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人物

规划师刘锋

2007-4-29 16: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国营企业到跨国公司,从质量工程师到物流经理,从担心被淘汰到不断进取的心态,刘锋的每一步险中有稳。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这种稳健的作风,反映在处理任何一件事的有条不紊。

 一个严谨的人自然事事离不开计划,刘锋的日常工作总在精确完美的程序中运行,所有事情都按照一条条大大小小的计划来执行,而他就是操作这些程序背后的那位排程高手。任何时候刘锋手上都会有一个记事本,里面记录着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以及远近目标。他说:“不管是否都能实现,有目标肯定比没有目标要好。”

  刘锋每天的工作计划细致到了每一个电话,而他立下的远近目标更是从工作到生活面面俱到。翻开他的记事本,最后几页有一行字是这么写的:“关于家庭,成为一个能给太太生活安全感的丈夫,以报答多年来太太对我的无限鼓励与支持。”

  作为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移动系统计划及物流的副总裁,刘锋是一个做事有章可循,一切朝着既定目标前行的人,就像一位羽扇纶巾的儒帅,谈笑间万事已定。这全靠“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分为ABC类,A类是必须完成的,我会为它留出足够的时间,这样我永远会先做最重要的事”。

  空降中央计划部

  2001年,刘锋加入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时,给自己定下的工作目标是:两年内将西门子当时的库存降低90%。通常物流经理在一定时期内把库存降低50%,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当2003财年结束,刘锋拿着公司最新的统计数据欣慰地一笑,他当时定下的目标已经如约而至。只有刘锋自己清楚地知道,在面前这份轻松的书面报告背后,是两年来厚重的工作计划。

  刘锋学机械出身,他说:“我的理性思维非常强,这是专业带给我的特点。”所以他认为在理清了大致脉络甚至一些细枝末节后,做起事情来就会变得轻而易举。在西门子的两年中,刘锋能够轻易达到当初定下的目标,主要是基于其在管理上对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供应链运作模式)的确立。

  刘锋刚加入上海西门子不久,便被派到德国西门子总部考察学习了一个多月。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SCOR管理模式,并对它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SCOR管理模式是1996年由美国一个供应链管理研究所,与一家管理咨询公司PRTM合作共同提出来的,在欧美一些企业中已有部分应用,但应用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所以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而为了在上海西门子确立这套供应链管理系统,并借此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刘锋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因为他作为上海西门子的副总裁,相对于其他同事而言,还只是一个新人,也就是俗称的“空降兵”。

  刘锋知道在他第一脚跨入中央计划部角落里的那个小间办公室时,最为迫切需要的是背后那个大房间里所有人对他的信任。刘锋在自己办公桌前不是很大的空间里放了一张小圆桌,圆桌的一边几乎与办公桌连在了一起,这使得原本宽敞的办公室显得颇为拥挤。但刘锋有自己的想法,每次与人谈话时,他都会离开办公桌,与人一起坐在圆桌旁说话,这样一下子就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在上海西门子刘锋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尽快了解公司状况。因为他不是公司内部从下而上升上来的主管,对于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刚开始他感觉是在盲人摸象。于是他开始疯狂地拜访客户,去了解客户真实的需求,深入生产的第一线,去了解那里的基本状况,跑到市场的最前沿,去收集那里直接反馈的信息。这样一个复杂的了解过程,刘锋整整花了6个月时间。

  先做最重要的事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确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SCOR模式在上海西门子也是一样,而刘锋采取的方法是以小见大。他认为要想让所有人都对SCOR模式树立信心,必须先做出一个成功的小案例作为突破口,最后找出解决方案。通过对SCOR管理理念的应用,尽可能收集一线数据,对客户信息做实时分析。3个月后,为客户供货的速度迅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了。

  有了这样一个案例作依据,刘锋对上海西门子供应链管理的重新规划加速了。在整个确立过程中,刘锋依然策略性地抓大放小,因为他“永远会先做最重要的事”。注重中央计划是SCOR模式的核心部分,“提高整个计划的准确性,就可以利用很少的资源来组织生产。”

  过去很多跨国企业的计划一般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销售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制定销售计划,然后生产部门以销售计划为依据,通过内部核算后再生成采购计划。整个计划被划分成了各个不同的职能,信息在漫长的传递过程中成为一种滞后信息。

  刘锋通过SCOR模式,把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简单分成四个部分:配送、制造、供应和中央计划。而其中的中央计划部门是凌驾于其他三个部分之上的。中央计划部门可以通过各种直接的突进获取信息,制定出高准确率的计划,这其实是把其他各个部门的计划职能归拢到了一起。

  所以在把西门子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重新规划好之后,刘锋的主要工作就是关注于计划,不断地修正计划。

  然而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前提是通畅的信息传递,于是刘锋就把计划的触角延伸到了各个部门。比如在信息的传递手段上,他把信息系统延伸到了最末端的销售部门,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任何一个销售部门只要把信息及时输入系统,中央计划部门就可以非常快地获得这些信息,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信息的输入系统被要求是随时的,因为市场本身的变化非常大,这对信息的准确获得设置了不少阻力。所以计划的准确性已经不仅仅是计划部门的责任,它已经作为一种考核标准落实到每一个信息传递者身上,包括具体的销售人员,计划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年底对他们的考评。

  通过对计划准确性一丝不苟的追求,刘锋领导的团队在过去一年,其计划的准确率在全球西门子网络设备制造企业中排到了第一位。

  计划的准确性意味着资源的合理利用,刘锋要求供应商与西门子建立战略联盟。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供应商必须为西门子保持部分额外的库存。这样刘锋的计划在出现偏差时,比如西门子的生产量突然提高30%,供应商必须保证供应不被中断。

  当然刘锋也会给供应商一个承诺,保证西门子在一段时期内能把供应商多余的库存消耗掉。如果是因为市场的变化导致某些产品的淘汰,刘锋也会根据一定标准对供应商的损失进行评估,并做出一些补偿。刘锋总结与供应商的关系说:“我会对你的库存负责,但你不要怀疑我的需求。”

  所以,两年下来西门子只要保持10%的库存就可以顺利地运转业务,并且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

  从质量工程师到物流经理

  在转入物流行业以前,刘锋曾经做了很长时间的质量工程师。

  3M中国有限公司是中国经济特区外首家由外商投资的独资企业。美国3M公司以创新闻名全球,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大企业》前列,“全美最受尊敬企业”第八位。刘锋1993年加入3M公司,成为3M在中国最早的质量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与物流经理这两个毫无关系的职业,刘锋却找到了它们在方法上的相似之处,他说:“都是把零乱无序的信息通过有机的组合建成一个标准流程,然后不断去规范化,体制化。”

  3M公司选择刘锋是因为他有在国有企业担任过质量工程师的经验,而它放在刘锋肩膀上的担子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配合3M公司新工厂的投产,刘锋必须尽快组建起一支质量管理团队,并在一年内完成ISO9000质量认证。

  从无到有的建设,需要在纷繁复杂中理顺头绪。尽管刘锋作为一个初加入3M公司的新人,他却以严谨的作风以及有条不紊的办事方法,很快赢得了同事的信任。一年之内,3M中国公司成为第一家由国内和国际的质量认证机构同时认证ISO9000的企业。而在这个认证过程中,刘锋也自然而然成了3M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的主管。

  刘锋在3M公司理顺的不仅仅是质量管理体系,还有物流部门。在3M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工作3年后,刘锋突然放弃了自己多年来在质量管理上的优势,投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

  同样是在3M公司,刘锋开始尝试各个物流职能,善于系统总结的他很快就找到了物流运作与质量管理的相同之处,他迅速成长为3M公司新一任的物流经理。在其任期里,下设的具体职能包括:客服、运输、仓库、生产与控制、采购、进出口和贸易。这个完整的职能架构在所有外资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是最为全面的。

  一切归零

  一切归零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有些人非常害怕开始,因为他们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优势,而不得不从头开始一段未知的旅程。但有些人则把开始作为新的挑战而兴奋地去接受,因为不断创造是他们的生存信条。刘锋就属于后者,在他看来一切从头开始,说明之前的目标已经完成,说明下一个目标已经出现,说明一个新的计划已经开始。

  “一般人都喜欢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语言、经验以及性格,所以发展常常会受到影响,一切从头开始,坚持做正确的事,可以做得更好”。

  刘锋职业生涯的前9年一直在从事机械设备设计、工艺方面的工作,最后担任一家拥有2400多名员工的国有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主管,不可谓不成功。但他却在而立之年选择了转型,从国有企业转到外资企业,放弃了先前的光环,开始打造另一片天地。

  当他已经成为3M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的主管时,他依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绊住进取的脚步,居然选择了转行。隔行如隔山,他却宁愿从头开始学起。每一次的转变,刘锋都会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问题与困难,但他从来没有把它们当成成功的障碍。

  加入3M公司之前,刘锋一直在国营企业工作,所以转到外企工作的第一个礼拜,他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当时从美国总部过来几个同事与他一起工作,工作的语言环境一下子变成了英语,使他在交流上产生了问题。而他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刚开始他也很消极,甚至感觉自己会因为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而被淘汰掉。

  在美国同事回国前,其中的一位主管与刘锋单独相处了3天,并鼓励他说:“我知道你刚刚加入公司,感谢你用英语与我交流,因为你的英文比我的中文要好得多。”很快刘锋就把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了,而且打通语言关成了他最早完成的目标之一。

  过去的失败未必是将来的阻碍,过去的成功将来也未必可以依赖,必须抱有不断进取的心态这就是刘锋所信奉的“一切归零”思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