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园区动态

东升,中国保税区火红的朝阳

2007-7-14 11:0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来自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的报告 
    仿佛魔术师无中生有地展示出一件明光耀眼的物品,突然地,许多人都为江苏省迅速崛起的张家港保税区惊呆了。短短14年间,该区共引进各类企业3379家,世界500强企业20家,注册外资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工业销售收入110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170亿美元。 
    扬子江畔崛起的“一区三园”(张家港保税区、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扬子江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一个飞速旋转、色彩绚烂的光团,向它周围世界投去巨大的光磁辐射。4月28日,全国保税物流园区试点工作总结会议在张家港市召开。当国家有关部委、全国保税物流园区试点单位的领导,拨开那些枯燥的数字,又发现张家港保税区人精神世界深处积淀的瑰宝:传统民族美德与异域异族的市场竞争观念经过融合、杂交而形成的崭新观念和创新激情。 
    一个体系在不断的碰撞与更新之中形成,张家港保税区演绎了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在世纪更替中的一篇华彩乐章。这恰是一个具有双重特性的时空坐标;一则是世纪的更迭;另一则是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谁能拨开雾霭而见峥嵘?翘楚在先,一鸣唤春!张家港保税区建设的成功因此也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义和价值。 
    如今,一个走向世界的强势保税区已经形成,在它崭新的世纪视野里,理性与激情成为一种旋律、一种精神、一种要素,客观公正地论说着一个个体生命和整体生命相融、相生的现实奇迹。 
    世纪视野:飞扬与升腾的力量 
    改革,作为一个贯穿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需要一份清澈的理性。将改革的锋刃划破人为圈定的旧有的思维体系,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今日张家港保税区,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改革与振兴的一个奇迹。决策者用富于前瞻性的思维与实践,通过高超地运作,使张家港保税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1992年10月16日。这一天,国务院批准在张家港市成立保税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主要功能为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和商品展示,保税区管委会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风吹旌自舞,大纛励铁军。自此,张家港保税区开始了它激情的世纪之旅:如同喷薄的朝阳,在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一个经典的范例。 
    记者在张家港保税区荣誉室里看到这样的记载:1992年10月25日保税区举行奠基仪式,12月19日正式封关验收,12月22日召开成立大会。45天,拆迁1284户农房;20天架设完毕隔离带;120天建成一座万吨级化工码头;200天,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 
    走进张家港保税区,犹如走进一座花园。到处是一片绿色,草坪如茵,绿树成荫,这里勃发着盎然生机。 
    走进张家港保税区,又犹如踏进一个现代化的经贸王国。那拔地巍峨、气势宏伟的国际标准化生产厂区,彰显着它纵横天下、无往不胜的雄厚实力和气魄。 
    世纪的更迭对张家港保税区,同样也意味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翻过这一道有着特殊意义的世纪脊梁,张家港保税区人,自然地充满了豪情与追逐理想的喜悦。 
     2000年底,张家港保税区提出,在2001年到2003年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目标。这一思维方式的变革,不仅成为张家港保税区人不懈前进的力量和振兴保税区的激情,而且加快了保税区发展建设的步伐。2003年,张家港保税区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升至115亿元,年均增长19%;财政收入升至10亿元,年均增长15%;海关关税及代征税升至17亿元,年均增长20%。 
    这一成功的模式,构成了整个保税区以后如何前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的认识,并引领保税区人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正轨道前行。 
     2004年初,当张家港保税区经历了3年的蓄势发展,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又提出到2006年实现“三年超越十二年、总量实现翻一番”的战略目标。 
     2004年8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张家港保税区物流园区设立,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它具备更优于保税区的国际自由贸易区的特征,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功能。短暂5个月的筹建,于2005年1月28日通过国务院验收。现已建成万吨级码头泊位6座,仓库面积16万平方米、储罐76万立方米、堆场16.8万平方米。吸引了74家物流企业入驻,累计引进注册外资1.4亿美元,实现进出区货运总量750万吨,征收关税及代征税37亿元,其中2006年的进出口额达12.24亿美元。 
    张家港保税区人志存高远,不懈追求,努力建设一流园区,创造一流效益,做出一流贡献;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拼搏精神,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创新园区:模式的构筑与建立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保税区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竞争环境,竞争的领域向全球化延伸,竞争的焦点已经转移到速度上———谁能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敏锐感知,在别人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作出反应,谁就能获取丰厚的市场回报。 
    站在新世纪的前沿,张家港保税区人以全球性视野,从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的高度上,把握保税区发展大趋势,勾画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用最快的时间铸造成功张家港保税区“一区三园”,将其建设成为具有现代物流、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势基地,为张家港、江苏省乃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任何一个模式的构筑与建立,都离不开这样的两个必要条件:前瞻性的思维以及随之而付出的实践。作为张家港保税区模式的构筑,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色:其一属于精神的范畴,即保税区人全力以赴和激情的原动力的作用,另外,便是用理性的实践对格局规划的每一个环节的深入改革。 
    作为创新园区的核心,由保税区人构建的张家港保税区、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江苏扬子江高新技术产业园组成的“一区三园”格局,不但为张家港保税区腾飞插上了翅膀,在一定层次上,这个模式的构筑与建立,也成为了具有现代化的保税区运行经典之作。 
     5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保税区物流园西区,驻足码头眺望,眼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桥吊、龙门吊挥舞着巨臂在紧张地作业,红绿蓝黑的集装箱被玩转成各个经济魔方,满载货物的大型船舶不断地进进出出……张家港市副市长、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仲高介绍说:我们这个物流园沿江而建,分东西两区,具有“U”型布局特点,是我国唯一的“内河型  ”区港联动试点园区。2005年3月21日正式动作以来,全面发挥“区港一体”的优势,并通过“四项举措”有效推动了园区的开发建设。 
    凝聚合力,培育物流。江苏省委、省政府极为重视张家港保税区物流园区的发展,2006年划拔200万元专款支持开发,今年省政府又将保税物流园区定为“江苏省现代化聚集区”。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举全市之力支持保税区发展”的战略举措,连续3年划拨5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园区的基础配套建设,并由市政府出面协调开通了张家港至欧洲的直达杂货班航线。 
    联动开发,提速物流。跳出自己发展自己的狭隘思路,实施“内外联动开发”战略。如与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之间进行转关操作;将园区功能延伸至永嘉码头,不仅使物流园区各项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而且在政策与功能上基本具备了与上海港主动配套、业务接轨的条件,与保税区、化工园的内部联动,使保税区的加工企业有效解决了采购国产料件退税难的问题,化工园的企业也可在海关液体化工品联网系统的监管下,依托管道实现液体化工从物流园区到企业的直接运输。 
    市场运作,激活物流。专门成立了“张家港保税区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把物流产业推向市场,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运营和建设,政府只负责政策引导和行政审批管理。同时鼓励园区内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运作,促进物流发展。 
    三位一体,提升物流。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和生产原材料市场,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发挥纽带作用,从而拉动物流发展。目前以各类知名生产企业为主体、以码头和储罐为依托、以交易市场为纽带的“三位一体”的专业特色物流大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评判一种管理模式成败的依据不在于这种方法包含多少理论观点,而在于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有效解决问题。通过两年多来“四项举措”的运作与助推,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三大效应”已显魅力:一是集散效应快速呈现。如全球最大的第三方化工物流企业———荷兰孚宝、以及荷兰世天威、博斯勒、意大利曾亚、香港嘉里大通等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在此落户,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二是物流种类渐成品牌。如2006年保税区化工品交易市场完成交易额达211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不仅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而且它的报价已成为南京关区的审价依据和我国华东地区化工市场的“价格晴雨表”。再如纺织物品,2006年通过该园区进境的PTA为11万吨、棉花17.3万吨、晴纶2万吨,约占全国的30%;出口羊毛条1.1万吨,约占全国的36%,占全球的20%。可以说,这里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羊毛、晴纶、棉花的集散、配送、分拨中心。三是辐射效应加速扩展。如今年开通张家港至欧洲的杂货班轮航线后,短短2个多月,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大型钢厂依托保税物流园区出口的各类钢材就达16万吨,轮航密度由第一个月的2班增加到每月4班。中亚国家通过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地的物流业务也延伸到了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据统计,2004年张家港市实现服务总值193亿元。保税物流园区运作2年,全市实现服务业总值增至287亿元,是2004年的1.5倍。由于张家港保税区位于沿江与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的有利位置,顺江而下,可接受上海浦东开发的辐射;溯江而上,可直达重庆、武汉等内路腹地,物流市场发展潜力极大。 
 
徐仲高介绍说,对于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的建设,从开始起步,我们就定位在“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化工园区这个基点上,目前,这里已成为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试点和江苏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坚持基础保障先行:2000年园区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2005年与新加坡胜科水务公司合资,投入1200万美元,采取SBR工艺,进行了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2期扩建工程,全区只有一个污水处理排污口,出水COD始终稳定在80MG/L。园区实行集中供热。每年投入不低于3500万元绿化美化园区。同时抬高门槛,绿色招商:在政策上,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张家港市、保税区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坚决不办;在安全上,对工艺设备技术含量低、安全可靠性差、安全风险大的项目,坚决不办;在环保上,对污染大、耗能高、用地多、产出低,以及有毒、有害的项目,坚决不办;在资金上,对外资投入低于1000万美元、内资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化工项目,坚决不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在园区规划布局、项目引进、企业布点过程中,坚持统筹规划、“绿色招商”“补链引资”“链式发展”,积极推进资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不同层面的循环利用。 
    记者在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一家化工企业,惊喜地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在一大片草地中间的一个池塘内,竟有一群黑天鹅在悠闲地嬉戏觅食,“硬邦邦”的化工企业因为它们增添了无限生气。而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池塘里的水都是处理过的中水。 
    在一个化工企业能看到这样一幅人、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景,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却变成了现实,徐仲高曾把这总结为“生态食物学”。他说:“在化学工业园,企业注重内部‘小循环’,园区形成物质、能量‘大循环’,‘生态食物学’实现了一条链到一张网的跨越”。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也已被园区企业普遍接受。走进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有一张产品循环生产图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原材料大豆进入企业后,经榨油厂加工后形成两道产品,一道是毛油经过磷脂厂、精炼厂、特种油厂加工形成磷脂、精炼油、特种油;一道是豆粕、豆皮经过饲料厂加工成为饲料———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东海粮油,基本没有废料的概念。 
    美国道康宁与德国瓦克联合在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建立了生产基地。两大世界化工巨头何以双双登陆?这与该园形成的“食物链网”有莫大关系。总投资达百亿元的苏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品有氯气、氢气、氯化氢等,这些刚好能满足包括道康宁公司在内的诸多化工企业的需要。也正是看中循环链的功能,杜邦、道康宁、日本三井、旭化成等化工大企业相继落户该园区。 
    前不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考察了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区后赞不绝口,他说:“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好的化工园区之一。” 
    江苏扬子江高新技术产业园,是张家港保税区最新规划的“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以电子信息、新型电子材料、节能环保设备、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功能区域。 
    “一区三园”,我们既然称之为“模式”,其影响就不仅仅只在张家港保税区本身。对于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建设,张家港保税区模式应该说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厚德载物: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柱 
    “厚德载物”一说,源自《周易》,有“惟厚德能承载天下之物”之意。张家港保税区人很早就意识到,只有以厚德载物驱动力作用的张家港保税区新世纪之路,才是平坦而具有不息的活力之源。因而,他们把保税区发展作为最崇高的目标,把心贴心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方便进驻企业视为最优的操守。当保税区真正具备向世界一流冲击的实力之时,人们发现“优质服务”已成为其坚强的基石。 
    张家港保税区国税局只有27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曾把年入库税收从最初的26万元提升到现在的15.32亿元。探寻其奥妙时,局长张伟宏对记者笑笑说:“没有什么奥秘,我们就是始终秉承着‘三个服务’,即服务发展大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纳税人。” 
    市场经济同时也就是服务经济,保税区可以通过优质服务拓展园区市场,从而进一步占领国内外市场。保税区的真正命运掌握在企业的手里,也恰恰是这种思维和意识,使保税区国税人把服务当成税收工作流程的一道重要工序。 
    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的瓶颈。2002年以前张家港保税区没有出口退税。随着经济的发展,“出口退税”政策不落实成为出口企业的一道难解的题。对此,保税区国税局通过到企业走访调查,发现出口退税不畅通,不仅使企业在国际市场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而且也困扰保税区的发展。为此,他们向省国税局汇报,请省局领导来实地考察,于2002年10月,在省国税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局拿到了出口退税审批权,从而激发了企业出口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活力。 
    为企业寻求优惠政策。2002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文件要求,兼并或合并企业,都不能抵免新成立企业的所得税。落户张家港保税区的东海粮油企业就遇到了这种情况。照此办理,东海粮油就得多交5600万元的税款。保税区国税局看到的不是眼前这些税收,而是期望企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是,他们和省局领导一同到国家税务总局汇报情况,说明企业行为领先于文件规定及解决此类问题的道理。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领导对他们这种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精神深为赞赏,当即同意了他们“两家企业合并都可抵免新企业所得税”的建议。之后,国家税务总局对此又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东海粮油企业深为享受到超越自己需求的服务而感动。如今该企业年上缴的税收已超过亿元。 
    开通纳税人绿色通道。2002年该局实现了银税联网,交税扣税极为方便,使以往大量繁忙的工作在瞬间完成。2006年7月开通了网上电子申报服务系统,保税区企业无需安装软件,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即轻松完成每个月的纳税申报。前不久,该局又引进了先进的智能叫号系统,解除了纳税人缴税站立排队的疲劳。 
    税法、政策服务上门。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和骨干登纳税人的门,听纳税人的建议,解决纳税人的困难。张伟宏说:“上门不是去查谁,而是体现一种亲和力,有的放矢实施服务。”他们还坚持每月对纳税人的政策解答日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政策发布会,每两年对保税区纳税人系统培训一遍。为了降低纳税人的成本,对办税登记表、登记证等全部免费,税务资料、杂志免费赠阅。 
    副局长徐伟说:“当服务作为一种理念广泛被保税区企业所接纳的时候,就成为我们国税人素质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又通过“服务e站”这个载体,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延伸服务内容。否则等于前功尽弃。” 
    记者望着张家港保税区国税局办税大厅摆放的“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锦匾,由衷地赞叹:这荣誉名副其实。 
    张家港保税区海关针对园区特点和现代物流特色,推出了提前申报、双提前申报、集中申报、快速转关、加急通关等系列服务举措。这些个性化便捷通关措施促进了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据统计,今年1月~5月,保税区海关共受理进出口报关单14,474票,进出区货运总量330万吨,货值30亿美元。海关征税12.8亿元,签退出口退税报关单5917份,货值9.8亿美元,居全国保税物流园区前列。 
    在张家港保税区采访,记者感受到,从管委会到各个行政管理单位,乃至金融、通信等单位的服务工作,不是停留在被动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上,而是具有超越意识,想企业未想,办企业未办,让园区企业享受到超越自己需求的服务。这种良好的服务、上乘的管理,使张家港保税区有了更为充足的发展后劲。 
    发展视角:中国法律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 
    巨变的张家港保税区只有一个是不变的,那就是激情。当激情揉入理性,发展建立在战略的高度,精神的力量驱动追求的勇气,这样的张家港保税区,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倾听海之潮汐,张家港保税区人的视线中,永远闪耀的,是一个走向世界的强势保税区。 
    该区管委会的决策者们,针对国内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自己的实际,以其远见卓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领导艺术,全面、系统、完整地提出向“保税港区模式”过渡,打造中国法律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观。 
    据记者了解,区管委会已向上级有关部门递交了申报建设保税港区的说明材料。国家海关总署加贸司司长何力在考察了园区后认为,园区规划比较科学,已经形成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港口功能的浑然一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管理,比较好地解决了区港联动问题,值得其它保税区学习借鉴。 
    保税港区是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于一体的功能配置最全、开放度最高的特殊区域,也是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重要阶段。目前,张家港保税区已具备了这种优势,如形态布局优势: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仅一路之隔,二者又与港口码头连为一体,“区港一体”的“U”型布局,已经符合保税港区的设计模式。海关通过信息技术已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联动;产业优势:全区已形成物流、化工、粮油、纺织、机电五大特色产业;港口优势:“一区三园”共有长江岸线5.5公里,已建成万吨级码头泊位18座,年吞吐能力超过2000万吨;区位优势:张家港保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几何中心,依托长江可直通中国内陆腹地,直抵南北沿海各港及世界主要港口。同时紧靠上海、南京等主要城市,可错位发展。 
    目前张家港保税区在着力整合现有保税区与保税物流园区的资源,精心打造我国唯一的“内河型”保税港区,进而实现向中国法律框架下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奋斗目标。 
    张家港保税区的世纪之旅,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该区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开启了向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区冲击的门扉。 
    张家港保税区人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潮头,正在创造、呼唤崭新的未来世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