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成都挂牌
2007-7-30 11: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继北京、上海、广州国内三大空中区域管制中心投入运行后,在成都设立新空中区域管制中心的规划也在提速中。26日,民航西南地区空管体制改革大会在成都召开,全新的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在会上正式挂牌,从而标志着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将在“政事分开、运行一体化”的新体制下运行,西南地区也成为继中南地区后第二个完成民航空管体制改革的地区。记者同时了解到,设立成都空中区域管制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日前形成上报国家发改委,一旦得到批复后将正式立项建设。 垂直管理,缓解空域紧张
“空管体制改革将建立垂直管理的空管系统,实现运行一体化,提高空管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保障能力!”专程来蓉为民航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揭牌的民航总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严智泽表示,改革的结果将缓解目前西南地区空域紧张以及随之带来的航班延误问题。据悉,按照民航总局的部署,此次涉及全系统的空管改革到今年9月底前必须完成,此前率先进行改革试点的民航中南管理局已实施了类似的体制改革。而在此次改革之前,民用航空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由民航总局空管局—7个地区性空管局—37个空管中心(站)三个层次组成,实行政事合一的管理体制。
按照民航总局批复的改革方案,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更名为民航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简称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局),由原来归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执管改为由民航总局空中管理局管理,民航西南管理局设立相应的空管行业管理机构进行监督指导,行使空管行业管理职能;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局及所属空管单位主要行使业务管理与运行职能,实行垂直管理运行一体化。新的民航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将下属云南分局、贵州分局和重庆分局,原有的西藏区局维持不变,不归入此次改革范围。
投资8亿,预计两年建成
随着西南地区空管体制的重大变革,以成都为中心设立辐射西南的新空中区域管制中心将成为今后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局的重要使命。据民航西南空管局“十一五”建设办公室孔毅传副主任昨日向记者透露,继去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成都空中区域管制中心项目建议书后,民航总局空管局及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局对该中心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并最终形成了成都空中区域管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已由总局空管局递交国家发改委。
据孔传毅介绍,新的成都空中区域管制中心预计投资超过8亿人民币,计划项目建设时间为两年,建成后该中心将承担起整个西南区域内的空中交通管理职责,“对进入西南地区空域的所有民航飞机进行监控、管理、指挥”;同时,为了实现新中心的区域化管理,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局还将在重庆、贵州、昆明等地新建雷达,实现有效覆盖。此外,配合成都双流机场二跑道的建设,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局还将在“十一五”期间新建第二航站楼、新塔台等空管项目。
据悉,此前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已设立了三大空中区域管制中心,在区域管制中心设立前,航空公司在两地间飞行,需要向两地的空管单位和管理局协调,当遇到航班延误等问题时,解决效率相对较低;而设立区域空中管制中心后,中心可以对整个区域内的航路、空域情况统一协调,从而便于出现航班延误等状况时迅速作出应对。
改革背景:旧空管体制造成约两成以上航班延误
空中交通管理主要是针对民用航空的空域进行交通指挥,被称为是空中的“交通警察”,是最大的航空安全保障系统,空管系统的效率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民航体系的效率。而随着国内航空流量的增长,空域资源成为制约民航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主要地区空域紧张,航班延误和流量控制频繁。根据民航总局空管局提供的数字,在航空公司不正常航班中,因空管原因(流量控制和航空保障)造成的在15-20%左右。而从航空公司了解到的情况看,在主要机场,因空管原因造成的延误比例远高于这一数字。
空管体制改革是从制度层面解决空管效率不高的问题。此外,民航总局还将采取缩小飞行垂直间隔的方式,从技术层面缓解空域紧张的矛盾。据悉,10月份以后将实施缩小垂直间隔工作,即飞机在空中飞行的间隔由600米缩小到300米,并要确保在今年11月22日零时起在我国所有飞行情报区8400米以上空域范围全部实施这样的缩小垂直间隔。缩小垂直间隔后,9000米至12500米之间的飞行高度层将由6个增加到13个,这意味着同一时间在同一垂直高度上飞行的航班数量将由6架次增加到13架次,从而大大提高航空空域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