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贸资讯

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2007-5-23 11: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1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大大超过原来的预期。同时,多项调查也显示,反映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全面超过了2006年1季度出现偏热迹象时的水平,有些接近或超过了2季度数值(当季经济增速为11.3%)。这些指标的变化凸现出经济运行加快迹象,也会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一、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能源——重工业——出口” 的增长链已形成。原材料和机电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直接拉动重工业的增长,重工业的增长又带动能源消费的增长,三者已形成新的增长链,并将对今后的经济走势产生重要影响。二是居民消费增长的基础更加牢固,增长潜力巨大。自2005年以来,我国消费一直保持了温和上涨的态势。消费的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另外,就是分配调节政策也发挥了作用。三是投资增速回落,后期增势有望保持稳定。四是消费价格有所上升,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加大。五是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好于预期。

    尽管一季度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国际收支顺差、资金流动性过剩、资源环境约束是制约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长期发展的三个主要问题。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但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这三个问题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还在继续恶化。

    1.国际收支不平衡更加严重,汇率的作用需要反思

    一季度,我国外贸顺差达到4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倍。尽管3月当月贸易顺差只有68.7亿美元,自2006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到100亿美元以下,但贸易顺差骤降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因为钢铁和纺织行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厂商大量提前出口;二是春节在2月下旬,出口厂商在节前抓紧生产和出口。这两个因素使得2月份出口数据畸高而3月份数据畸低,因此,3月份顺差回落并不具有趋势性。

    同时,今年1~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8.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6%,远高于去年同期6.4%的增速。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都在继续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的问题更加突出,而且在短期难以解决。究其原因,既有短期因素性,也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相关。

    从短期因素来看,一是国内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2006年开始较快转向国际市场。二是今年以来,国际钢材价格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出口的盈利水平较高。三是企业对出口退税和出口关税调整的预期比较强烈,加快生产、抢先出口的活动比较普遍。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一是国际产业转移带动了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二是国内竞争激烈,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转向国际市场,例如轻纺、服装、家电和近来的钢铁、有色金属等,而中国劳动力充裕的优势和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推动了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三是国内产业升级导致很多产品国产化程度提高,替代进口能力增强,抑制了进口需求。四是美元对欧元贬值、国内物价水平较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更小一些,因此,汇率变化对外贸顺差的调节作用尚不明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较强的情况下,升值本身对抑制出口、减少贸易顺差的作用将会很小。据一些从事服装外贸的人士介绍,他们基本上能将人民币升值的成本转嫁出去,人民币升值对其影响并不大。之所以能这样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升值后的出口服装价格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二是我国的出口服装在全球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基本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定价权。这些人士同时也承认,业内确实有企业利用虚报货值等“假”贸易形式,导入热钱,购买人民币或者其它资产,获取投资收益。

    宏观经济数据更是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来,我国的出口不降反升,而且升值速度越快,出口增长越快。这种异常关系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真实出口的影响不大,但却诱导了出口虚增成分的增加,其最终结果反而是增加了国际收支顺差。因此,汇率是否能作为我国调控国际收支的政策工具,需要重新反思。

    2.资金流动性过剩压力继续增加,影响已扩大到股票市场

    今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27%,高于央行16%的全年目标;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9.8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7.1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25%,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52个百分点。1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42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新增贷款量的一半。

    在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的背景下,货币流通速度(M1/M2)一改长期以来的下降趋势,在2004-2006年保持稳定,今年以来明显加快,表明定期存款活期化的趋势仍在加剧。各类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较高,仍具有较强的信用扩张能力。人民银行提高利率后,货币市场利率略有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些情况表明,货币供应量仍在较快增长,流通中货币数量偏大、增长偏快的问题还在发展。

    资金流动性过剩刺激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容易引发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也不利于抑制过旺的投机性买房需求,并加大通胀压力,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当前更重要的问题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对虚拟经济、特别是对股票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由于3月份的消费价格水平涨幅已达到3.3%,高于一年期银行储蓄利率,加上利息税,实际存款利率已为负值。居民存放银行的资金每天都在缩水,储蓄“以脚投票”,转向其它投资,尤其是股票,导致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异常火爆,并出现新一轮的“全民炒股”。

    股市上涨,能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吸纳剩余的社会资金。但是也要注意,目前股价上涨过快,已引起旺盛的投机需求。而且,新进入股市的大多为中低收入居民。一旦股市调整,就会通过财富效应减少居民收入,减少居民消费,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同时,股市的调整可能引起大量资金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转移,导致购房需求和生产投资的较大波动。这些都会干扰实体经济的稳定运行。

    3.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深化改革刻不容缓

    “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水平要比2005年下降20%,而且是为数不多的约束性指标之一。据此测算,2010年万元GDP能耗水平要下降到0.98吨标准煤(2005年价格水平),年均要下降4.4%。但“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开局并不良好,2006年万元GDP能源消耗水平为1.21吨标准煤(2005年价格水平),只比2005年下降1.23%。尽管能耗水平的变动不是均匀的,五年下降20%并不等于每年都要下降4.4%,但由于第一年只下降了1.23%,以后四年要下降18.77%,年均要下降5.4%,实现难度更大。

    今年一季度,电力消费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达到了1.34,远大于1,说明终端能源消耗要快于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水平很可能又在上升,节能减耗的任务更加艰巨。

    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94.4万吨,比2005年增长1.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31.3万吨,比2005年增长1.2%。由于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重工业比重上升,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水平不太可能下降,减排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在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的条件下,能耗和污染水平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这两个因素。但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一定的刚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41.4%下降到2006年的39.5%,连续三年下降。又由于近两年我国产业内部能源消耗水平、污染排放水平大幅上升。因此,未来5-10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技术方面。

    但不论是产业结构优化还是技术进步,都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事实上,能源定价机制不科学,能源产品价格偏低是我国能耗水平偏高的根本原因。因此,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让价格发挥基础性作用,应成为我国节能降耗工作的根本措施和当务之急。而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完善定价机制,增强市场竞争性,加强社会性管制。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宏观经济政策将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度,并做出适度调整。

    1.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将进一步优化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增加城乡公共教育、卫生事业、基本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实施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稳定粮食价格和种粮收益。资源税的改革将会加快,同时,通过税收优惠、加速折旧等财税手段,促进节约资源和自主创新。

    货币政策方面,将根据稳定投资、稳定证券市场运行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控制中长期贷款总量和投放节奏。由于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率和企业的利润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仍有一定空间。货币政策可能采取“稳中偏紧”的取向,以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为主回收资金流动性。同时,小幅提高存款基准利率水平,维持存款实际利率为正,推高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抑制实体经济的过快增长。

    2.在不违背WTO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加快外贸外资政策转型

    外贸外资政策调整的重点将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综合运用汇率、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总量和结构。将充分利用出口退税、出口关税、加工贸易等手段,限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出口,调节出口总量,并推动出口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是积极扩大进口。将进一步降低部分先进技术设备、能源、原材料产品的进口关税,增加战略资源的储备;在检验检疫、海关通关等方面进一步改善条件,提高进口便利化程度;加强进口的公共信息服务,组织进口展览会和企业采购,为企业进口搭建平台,降低企业进口成本。

    三是扩大对外投资。通过在境外建立经济协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法,与有条件的国家进行合作,鼓励我国的纺织、轻工、家电、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的企业走出去,在合作区内投资办厂。通过这种方式既减少资本项目顺差,又转移出口和贸易顺差。

    四是加大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将加大对假报出口、以次充好、低价高报以及利用小规模纳税人货物、未缴税或缴税不足货物实施骗取出口退税活动的打击力度,挤压对外出口中的虚假成分。

    3.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快资源产品定价机制改革

    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将成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出口退税和关税水平将会调整到合理水平,使“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效益与国内市场相同。同时,加快制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财税鼓励政策,推动企业的节能环保行动。差别电价政策将会很快得到实施;能源价格改革将会有实质性进展;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将会进一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标准将会有较大提高。

    中央政府将加快制定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完善统计制度,严格实行问责制,使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节能减排任务将更具体,责任更明确。同时,改革财税体制,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关系,合理引导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提高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4.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监管部门将会进一步加强对银行资金违规入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等的查处力度,降低股市大幅波动及可能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金融市场吸纳资金流动性的能力。场外交易市场的完善、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将成为新的重点,外汇投资公司特别债券的发行问题将成为新的市场焦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