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开始实施
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正式开始实施,首次在我国建立了无船承运业务管理制度。这对规范无船承运经营
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利于防范和减少海运欺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全国推进流通工作现代化现场会召开
1月20日,国家经贸委在上海举行全国推进流通工作现代化现场会,为加快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发展, 国家今后要塑造多层次、多
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此外,还将通过重点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
三、美国海关加强货物运安全
为加强进口货物运输和供应链安全管理, 2002年年初,美国海关推出了针对全球各大港口的集装箱安全计划(CSI)和针对进出口
商、代理公司的海关贸易伙伴反控计划(C-TPAT),并要求从12月2日开始进口货物装船前24小时提供详细电子舱单。 业界认为这将对
全球物流运作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中国香港已与美国海关正式签署协议。
四、流通业首次纳入国债技改项目
国家经贸委今年首次把流通业纳入国债技改项目,并把重点确定为流通企业现代化, 培育5到10家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连
锁企业集团,逐步提高中国工业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
五、各地争相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
3月18日,上海跨国采购促进中心和上海跨国采购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上海建立跨国采购中心的战略设想正式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上海、天津、南京、深圳等地相继举办跨国采购洽谈会或跨国零售集团采购活动。
六、八省市获准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试点
6月20日,外经贸部下发《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在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天津、重
庆、上海和深圳开展外商投资物流业的试点工作。跨国物流企业加速进入中国。
七、美西发生"封港"事件,贸易严重受阻
9月29日,太平洋海运协会宣布对美西29个主要港口"封港",以抗议码头工人消极怠工。 封港期长达10天,造成美亚贸易活动中
断,每日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中远、中海等中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遭到严重干扰。11月24日,双方达成协议,同意延续劳动合同
6年。
八、中国民航重组完成
10月11日,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航空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
司和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挂牌成立,标志民航重组尘埃落定。
九、快递业争端解决,国际快递企业办理委托手续
邮政部门与国际快递企业的争端从去年开始激化,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和国家邮政局先后几次颁布相关文件。11月,包括联邦
快递公司在内的全球四大快递企业向国家邮政局办理委托手续,从而保证其在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务不受影响。
十、道路运输投资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
11月28日,交通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道路运输投资领域的通知》,允许设立由外商控股经营的中外合资道路运输企业,
其中外商的投资比例可以达到75%。
上一篇:供应物流基本内容及发展
下一篇: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