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谋求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突破
2007-6-7 11:4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指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切实作好"五个结合",其中第一个结合就是要与发展民营经济紧密结合。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服务业,这既需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又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现代服务业较发达的区域,多为民营经济活跃之地。专家认为,民营资本因其灵活性,在提高服务业现代品位、优化服务业质量档次等方面,很好地扮演着"加速器"的角色。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的民营资本较早涉足于服务业的多个领域。大浪淘沙,因势而动,与时俱进,成千上万民营经济从业者的智慧,让青岛商贸、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显示出强劲生命力。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袁晓莉教授认为,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的资本投入规模小,进入门槛低,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规模小、融资难等问题,在制造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民企常常处于弱势地位。青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会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宽广的舞台。
那么二者到底该如何结合发展,互促互进,在青岛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的关键时期携手并进?
高起点突破,形成"核心"领域和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表明,青岛是一座拒绝平庸的城市。结合民营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也必须志存高远。只有站在高起点,才能谋求大突破。
需要强调的是,与宁波、杭州等副省级城市相比,青岛在依托民营经济振兴现代服务业方面,稍显滞后,必须抢抓机遇,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切实担当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以"发展青岛、服务山东乃至全国"为己任,形成物流、会展、旅游等核心领域,培育现代服务业知名企业和品牌,从而由点及面,不断突破。
民营经济侧重发展现代服务业,最关键的是要找准切入点。市十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服务经济,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会展、创意、信息服务、中介服务、金融保险证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港口、航运、旅游、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培育服务业骨干项目和知名品牌,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这一指向,明确了青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规划了发展路径和目标。从确定的现代物流、会展、创意等领域来看,多为民资活跃之所在,其发展程度某种意义上也是民营经济活力是否旺盛的"晴雨表"。
令人欣喜的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民营经济的"结合",青岛已作出了不少有益尝试:
市南区近年来加快建设软件园,发展总部经济,勃兴金融街,挺进文化创意产业,广大民企担当了"急先锋"。记者了解到,市南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了打造"半岛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的发展目标,成为民营资本新的投资热土。
市北区依托六条特色街道大兴现代服务业,去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3.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48亿元,同比增长36.7%,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27.1%。
李沧区着力打造新型商贸、物流中心。目前,全区有大型物流企业4家,物流货运配载市场6家。容纳了大量民营资本,从事物流运输的个体私营企业700余家。
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与民营经济结合,将释放无限潜能。但只有"量"没有"质"的经济并不是青岛最终的追求,如何通过二者的结合,培育知名企业和品牌,形成可持续发展力,才是关键。分众传媒山东大区总经理张君焱认为,青岛现代服务业领域目前还缺乏像制造业的海尔、海信等那样的知名企业,但青岛品牌经济土壤肥沃,广大民营企业如能抓住机遇,从港口物流、旅游、中介等重点领域突破,"青岛服务"一定能在全国乃至世界打响。
宽领域发展,为民资介入广开门路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青岛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但所谓"纲举目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切实的政策扶持和宽松的环境。
决策层早就看到了这一点。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青岛市委、市政府随即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28条"。这些"意见"放宽了非公经济市场准入领域,体现了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为现代服务业与民营经济结合发展铺平了道路。
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现代服务业企业享受与制造业企业、大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了国家、省关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今年,国务院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服务业的发展需要非公经济不断突破。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相关措施的出台,意味着服务业垄断领域的大门正在向民企渐渐打开,民营经济"非禁即入"正呈现出越来越动人的颜色。
多途径推进,结合青岛特色富民兴业
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市十次党代会提出青岛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海洋科研中心",这些定位本质上就是青岛特色的体现。
围绕"三个基地",引导民企配套优势产业集群。"船小好掉头"的广大民营企业,当在青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进程中,积极配套各大产业集群,在产业链上通过配套设计和生产,发展自己。
围绕"三个中心",引导民企自觉"转型"。市工商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围绕青岛港不断扩大的货代中介现已达到2200多家,但高层次中介组织缺乏,水平有待提升。与此同时,发展现代物流、会展、创意、信息服务等产业,必须结合青岛城市定位,从高端突破,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培育知名企业和品牌。对此,民营企业家充满信心。欧美投资集团是一家以多元化经营为特色的跨地域跨行业发展的民企,董事局主席、总裁李金堂表示,当前是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好机遇。只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民营经济从业者定能从中找到商机,发展壮大。
围绕奥帆赛,抢抓奥运商机。市领导曾多次表示,青岛要充分发挥"奥运"这块金字招牌的聚集效应,以奥帆赛作为经营城市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吸引全球的旅游者、投资者来青岛,形成旺盛的"商气"、"人气"。民营经济从业者当敢为人先,加快创业、创新步伐,"掘金"相关服务业。
需要指出的是,发展路径虽多,但现代服务业与民营经济结合,必须在关键政策和实施细节上突破,形成政策、财税扶持的立体化"呵护"体系,惟此,二者的结合才会回报青岛经济一个期待已久的惊喜。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