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了四年几乎被人遗忘的珠江三角洲五大机场研讨会(下简称“A5”)终于再度露脸。珠三角区内五大机场的首脑,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传奇、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总裁刘子静、香港机场管理局行政总裁许汉忠、澳门国际机场专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邓军、珠港机场管理公司副董事长杜卓,都“很给面子地”出现在6月2日于香港举行的珠三角五大机场座谈会上。
座谈会上五大机场代表签署了《珠三角地区五大机场座谈会会议议决》。“此次座谈会最大成果是同意重新启动及扩大五大机场间的沟通合作。”与会人士告诉记者,相较于四年前的研讨会搁浅,这是能进一步推动珠三角五大机场发展的第一步。此前未触及高层次合作
据悉,五大机场是次达成的意向有成立常设沟通机制。该常设机构名为“珠三角机场合作论坛”,五大机场是创会会员,目标包括推动区域民航运输业的合作发展;促进区内民航资源的有效配置;支持地区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将区内机场及航空业的影响力扩展至其它地区,以及与内地和境外同类组织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流沟通。
但从A5悄悄搁置四年的历程来看,包括五大机场的内部人士均承认,区内5个机场各有利益盘算,区域机场合作一事说易行难。A5过往所设立的5个专责小组,包括职员培训、保安等事项,只是低层次的合作,“如果高层次的模式,一定会触及客货流量、国际航线等的分配。”与会人士指出。
适度竞争利于提升效率
有专家认为,五大机场互相认购股权,可能会是合作的出路,否则靠自己协调或中央出手,都不能解决各自的经济利益冲突。
香港国际机场在区内五大机场中最为积极主动,2006年10月接管珠海机场后,令其2006年客运量首次达到约8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但深圳机场一人士则表示,那是因为珠海机场效益低(2006年客量只及深圳机场4%),才让香港沾手,深圳和广州机场则宁可自行发展。在彭定中卸任之前,曾表示香港机场与深圳机场的合作在深入谈判中。但自2004年至今,迟迟不见谈判结果出来。
澳门国际机场虽是珠三角内五大机场中规模较小的,但2006年仍获得不俗成绩。客运量达497万人次、货运量达22万多吨、航机升降量达5.1万架次。据悉,澳门国际机场正将自己定位为华南货运中转中心,欲提供全面物流服务。
与会某机场集团内部人士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前12年的发展表明,深圳、香港、广州机场的竞争是博弈,主要是由经济增量带来的共同发展,从总体上看,未来进行的依然是市场增量竞争,而机场间的适度竞争更有利于行业运营效率的提升。
香港机场仍具领先优势
香港机管局主席冯国经表示很高兴五大机场同意重新启动合作机制,相较之下,白云机场对A5的反应比较平淡。第5次会议原应在广州举行,但广州方面以2004年筹备搬迁白云机场为由暂停了开会,但新白云机场已启用近3年,A5也没有再开会。因此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航业内人士认为,“是否因为机场搬迁而使A5停滞很难说。但至少反映出珠三角区内的机场合作说易行难。”
就目前形势而言,香港国际机场北上入股萧山机场、南托管珠海机场,又考虑成为深圳机场的战略投资者,领先优势仍在持续。香港机管局行政总裁许汉忠介绍称,刚刚启用的二号客运大楼办理旅客登机手续的航空公司有甘泉香港航空及阿联酋国际航空,泰国国际航空及卡塔尔航空稍后会加入。预计未来数个月会有更多航空公司开始在新大楼营运。此外,香港国际机场正利用新的永久海天客运码头以旅客捷运系统连接两座客运大楼,将加强香港国际机场与珠三角的联系。
但也有学者对香港的物流、航运中心地位前景深表忧虑。全国政协委员刘强指出,根据官方统计,近年来香港累计货柜吞吐量增幅远比不上深圳上海,甚至新加坡也超越了香港,重占首位,香港这个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已疲态毕露。
记者 李银
■ 背景链接
珠江三角洲五大机场研讨会搁置4年
2001年7月,香港机场管理局倡议下,珠三角区内5个机场——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广州成立了“珠江三角洲五大机场研讨会”。A5之下成立5个专责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合作。
A5成立之初,订明每半年各机场轮流做东开会;不过2003年6月,A5在珠海机场举行了第4届研讨会后,该组织就悄悄中止了运作。2003年6月A5第4届会议结束后发布的新闻信息指出,下次会议将在广州举行。但半年又半年,A5悄无声息。
对此,各机场均未正面回应,仅表示未有就下次会议定下时间表,然而5大机场有多种沟通和合作渠道,A5只是其中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