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成立至今,“山鹰”的车辆从两辆到上百辆,线路从两条到40条,职工从30多人到近千人,日均发货从不到10吨到800多吨,年营业额从几十万元到上亿元……
志向高:“要成为一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我的目标是要成为一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努力实现客户‘零库存’。”一接触“山鹰”公司总经理李荣国,他就道出了自己的志向。
“长期以来,台州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重商流、轻物流的不正常现象,比如在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比重约为40%,在商品的整个生产销售中,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仅为10%左右,而用于物流过程的时间几乎为90%。” 早在1997年,李荣国经过几年的调研后发现,物流水平相当落后的台州发展第三方物流前景广阔。
当年8月,李荣国租了几间房子,配了一部电话机、一张桌子,办起了托运站,并以“质量第一、顾客至上、24小时服务”的经营特色,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的服务,当年,托运站就在全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商业信誉。
托运线路是生意的源泉。由于当时政策规定,当地对外托运线路只能批给一家托运站,李荣国就想方设法,举债批来北京和广州两条线路,运作正常后,他又批来上海、石家庄等国内重要城市线路。
“2003年,政府放开线路审批,那时我们开拓出的40多条线路已经营了好几年了,拥有上百位固定的客户,别人即使进来也没法与我们竞争。”李荣国说。
速度快:“别人一个月跑5趟,我要跑15趟”
4月3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位于椒江洪家的“山鹰”公司。虽已是下班时分,公司门口还停着三四十辆待发货车。托运窗口有十几位客户在办理托运手续。
“现在社会最讲效率了,你的货比别人早到,很可能就会比别人卖得贵。”徐先生是一家纺织企业的副总,他告诉记者,他们已和“山鹰”合作多年了,每次发货到广州都要比别的物流公司快。
“物流未动,信息先行”。“山鹰”自始至终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聘请上海物流学校的专业物流导师和专业人才,在总结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开发出一整套适应国内运作环境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融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管理、行政管理、决策管理和客户服务为一体,能根据物流作业的流程,连续完成货物进出仓、配送、运输、结算和统计等作业,产生相应的作业指令单,如出入仓单、配送清单、配载清单、运输指令单和费用结算单等。
“山鹰”还在所属100多辆货车上全部安装GPS电子定位系统,以便全程监控货运车辆是否安全到达指定位置,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车辆运营资源。
“由于我们网络健全、电脑配载、调车及时等优势,因此别人一辆车在一个月内只能跑5趟,而我们要跑上15趟,我是‘不赚运费赚车费’,大大减少了客户的运费支出。”
谈起山鹰的物流速度,李国荣有些沾沾自喜道,少则一件样品,多则上百吨机械制品,只要你有货物准备发往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地,“山鹰”就会在28个小时内将它们送到目的地。
服务优:“我要替客户做不想做和不愿做的事”
在北京、广州等重要城市设分公司,这是我市许多企业开拓市场的方式之一,但由于店面、仓库的租费、人员开支等,一年少则十多万,多则上百万元,这笔开支使部分企业难以承受,不过又舍不得放弃,真是“骑虎难下”。
“我们在几年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意识到这里面有商机,马上作出决策,利用公司原有的网络和人员优势,把服务向下延伸——让客户的分公司设在我们各个分公司。”
李荣国说,我们在40个分公司各设立1000至2000平方米的仓库,这总共5万多平方米仓储面积,相当于客户的仓库,然后,我们再根据客户要求,组织车辆和人员,及时把货配送到相应的地方,在收到货款后再交与客户手中。
“山鹰”公司建立了客户经理制,每一客户都有一个固定的客户经理,提供贴身服务。
不仅向下延伸服务,“山鹰”还向上延伸服务。去年夏天的一天,台州精益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电风扇委托“山鹰”出运。上午10时,“精益”托人来说:公司人手不够,来不及包装,请“山鹰”帮忙。“山鹰”立马派了五六名员工,帮着该公司一起包装,帮助客户在指定时间内送到指定地点。
优质的服务让“山鹰”赢得了300多个常年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