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企业风采

加快实现战略转型

2007-7-13 11:1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发展纪实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授权经营,云南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大型物流企业集团,2006年1月经云南省国资委批准,依托原物资集团整合省内部分国有物流资源组建成立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7月,新一届集团领导班子调整发展思路,实施集团战略转型,制定了《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未来3~5年改革发展规划》,提出 “发展物流,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按照国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关于做大做强云南物流产业集团的要求,着力构建专业物流平台和现代物流体系,在经营战略转型、经营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物流资源整合、加强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成为云南省物流行业的骨干龙头企业。
    2006年,集团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381位,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服务业50强第12位;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2006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第32位。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以 “发展物流,服务社会,创造价值”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以旅游、文化、现代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 《关于加快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按照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把集团打造成在云南省具有影响力、带动力、控制力的现代物流产业骨干龙头企业为目标,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做出不懈的努力。
抓住发展机遇实施战略转型
    2006年3月,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里单列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标志着现代物流作为产业的地位在国家层面得到确认。为正确分析产业发展趋势,规划云南物流产业集团发展战略,由该集团牵头会同云南省相关部门对该省内外物流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完成并向云南省委、省政府上报了《加快发展云南现代物流产业的建议》,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该省级有关部门和部分州市引起了良好反响。
    集团针对自身实际,拟定了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未来3~5年改革发展规划》,确定了 “物流+贸易+资本运营”的经营战略,提出:通过3~5年的改革和发展,实现 “三个调整,三个创新,四个再造,完成一个目标”,即:调整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结构,调整业务形态;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观念再造、体制再造、业态再造、队伍再造;完成一个目标,把集团打造成在云南省具有影响力、带动力、控制力的现代物流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力争到2008年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物流总额200亿元,利润3000万元,资产总额超过20亿元。
    通过一年多的战略转型和经营结构调整,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成功实现了由一个传统物资经营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发展的转型。2004年至2006年集团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62亿元,人均利税21.7万元,连续三年完成省国资委下达的考核指标。2006年集团传统物资销售业务收入的比重开始逐渐下降,物流营业收入稳步上升,经营质量明显提高,发展物流的成效开始在经营活动中得以显现。2006年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物流总额121.8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净利润1348万元,同比增长60%;上缴税金7713.7万元,同比增长10.7%;净资产收益率7.79%,当年销售回款率98.78%,全面完成云南省国资委下达的考核目标。
构建专业平台培育核心竞争力
    通过认真分析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云南物流产业集团将第三方物流确定为企业发展的方向。为此,集团充分利用、改造、提升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资源,在对物流市场进行科学细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专业物流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物流增值服务,以贸易促进物流,以物流推动贸易,不断培育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集团在钢铁物流、回收物流、家电物流、能源物流四个专业物流领域,成功构建了五个专业物流平台,利用物流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 “量身定做”的物流增值服务、实时物流信息和物流金融服务,有效降低了客户物流成本,五个物流平台也通过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服务占据了云南省专业物流市场主导地位,物流服务收入逐年增长。
    云南钢材物流中心:2006年实现年吞吐钢材能力260万吨,仓储能力15万吨,拥有包括攀钢、水钢、重钢、柳钢、韶钢、武钢、鞍钢、宝钢等大钢厂客户以及各类钢材经销商户260余户,2006年钢材交易额达到50亿元,通过提供仓单质押的物流金融服务,为钢材客户融资20亿元,成为云南省内最大的集交易、融资、信息、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钢材物流平台。2006年中心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云南二手车交易中心:属国家级二手车交易市场,是目前云南省交易场地最大、功能最完善、设施设备最齐备、规模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具备二手车收购、寄售、卖新收旧、拍卖、租赁、置换、美容、信息咨询、信息发布等功能,为客户提供二手车辆买卖、价格评估、转籍过户、驾照换证、养征、税务、保险等一站式服务。2006年,共交易二手车13857辆,交易额3.8亿元,占全省二手车交易量的19%。
    云南报废汽车回收有限公司:是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所属云南新源再生产业有限公司2007年1月整合昆明市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发起组建的昆明市唯一具有专营资质的报废汽车回收公司,专业从事报废汽车、设备、机电产品、库存闲置物资、废金属材料、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加工、开发和利用,1至4月份,公司共接收拆解报废汽车1775辆,同比增长103%。
    云南东方物流家电配送中心: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家用电器厂商提供铁路提货、仓储、装卸、配送、运输一体化物流服务,家电年吞吐量达130万台,物流总额达13亿元,已占到昆明家电市场25%的份额。该中心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东方物流运用成熟的专业物流市场运作模式,设立了大金马摩托车配件物流中心,该中心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和规范的服务体系以及 “交易平台+物流平台+信息平台”的经营模式开创了云南省专业市场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先河,成为辐射云南全省及东盟各国的摩配价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专业化的电子商务平台。
    云燃公司煤焦配送中心:主营煤炭、焦炭等购销、配送业务,拥有煤焦储运货场5个、仓储面积25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8条、装卸车货位105个,年吞吐能力达700万吨,拥有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左右的上游煤炭资源,物流网点覆盖云南昆明、富源、宣威、师宗、四川攀枝花、贵州盘县、兴义等地,可为云南省内外大中小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煤焦物流配送服务。
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
    为迅速壮大规模,打造覆盖云南省的物流网络,一年多来,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抓住物流企业资产整合、重组的难得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 《关于国有内外贸流通企业深化改革有关事宜的专题会议纪要》精神,采取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精心布局,促进集团规模化发展。
    划转、收购国有物流资源。2006年云南物流产业集团顺利完成云南省商业储运总公司、云南外贸万达运输公司的整体划转接收工作,并帮助两个公司理顺产权关系,制订改革发展目标和规划,今年一季度两个划转企业均实现扭亏为盈,步入良性发展。集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云南省政府上报了对昆明凉亭地区部分国有物流资源整合的建议,得到该省政府的明确批复,整合调研组现已完成调研工作,正在制定实施方案。集团下属新源再生产业有限公司在完成对楚雄、昭通物资公司的整体收购后,对红河州、怒江州、大姚县物资公司整体收购兼并也已进入实质谈判阶段。
    控制资源,整合供应链。云南物流产业集团认为,物流企业在明确自己的强项后,再选择供应链其他环节上最强的企业联合,组成一条强势供应链,使物流成本和运营成本全部得以优化和降低,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的放量增长,物流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起到一个有效串联的整合作用,这是未来物流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集团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手段进行供应链整合,集团下属云南云燃燃料有限公司发挥煤焦物流优势,通过引入上游资源大客户实施增资扩股1719万元,有效控制了供应链上游煤焦资源,降低了下游大用户的物流和运营成本,通过优势互补,打通了供应链主要环节,实现了 “上控资源,下建网络,规模经营”,2006年销售煤炭104万吨。
    强强联合,整合国内外资源。2006年3月云南物流产业集团赴香港考察物流市场并与香港大通环球物流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香港注册成立了港滇物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实现资源互补和信息共享,共同开发云南物流市场并拓展海外市场。一年来,港滇物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呈贡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向昆明呈贡新城管委会上报了 “云南大宗物资物流配送中心”的项目建议书,云南省政府对该项目做了专门批复,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公司利用港方在美国的客户资源,现正积极探索云南鲜切花出口美国的物流通道,为带动云南鲜切花产业化、规模化、国际标准化发展,提供鲜切花冷藏、除虫、分拣、修整、包装、检疫、报关的“一站式”专业物流服务。
    截至2006年年底,云南物流产业集团资产总额12.33亿元,拥有仓库面积20万平方米,露天货场57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19条,总长约8316米,各种起重运输设备55台,合计载重量575吨。为集团发展现代物流,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条件。
强化内部管理增强调控能力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云南物流产业集团不断健全和完善成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行成员企业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制定了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委派董事、监事管理考核办法》,实行集团外派董事、监事问责制;按照一司一策的原则完善对成员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出台 《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任期履职考核办法》、 《集团公司部分中层管理岗位竞聘上岗实施办法》、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中层管理人员年度履职考核办法》。
    实行预算管理,建立集团统一投融资平台,增强集团调控能力。为增强集团资金调控力度,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规避资金运作风险,建立完善的资金调剂机制,集团以合理配置为基础、风险控制为核心、效率优先为导向、统一监管为前提,制定了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流动资金调剂管理办法》。2006年,集团共向银行直接融资7100万元,新增银行承兑汇票敞口额度1400万元,实现融资规模8500万元,通过集团内部调剂解决资金5120万元。截至2007年5月,集团在各大银行的融资综合授信额度达到2.54亿元,意向融资授信额度5.77亿元,较好地解决了集团长期以来的资金短缺问题,有力地支持了成员企业经营业务的开展。
    夯实资产,积极处理历史债务,规避财务风险。集团积极与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等相关单位进行磋商,寻求历史债务的解决办法。2006年共处理不良贷款本金15118万元,利息1832万元,集团还清理并处置部分与发展战略关联度不大、收益较低的存量资产和多年形成的积压存货,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盘活部分闲置存量资产,已变现净现金2367万元。在进一步改善集团财务状况的同时,为加快老企业的改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条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