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一个物流三层结构的框架下,我们的信息化相应有三层要求。最底层对信息化是要有一些标准的编码、协议、网络等等基础的设施建设。第二层是要有一些信息服务平台的要求,包括运营的平台,开发的平台,服务的平台。这都是围绕信息来讲的,信息的运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以及信息的服务平台。这样的一些平台建设也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在第三个层次才是定制化的服务要求。这里面所要求的信息化的内容和目标,主要是要一些商业职能、知识管理、数据库的挖掘等等,是一些比较高层次的信息加工这些方面的任务。
总地来讲,我们的物流信息化实际上包括了三个层次不同的任务。从政府角度来讲,重点要提供的是基础性的及所以底层肯定是政府牵头或者是政府为主来搭建,服务平台这一层也是政府促进,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或者企业为主投资来建设。高一层,政府基本上不管的,只是创造一个环境,培养一个市场,更多的是企业完成特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信息化我们提出一个平台的概念,基础性的、公用性的这样的一些服务的功能,如何通过标准化的工具来实现、搭建不同层次的平台,这一点是我们政府,或者作为行业协会来讲是最主要的任务。
以上讲的是三层结构的理念,三层结构在我们国家有它的特殊性,因为我们国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步并作一步走。所谓标准化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在我国必须要连标准化的一些基础性的建设和上层的这些专业化的应用放在一起,这样我们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病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就是我们确实可以后来居上,有一种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去加快发展。
不利的一面是我们常常受制于基础方面的制约,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补基础方面一些薄弱的环节。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模式下,我们可能要更多地走市场引导、立项,立项的过程当中来补或者加强基础化建设的标准。在很多的项目中一定要注意需求引导和标准化基础这两方面的建设目标要兼顾
上一篇:采购技巧与策略
下一篇:“货”裁“箱”更好利用腹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