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以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8414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3.5%,增速比2005年上升0.6个百分点。据了解,目前美国FedEx、美国UPS、德国DHL以及荷兰TNT四大外资快递巨头已占领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物流业的准入进行规范,防止外资企业对某些领域形成垄断,摧毁我国本土中小物流企业。而在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的提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物流企业税收试点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积极的税收政策,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据分析,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的先进物流企业相比,有些地方还差强人意,主要表现有:物流企业“小、少、弱、散”的现状中国物流市场发展仍未趋成熟,目前全国注册的物流公司虽然有多达七十万家,但当中只有低于1%是真正的综合物流企业,其余的大部分是单纯的货运代理、运输或仓储经营者。由传统的国有运输企业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它们受传统经营意识和管理体制的影响,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率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而新兴物流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少,在规划以及经营管理上都缺少经验。据有关资料显示,近8年来,全国新建的物流园地约70%是闲置的。
巨头连续出手引国家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里,国际物流巨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物流理念、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快在我国物流市场布局。在2006年,国内物流界有三件“震惊”的事情:一是荷兰跨国物流商TNT以“购买式”兼并华宇物流企业;二是FedEx以4亿美元收购了和大田合资的快递公司;三是UPS以1亿美元的代价同中外运协议分手,这被业内认为是外商独资化举动的一个开始。“随着中国对加入WTO物流市场开放承诺的兑现,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更多地会选择控股或独资经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著名的物流研究专家王德荣教授如是说。“目前是一个产业整合的时代。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做大做强,大多是通过资源整合。我国的物流企业除不断整合自身现有资源,还应加快对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支出和最有效的方式,扩展服务网络建设,实现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巩固和扩大在物流市场中的占有率。”王德荣说。
在上述并购案例中,外资物流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对国内网络较为完善的民营物流企业进行了多次并购,进一步增强了竞争优势。这一方面促进了物流业的资源整合,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威胁”的警惕。
2006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了一份题为《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的课题报告。该报告提示政府部门重视物流业部分领域出现的外资垄断现象,提出了制订规制法案、建立物流产业基金、召开跨国物流企业座谈会等政策建议。目前在物流业的三个领域中,外资已经占据了短期内难以打破的垄断地位。这三个领域是:国际快递、航运物流,以及进入中国的国外制造企业、餐饮企业带来的物流业务,如汽车物流、特种钢材物流等。
该报告指出,政府有必要进行物流业的进入规制,一方面防止外资企业垄断某些领域,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另一方面防止外资企业通过掠夺性定价,摧毁中小物流企业。据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对此表示了密切关注,但没有发表明确意见。记者获悉,今年5月,联席会议将召开会议,有可能正式研究如何规范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事项。
外资觊觎由来已久
2005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外资物流公司即可在华设立独资分公司,中国物流业将敞开大门,直面世界物流业的挑战和竞争。当年,美国联合包裹、荷兰天地快运(TNT)、德国敦豪等物流业的国际快递公司受政策限制,都是通过与国内物流行业的合作联姻方式而进入中国,吸引他们的是中国所拥有的被世界认为潜能最大的物流市场。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市场将达到11972亿元,并将每年保持20%的增长速度。
2005年2月3日,荷兰天地快运(TNT)在上海宣布,将在中国物流市场推广特许经营制度,中国成为第一批在物流行业发展特许经营的国家。而国际快递业巨头德国敦豪公司已经在去年2月开通青岛-杭州-香港的全货机航班。稍前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也在青岛开通了直航业务。全球快递巨头正在纷纷抢滩,他们在中国北方众多机场中最终选择的是青岛流亭机场。当初,他们筛选出天津、大连、青岛3家作为备选,结果青岛流亭机场胜出。
据专家分析,外资单独进军中国物流市场的数目,不会显著增加,因为现时已有不少外资企业透过合资公司形式,与本土物流经营商展开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也有很多外资早已透过CEPA以香港注册公司方式,独资打入中国物流市场,市场应该不会产生很大变化。中国物流市场将会在未来数年内出现重要变化,但不会在短期内内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外资的优势在于科技和管理,结合本土企业的经验和固有网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面对四方八面的挑战和市场转变。一些业务已上轨道的本土物流公司,会不断被不同的外国物流公司提出收购和整合。
外资企业会透过直接收购拥有固有业务的中国本土物流公司,作为进军市场的方法。一批未曾涉足中国市场的外资公司,应该会有较大的耐性先以合作形式进行试探。中国很多内陆城市的物流商机十分广阔,外资公司要完全渗透整个中国市场,尚需要一段漫长时间,因此本土企业必须在这段空档时期好好装备自己,尽快吸收外资合作伙伴的长处,在两年以后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扶持政策有望再放开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提案指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经济竞争的趋势来看,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仍然很大。物流是个新行业、新产业,特别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目前,业内比较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税收、交通、土地、金融和人才等制度和政策方面。特别是税收制度方面,企业的反映仍然比较强烈。一是没有统一的物流专用发票,不适应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一票到底”的物流业务发展需要,也不利于实施针对物流企业的专项税收政策。二是各业务环节税率不统一,且某些环节税负过重,特别是作为物流基础性服务的仓储业务,其盈利能力远低于运输业务,但实行高于运输业务的营业税税率。三是物流外包已成为物流发展的趋势,但交易次数越多纳税越多,不利于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四是物流企业自开票纳税资格的认定要求必须自备运输工具,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五是网络型物流企业统一缴纳所得税,还有许多条件限制,不利于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
事实上,之所以物流企业急于加入试点,无非是为了尽早减轻税负。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确认,已经推出第二批税收优惠试点物流企业名单,即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和中铁物流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年底下发了《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并推出首批37家试点物流企业。
这个被称为“208号文件”通知,给了物流企业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试点企业原有的税收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早在2005年年底首批37家试点物流企业名单公布之时,就有业内专家预言:这次的试点只是一个开始。这无疑给了一些期待加入试点的物流企业一个暗示,之后,业内争取加入试点的竞争从未休止过。此次,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和中铁物流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纳入税收优惠试点,让物流企业真切感受到希望就在前方,试点范围扩大只是个时间问题。
权威声音
外资物流企业将起到催化剂作用
近几年,我国的物流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模式、体制和管理水平等一系列环节上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加强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合作,也应成为业内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对记者表示,“国内物流企业要首先植根于国内物流市场,国内物流市场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基。”
我国物流企业经过多年耕耘,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定的网络规模和客户群体。物流企业应继续保持在国内市场的优势项目,缩短与强势企业之间的差距,在现有的物流网络、运输和仓储能力基础上除自行投资增强实力,扩大服务网络范围外,还应选择合适的经营机制和合作模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包括通过全资、合资、控股和参股、特许经营、建立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物流网点,以形成合理的企业物流运作网络体系,迅速增强企业实力,扩大服务范围,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保证企业在物流发展建设中获得足够的所需资金。此外,物流企业间应在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客户服务、信息沟通等方面加强合作,并积极加强与金融、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的合作,构筑新型战略联盟关系,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尽可能地扩大市场份额,为物流市场竞争中的战略联盟和战略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物流企业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展与国际物流企业的联盟与合作。”
国际物流企业有多年的运营经验,有成熟的管理技术,有较完善的服务网络,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加强中外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实施“国际化”和“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世界物流体系。在与国外企业合作时,应了解国外物流企业的战略定位,依据国外合作方的物流服务范畴与地理涵盖区域,确定最佳的战略合作伙伴,形成跨国或跨领域的战略联盟。同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吸纳国外资金和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逐步将企业打造为服务于国内外的、具有全球网络优势的、可以提供高品质物流服务的国际性物流企业。
王德荣认为,“合作的方式可以是合资合作、联盟合作、独立开拓,前两种方式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合作可以通过政府间沟通、中介组织沟通、企业间直接沟通实现。”
2006年,新加坡吉宝集团旗下的吉宝讯通公司向安得物流注资4988万元,占扩大后股本的35%。吉宝讯通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合作符合吉宝讯通打造增值型物流服务能力的全面经营战略。吉宝讯通拥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和与跨国公司合作的能力,加上安得物流所具备的广泛客户基础、地域优势和强大竞争力,将更好地专注于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同时,吉宝讯通也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安得物流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公司运作良好,投资入股可以更快地得到回报。
外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包括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等。外资物流企业的大举进军,肯定会对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冲击,对此,我们要积极应对。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外资企业将起到催化剂作用,也将促进中国物流企业走向世界,促使中国物流业整体健康、快速发展。
三大不足制约我国物流业
我国物流企业真正实力超群、具有竞争力的很少。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具有“小、少、弱、散”的特点。即: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等。物流业内人士孙德岳撰文指出,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法律环境不健全、人才稀缺是目前物流业不足根本原因。
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与运输标准等各方面,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但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并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
物流法律环境不健全:现有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的、区域性的,缺少全国统一性的专门法律。这使全国性的物流企业缺少有效的法律规范。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技术标准,仅仅以部分行业标准和《物流术语》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对物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在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目录中至今没有物流企业的一席之地。物流企业受到的各种限制,以及专业物流组织及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等,不利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稀缺: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上海,个别物流企业甚至打出年薪高达30万元来招聘高级物流人才。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物流人才中,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物流师资全面紧缺。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达3040万人。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英语、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管理经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