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国内物流新闻

重庆忠县商贸流通及物流发展情况汇报

2007-9-10 16: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忠县商贸流通及物流发展情况汇报 
忠县商委主任 肖仁明 
(2007年9月6日) 
尊敬的陈主任及各位领导: 
感谢你们到忠县来调研指导工作,对你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忠县基本县情和商贸流通、物流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忠县基本县情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幅员面积2184平方公里。全县辖28个乡镇,总人口96.63万人。忠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300多年,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66个文化旅游大县之一。忠县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280亿立方米,现年产气6亿立方米;岩盐储量4亿吨,石灰石储量44亿立方米。忠县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猪、杂交水稻、玉米制种基地县和重庆市优质柑橘、大豆、蚕桑生产基地县,也是移民工作重县。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提速升位、富民强县”目标,抢抓三峡移民、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招商引资”、“和谐发展”三大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04亿元,是1996年的2.9倍,比上年增长13%,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在全市排14位,在三峡库区15个可比区县中位居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今年1-6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 亿元,同比增长14.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42.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90.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1.5 亿元,同比增长41.7%。 
二、忠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忠县流通领域商业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不断涌现,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开放格局更加突出。 
一是市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我县共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3个,一般交易市场95个,商业网点15098个,营业面积67.2万平方米。中心广场、华怡广场、红星小区三大商贸圈初步形成;拔山、新立、汝溪、石宝4个中心镇的区域商贸中心地位突出。二是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2006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8.5亿元,2007上半年达10.55亿元,同比增长14.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8.7亿元,增长速度达到18%。今年上半年我县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8%。三是新型业态发展迅速,消费升级逐步形成。专卖店、专业店、物流配送、信用消费等新型业态陆续涌现。特别是重庆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涪陵新大兴爱家超市、重客隆的入驻更是为我县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今年上半年我县连锁经营额达1.43亿元,同比增长24.6%。四是餐饮服务业发展迅猛。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居民饮食消费观念的逐步更新,餐饮业获得快速发展:三峡风大酒店、芭皇酒店、香山宾馆、忠州酒店、日月大酒店等中高档宾馆酒店为各方宾客提供了方便、整洁、周到的服务,维也纳鼎锋火锅、孔亮火锅、龙湖鸭肠王火锅、刘一手火锅、天源火锅等重庆名火锅等纷纷入驻忠县,遍布街头巷尾的酒吧、大排档、家常菜馆等更是极大地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旅游、会展业的兴起也带动了全县餐饮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县餐饮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全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9%,占社零总额的13%。五是开放型经济试验成效明显。忠县初步形成以水轮发电机组、船舶、丝绸制品、炭黑、生物制药、豆腐乳、鲜冷橙汁等为代表的外向型产业体系。2006年实现外贸出口263万美元,同比增长68.59%;今年前6个月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754万美元,其中直接进出口145万美元、同比增长65%,增幅位居全市前茅。 
我县商贸流通业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经济发展指标偏低,增速较慢,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指标偏低,增速较慢。我县社会零售总额、批零贸易额、餐饮业营业额、连锁经营总额较少,社会零售总额增速14.8%比全市低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问题,我县主要是统计规模企业,个体没有统计。二是流通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较低。我县商贸流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档次低、经营单一、布局分散,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目前我县还没有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上亿元的零售企业,严重影响了全县流通业竞争实力的提升。三是流通业态布局不尽合理。具体表现为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农村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滞后,城市零售业布局紊乱、功能雷同等问题。商业设施在规划时基本上没有考虑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如没有停车场、休息区等。四是政策支持不到位。忠县2007年没有列入双建工程实施范畴,对忠县商贸流通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制约,龙头企业没有真正发挥带头作用,商业结构调整资金对忠县支持力度不够。 
三、忠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重庆直辖以来,忠县商贸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次市政府把我县作为中等城市、柑橘基地和库区腹心商贸物流中心的定位,为我们贯彻落实“一圈两翼”发展规划、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进全县统筹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形势,增强了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忠县商贸流通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发展思路。我们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市的“314”指示精神,以创新发展统揽全局,突出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商贸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通过推进现有网点的资源整合和新型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优化网点结构与布局,提升网点现代化水平,形成总量平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先进、配套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质,高素质,高效益,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要求的商业体系,将忠县打造成为三峡库区物流集散次中心和区域商贸中心。重点打造1个商贸核心,4个区域商贸版块,形成基本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社区(集镇)商业服务网;形成具有鲜明经营特色和较大影响的特色商业街;改造、整合、提升商品市场,实现 “农改超”;逐步构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物流配送体系。 
(二)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7亿元,年均增长14.9%;餐饮业营业收入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17%;外贸出口达到2000万元,年均增长15%;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年均净增4万平方米;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4%;商贸餐饮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5.5万人。培育在库区有影响力、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的专业批发市场1--2个;培植年销售额上亿元,税利500万元以上的重点商贸企业1--2户。基本建成三峡库区物流集散次中心。 
(三)发展措施。 
1.加快县城核心商圈建设。“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着力提升县城核心商圈的质量和功能,积极探索发展人文商贸、绿色商贸、信息商贸和品牌商贸,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和经营服务质量,特别是大力拓展非商品消费服务领域。提高以中心广场为核心的商贸经济中心地位,将红星广场、华怡广场商贸圈培育成为休闲购物、消费购物和商业文化中心,将金天门市场培育成为商业批发中心,把巨龙伟业打造为建材家俱超市。一是加快培育西城物流中心和巨龙伟业交易市场。力争培育成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对周边区县具有明显聚散辅射作用、在渝东北片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市场。二是加快建设2个物流园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沪蓉高速路,加快建设高营铺物流仓储园区和水平工业园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持作用。三是加速打造3个商贸圈。加快北山中心广场、红星小区、华怡广场为核心的3个商贸圈的打造力度,调整经营格局,扩大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消费服务的门类和比重,把3大商圈培育成忠县商贸流通业的核心增长极。四是加快培育和发展6条专业特色街。着力培育“忠州大道”精品名品一条街、果园路餐饮一条街,壮大经营总量,提高经营档次;加快发展沙田大桥至新桥大桥汽车摩托车修理美容一条街、西山文化用品及旅游产品一条街、北岸滨江路夜市一条街、南滨路美食一条街。五是加快培育10户重点商贸服务企业。积极培育重百忠县商场、胡燃商行、三峡风大酒店、中博世界城等10户经营主业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商贸服务企业,使之成为我县商贸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 
2.加快实施商贸流通城乡统筹。我们把在乡镇建超市、在村社建便民商店,改造升级标准化“农家店”作为加快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间,忠县每个乡镇要发展5—10个各类连锁店(超市),每个行政村发展3—5个便民店(商店)。 
一是加快打造4个区域性商贸版块,实施“双十百千工程”,推进小城镇商业建设。以拔山、汝溪、石宝、新立等4个国家级、市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重庆市100强商业示范镇为基础,以高速沿线新立、拔山、永丰为一个版块,长江南岸以乌杨为中心组成一个版块,官坝、汝溪为一个版块,石宝为一个版块。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上述中心集镇成为我县区域性商贸中心和商贸流通新的增长极。二是加快建设5个边界贸易市场。抓好与周边区县接壤的金鸡、双桂、复兴、野鹤、任家等5个集镇的市场建设。三是加快农村市场建设。结合全县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大对乡镇现有市场的改造,发展和完善乡镇农贸市场及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和布局,加大农村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鼓励组织各类商品展销会活跃农村市场。四是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发展符合社区特点的大众餐厅、社区茶馆、洗衣保洁、美容健身、家政服务、老年服务、修理服务、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现代生活服务业及金融、邮政等配套网点,不断提高生活服务水平。五是加快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推进城区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步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争取5年内完成“农改超”工作。六是科学制定商业网点规划。我县商业网点规划由于资金问题走在了全市的后面,今年七月份县财政解决了部分资金,我委已委托重庆工商大学为我县编制规划,现在初稿已基本完成。 
3.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市场空间。以品牌为龙头,组建一批上规模的销售公司,通过在县外建立销售网络,扩大地方产品的辐射能力。以开发优质柑橘、粮油、畜禽、水果、中药材、蚕桑等优势农产品为主,加快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村市场化服务体系,着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合形式,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迅速建立起以重点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各类要素市场相配套,城乡连接、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力争5年内培育3至5个有影响的中心集镇和边贸集镇,形成物资快速集散平台。弘扬忠州商贸文化,营造商贸发展氛围。每年命名一批商品购销大户,表彰一批商贸业主。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设一支专业营销队伍和业余贩运大户竞相发展的营销大军。 
4.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放开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合作,鼓励企业优化重组,鼓励、支持和引导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居民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对餐饮业和住宿业的行业管理,积极发展餐饮服务业,培育扶持一批餐饮大店名店,以推动经济性连锁酒店为重点促进住宿业的结构调整。积极推行“厨房工程”,大力发展早餐网点和中式快餐店,提高居民在外就餐率。加大法规建设和标准建设力度,强化对餐饮、美容美发业的规范,建立健全服务业市场信用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洗染、修理、照相、洗印彩扩、印章刻字等行业的发展。在提高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纪、租赁、咨询、再生资源回收、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使其成为商贸发展产业新的增长点。凡新办独立核算的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技术、教育、外贸等咨询中介服务企业,经批准,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四、忠县构建“三峡库区腹心物流枢纽中心”的思路 
忠县位于“一圈两翼”之“东北翼”的腹心位置,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使忠县成为“三峡库区腹心物流枢纽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对忠县“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的定位,为我县加快发展服务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我县也必将成为承接“一圈”、传递 “两翼”、通江达海的重要物流集散地和中转站。 
我县商贸物流业要以服务全县商贸发展为中心,以发展全县物流配送和高速路出口、水运码头物流两大体系为支撑。紧紧围绕柑橘特色产业、新兴工业基地定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升级改造批发市场,建立城市配送中心。完善农产品销售物流体系,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缩小企业自营物流比重,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一)重点建设“两个物流中心”。一是建设西城物流中心。西城物中心规划占地60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该项目以建成的金天门综合交易市场、忠县客运中心为依托,沿拟建的“忠州大道”(从金天门市场至沙田大桥),规划建成百货交易中心、生产资料交易中心、粮油副食品交易中心、酒类商品交易中心、汽车交易中心、服装交易中心、废旧物资交易中心,中型物流企业2—3家。二是建设危化物品物流储运中心。充分利三峡地区成库后建大型码头的地理优势和忠县所处的交通区位优势,在忠州镇灯树规划建设化危物品储运中心。该物流中心重点建设万吨级化危物品专用码头1个,库容15万立方米化危物品专用储存仓库1个;地占5万平方米化危物品专用交易区1个。可辐射周边的万州、石柱、利川、黔江、丰都、垫江、梁平等地。 
(二)着力打造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一是柑橘产业基地。全县目前已建成柑橘基地15万亩,年产能力达4万多吨,规划实现“五个五”目标:建成基地50万亩,实现年产值50亿元,达到年加工能力50能力吨,致富50万果农,实现年利税5亿元。二是粮食产业基地。全县年产粮40万吨,国家和地方储备4.2万吨,年销售3万吨。三是生猪产业基地。全县年出栏生猪50万头,其中外调生猪10万头。 
(三)重点打造新生深水港和高营铺仓储物流小区建设。一是建设新生深水港码头。200万吨深水码头,已列入忠县十一五重点发展项目。二是建设高营铺仓储物流小区。以云河工业园区和山东工业园区及大渡口工业园区为核心,依托高速公路出口和新生深水码头,打造忠县工业物流聚集区。 
(四)商贸物流发展措施。一是整合物流资源,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业;二是以陆路、水运和仓储业为基础,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综合物流业;三是大力发展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和扶持为制造业提供货物供应及其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四是完善布局,构筑网络,建立现代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逐步缩小企业自营物流比重;五是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精品型、特色型、产业型、便民型”流通服务业,使之成为我县经济支柱产业。 
五、几点建议 
(一)渝东北各区县经济总量与主城核心相比差距较大,忠县商贸流通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建议市商委一是要从政策、资金上大力扶持我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二是2008年要将我县列入双建工程统筹范畴,市商委要切实落实村社建便民店、乡镇建超市的各项政策、资金和措施,村社建便民店、乡镇建超市应建一个扶持一个;三是商业结构调整资金要加大支持力度,市级大企业和龙头企业要支持,但对区县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更要大力支持,这样才更能体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区县各食品站改制问题是摆在商委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忠县12个食品站,已改制2个,另10个食品站由于负债多、资产少,改制成本严重不足,无法实施改制。建议市商委参照工业企业改制政策制定相关改革政策和措施,并给与资金支持,才能更快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 
(三)我县缺乏必要的应急保供手段和设施,建议市商委运用商业结构调整资金对我县建立猪肉、粮油等生活必须品储备予以支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