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2030年货物吞吐量预计达3.6亿吨
2007-8-13 16: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规划建设15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
●主要港区:肖厝、斗尾、泉州湾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泉州港口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专题会上获悉,《泉州市港口总体规划》(报批稿)基本确定了今后23年泉州港的布局,根据会议提出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完善后,将上报省政府审批。
预测2010年泉州港货物吞吐量1.09亿吨
报批稿规划范围为泉州市所辖可利用建港岸线范围,北起湄洲湾、南至围头湾,规划分为2010年、2020年、2030年。
在对我市港口经济腹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我市港口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实际,采用基本量和动态量预测对今后23年港口吞吐量的发展水平和到港船型进行了比较科学的预测,预测泉州港至2010年货物吞吐量为1.09亿吨,集装箱为200万标箱;至2020年货物吞吐量为2.35亿吨,集装箱为800万标箱;至2030年货物吞吐量为3.6亿吨,集装箱为1200万标箱。
4个港区调整为5个港区
报批稿注重规划港口岸线的预留和保护,贯彻“深水深用、浅水创造条件深用”的原则。港区和作业区划分更加合理,将原送审稿规划的湄洲湾南岸、泉州湾、围头湾、深沪湾4个港区调整为5个港区,主要变化是将湄洲湾南岸港区进一步划分为肖厝港区和斗尾港区2个港区。
送审稿规划的12个作业区4个作业点被重新划分为16个作业区和5个作业点,新增了外走马埭、锦商、菊江3个作业区和峰尾、大山乍、内港3个作业点。泊位建设数与规划通过能力明显增强,报批稿共规划建设15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形成的综合规划能力可达5.707亿吨,规划集装箱通过能力可达1636万标箱。而航道、锚地等港口设施建设更加适应港口发展的需要,新增了外走马埭万吨级支航道、洋屿五万吨级支航线等航道建设规划。
肖厝、斗尾、泉州湾港区为主要港区
规划中,肖厝港区、斗尾港区和泉州湾港区是泉州港的主要港区,其他港区作为泉州市港口资源的重要补充;肖厝、鲤鱼尾、斗尾、石湖、秀涂、围头6个作业区列为泉州港的重点作业区;肖厝、鲤鱼尾、斗尾和石湖4个作业区确定为泉州港的核心作业区。
肖厝港区:由肖厝、鲤鱼尾2个作业区和峰尾作业点组成,规划可建设28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规划综合通过能力为16050万吨,集装箱490万标箱。其中,肖厝作业区为我省着重建设的未来超大型远洋集装箱专业化、规模化的重要作业区,鲤鱼尾作业区主要开展石油、成品油、危险品的液体散货运输,同时提供湄洲湾内的港务支持服务。
斗尾港区:由斗尾、外走马埭2个作业区和小山乍、大山乍2个作业点组成,规划可建设70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规划综合通过能力为22630万吨。其中,斗尾作业区是以大型石化、修造船等临海工业、物流企业开展大型散货中转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作业区。
泉州湾港区:由秀涂、石湖、祥芝、后渚、锦尚5个作业区和崇武、内港2个作业点组成,规划可建设31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规划综合通过能力为12639万吨,集装箱956万标箱。其中,秀涂作业区是泉州港综合性的作业区,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开展多样性的货物运输;石湖作业区是兼顾外贸箱的内贸集装箱运输枢纽。
深沪湾港区:由深沪、梅林2个作业区组成。规划可建设9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规划综合通过能力为1750.5万吨,集装箱19万标箱。
围头湾港区:由围头、石井、安海(水头)、东石和菊江5个作业区组成,规划可建设12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规划综合通过能力为4002万吨,集装箱171万标箱。其中,围头和石井作业区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生产的多样性运输,中远期可以向大型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