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06年我国造船产量的增速较前两年略有放缓,但是全行业经济效益实现了大幅跃升,实现利润接近100亿元,高于“十五”利润总和,创历史最好水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9点,比上年提高27点,与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差距由去年52点缩小到32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12.7万元/人年,同比提高3万元/人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拉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9点;成本费用利润率由去年的4.03%提高到6.4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拉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9点。
(二)承接订单实现新的跨越,主要造船基地作用凸显。
我国造船企业抓住船市空前兴旺的大好机遇,积极承接订单。全年新接订单量一举突破4000万载重吨,是2005年的2.5倍,创历史最高水平。
建设中的大型造船基地陆续接单,成为2006年承接船舶订单再创历史新高的有力支撑。据初步统计,新增能力的接单量约占订单总量的三分之一。长兴造船基地已累计接单700余万载重吨,龙穴造船基地首批接获4艘VLCC,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承接2座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的订单。
(三)船舶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呈现大型化、批量化。
我国造船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完工船舶中,散货船的比重比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占到45%;集装箱船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占到14%;油船的比重仍为33%,但其中成品油船和化学品船增长较快。
受共同结构规范实施等国际新规则的影响,新接船舶订单中油船成交量比2005年增长了2.3倍,占订单总量的比重由去年的39%提高到51%。其中超大型油船(VLCC)增速最快,全年共承接40艘1280万载重吨,占油船总量的近六成。
手持船舶订单中,油船的比重提高到50%,散货船的比重下降到29%,集装箱船的比重仍保持15%。我国手持VLCC订单已达55艘,超过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17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手持订单达53艘,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5%。
(四)高新技术船舶取得突破,海洋工程成为新的增长点。
2006年,高新技术船舶生产经营都取得了较大突破。自主设计建造的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烟大火车渡船成功交付并投入运营;LNG船实船建造进展顺利。新承接船舶订单中,首次批量承接了5艘30万吨级矿砂船;承接了1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实现了新的突破。LNG船、小汽车运输船、工程船等高新技术船舶的比重也明显增加。
海洋工程装备实现规模化建造,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升。2006年成功交付了国内首座作业深度最深、技术最复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00英尺水深自升式钻井平台,实现了由分包商向总包商的重大跨越,目前已手持自升式平台共7座;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康菲石油公司30万吨FPSO也已顺利出坞,计划2007年交工。2006年首次承接了美国NOBLE公司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改装工程,我国已成功进入国际高端市场。
(五)沪苏辽位居国内三甲,骨干企业进入世界前列。
2006年,上海、江苏和辽宁三大地区造船完工分别为542万载重吨、328万载重吨和246万载重吨,占全国造船总量的37.3%、22.6%和17.0%,分别列居国内前三位。其中,江苏省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300万吨,新承接和手持船舶订单也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2%和23%。造船三大指标首次跃居全国第二位。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造船完工602万载重吨,约占全国造船总量的43%。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沪东造船集团公司和南通中远川崎造船有限公司4家企业造船完工量均超百万吨。其中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突破300万载重吨,名列全国之首,进入世界造船前5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197.6万吨排列世界第八位。
(六)船舶修理和改装呈现“两大两高”,改装比例大幅增加。
2006年,船舶修理和船舶改装呈现出大型化、大工程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特点。船舶修理完成了国内最大的36.5万吨散货船的修理工程。先后完成了单壳油船改装成双壳油船、汽车滚装船改装成重载船、船舶整合改装成自卸船、船舶再造改装等59艘船的大工程量改装工程,改装单船最高产值达到2.4亿元。改装船产值占修船总产值比例大幅增加,山海关船厂、中船广州船坞和上海澄西公司完成改装船产值分别占修船总产值的45%、40%和30%。
(七)船舶配套业快速发展,配套园区初现雏形。
2006年,船用低速柴油机的产量达到132台/168万千瓦,同比增长3%和18%;船用中速柴油机产量达到596台,同比增长26%。克令吊、螺旋桨、舵机和大型锚绞机等船用配套设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幅度地增长。
上海、辽宁、山东等地积极发展船舶配套园区,已初显成效。落户在上海临港船舶配套园区的中船三井造机公司已承接58台大缸径船用柴油机,其中包括4台国内首次制造、目前世界上最大缸径的8K98MC机,将为国内5100TEU等大型集装箱船配套。青岛海西湾船用曲轴生产基地开始投产,完成了首根曲轴的红套工序。
下一篇:中船重工签下10亿美元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