海的信息系统已经具有了集装箱全球动态跟踪查询功能,并与互联网连接,代理和用户只要在中海集运的互联网网页中输入提单或箱号查询,即可获得有关货物动态跟踪的详细资料,目前这项先进技术在国际上也仅有少数几家实力雄厚的集装箱运输公司拥有。由于系统采用全球数据共享模式,这给中海各公司带来最明显的经济效益就是:减少了大量的公司间通信费用、中海各公司间的报价、查询、确认以及报关等业务活动,以往均通过国际传真、电传以及邮件速递来实现,实施CSCAS后,上述业务活动就能在系统内得以实现,大大降低了通信费用成本。其次,对中海集运而言,集装箱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自系统实施以来,中海集运的90天和60天未动箱比例都大大下降,利用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也随之显现。该系统还能自动生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报表,可以说从集装箱业务流程的意义上讲,中海集运已经实现了从手工流程向自动化流程的蜕变。
    巨资升级存储 突破瓶颈
    随着业务的逐步扩展,TS系统逐渐成为中海集运及其国内外代理广泛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承担着存储和管理中海集运绝大部分业务数据的重任。目前中海集运在国内20多个沿海城市和国际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理机构约190家,已接入TS系统并已开展正常业务的代理点超过140个,全球用户达1200多个。用户的不断增加使得系统的使用速度变得相当缓慢,余镭说:"那时候如果六七百个用户同时访问系统的话,系统就会相当慢,我们都建议用户在晚上人少的时候访问,即使如此,用户查询一条数据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同样由于TS软件是一个成熟的成品软件,无法通过修改软件程序来提高效率,因此只能选择通过提高硬件水平,服务器和存储成为了"瓶颈"。中海将系统的主机升级到IBM的P690后,CPU处理能力提高了,存储系统的I/O速度就成了最大的瓶颈。"虽然我们对存储容量的要求并不高。每月新增的存储容量只有2GB。但我们需要更高速的I/O访问。"余镭说,"1999年,我们有16个代理点,100个用户;2003年,代理点增加到140个,用户数达到1200个,而我们设想的并发访问用户数要达到1500个。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而宕机,1小时的停机损失就是100万美元。"
    而与此同时,美国海关反恐的新要求又对定所有船只在离港前必须准备齐所有资料,这又增加了系统二次输入的数据量,而对这些数据的即时处理,更加重了TS系统的I/O负担,因此存储系统的升级势在必行。中海集运又决定把原有的IBM 7133存储系统升级到IBM的高端产品ESS800,即银鲨系列。
    2003年,中海集运购买了两台ESS800存储设备互为备份,并且使用光纤连结主机P690、S70组成一个SAN(存储区域网络)的系统来存放业务数据。余镭表示,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报表的检索数据速度、运行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TS系统的I/O性能大大提高,I/O等待所占有的处理时间从90%减低到35%。 尤其在运行大数据量的数据时体现得更为明显。如舱单报表,用"9124/0017/E"航次测试,总共1465票提单,用时大约1分钟40秒就运行完毕,而升级前检索如此大数据量的航次的舱单信息至少需要5分钟。测试某航次数据检索的报表仅用了30秒钟,而升级以前,需耗时约3分钟(注:报表测试时Oracle用户数1093个)。
    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今年中海集运将建立远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除了位于上海的主数据中心之外,还要在香港兴建第二个数据中心,并将购置第三台IBM ESS 800。这样一来存储就占据了公司整个IT投资的1/10,中海集运成功完成了通过提升硬件平台的性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的尝试。
    优化运营 跻身前列
    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使得中海集运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促进了中海集运的经营和管理。手动流程向自动化流程的转变减少了公司各部门在定舱、单证、箱管以及报表处理等业务活动上的重复劳动,降低了工作出错率,使劳动效率明显提高,从而提升了中海集运的整体管理水平,而不断升级的业务系统也使得中海集运始终能为用户和代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使得中海集运的市场得以不断延伸,经营能力也得到加强。在体现集装箱运输公司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年箱运量上,中海集运不断实现着跨越:1998年中海的集箱运量仅60万TEU,2000年就跃升至150多万TEU,短短两年时间,增长幅度超过250%,而2003年仅上半年就达到了150万TEU。
    信息系统的使用还使得中海集团各分公司之间以及中海与各代理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信息资源上实现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优势互补,提升了中海的整体形象。可以说,中海集运能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得以挤身世界前20家大型班轮公司之列,信息化建设功不可没。在中海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的专家验收评审会上,有专家评价说:"中海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内大型航运公司在信息资源方面整合的一个成功范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它在企业内部,甚至在航运领域实现的EDI功能,提高了我国航运界IT应用的整体水平,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在中海集运冲击世界前十的进程中,信息系统也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说,IT的力量保障着中海的"远航"。
    资料链接
    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中海集团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现有总资产310亿元。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是中国海运(集团)所属主要从事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业务的多元化经营企业。其经营范围涉及集装箱运输、船舶租赁、揽货订舱、运输报关、仓储、集装箱堆场及集装箱制造、修理、销售、买卖等领域。
    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作为中海集团所属的重点发展企业,目前拥有船舶近100艘,总箱位近20万TEU,已先后开辟中国各港至日本、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地中海)、北美、西南非、中东波斯湾等数十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和国内沿海内贸线及外贸内支线。
    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拥有自己的货运代理网络、堆场和集卡运输车队,可以为客户提供世界范围内的门到门服务。今后,中海集运还将新造多艘大型集装箱船舶投入营运,运力将大大提升。全球各网点每年操作的箱量总数由2001年的190万TEU到2002年的280万TEU,2003年上半年则达到了150万TEU。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