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物流管理公司让诚信誉满钢铁物流
2007-9-19 15:5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6年底,武钢物流管理公司由武钢储运公司为基础组建成立。在机构职能调整到位之前,该公司目前负责武钢钢材外发产品运输计划的编制、平衡、组织与实施,担负着武钢成品材从入储、库存、装车、外发等一系列工作,是武钢钢材产品外发运输管理的归口单位,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采用 “5R”模式,保证武钢钢材产品的正常入储与交付,从而保障武钢的正常生产。
从上述工作职能不难看到,它目前处于武钢生产链的最末端,把守着武钢钢材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验收关,它所承担着武钢销售物流重任,以服务为本,把武钢产品与客户直接联系在一起,是武钢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一个重要窗口。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武钢物流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努力挖掘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集团公司决策成立该公司的目标定位。因此,自2003年底独立运作以来,为了企业的发展,该公司紧紧把握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本质属性——服务质量,从 “质量关系企业信誉,影响企业生存,决定企业前途”的高度,积极培育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几年来,该公司努力把握文化与制度的关系,遵循 “兴文化-建制度-强管理”的思路,在不断推进质量文化的过程中,寻求企业加快向现化物流企业转型的助推器。
该如何表述定位武钢销售物流的质量价值理念?从2004年开始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到2005年全面实施物流战略,再到2006年物流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回顾公司日夜兼程的发展轨迹,我们感到,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的质量理念同样有一个不断积淀、提练的过程。
从对质量文化存有疑虑到认同接受,公司职工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有职工感到疑惑,认为 “产品质量是主体生产厂的问题,产品质量把关是质检部门的事情,与我们何干?”,也有的认为 “储运储运,就是储藏、运输,按合同把钢材产品发出去,货不少不丢就OK了,工作质量也到位了”,甚至个别人认为 “什么物流服务延伸?那是吃饱了饭,劲儿没处使,瞎揽事,不讨好”。上述这些言论反映了少数职工的质量理念的缺失和畸变,更影射出当初职工质量文化的落后和贫乏。
我们认为打造质量文化首先要引进和灌输先进的质量理念,理念决定人们的质量行为方式和对质量文件的理解和执行力。如果不能扭转人们大脑深层的质量意识问题,再好的制度、标准,再严格的的奖惩体制都将软弱无力。
对此,公司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80年代家电是紧俏商品,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高,90年代行业竞争加剧,原来不注重产品质量的企业大都被淘汰,到如今几强林立的白热化竞争局面表明,仅从技术层面强调质量都已经远远不够了,质量的内涵已经扩大至服务、文化等多个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着眼长远,开阔视野,转变观念。2004~2005年,该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新华泰管理咨询公司合作,以 “武钢千万吨产能销售物流体系优化”的课题研究为契机,采用理论研讨,专家授课等形式向管理人员灌输现代物流理论,转变传统观念。
立足眼前,面向基层,全员动员。三年来,作为必备内容,我们每年面向基层举办2~3次现代物流知识培训,单位主要领导亲上讲台为一线基层职工举办物流知识普及讲座,强力导入与之相匹配的质量文化理念,职工受训面达到98%。
结合实际,全员学习,统一认识。几年来,结合工作的需要,他们还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管理励志书籍,多角度引导职工强化质量生存意识。并通过学习,两次在公司内有奖征集企业文化特别是质量理念的表述语,带动职工归纳总结,升华认识。使他们逐步认同 “质量是效益的保证”, “对企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这个认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质量文化的渗透过程。
找准载体,明确目标,大力倡导。以打造一支 “高素质、重和谐、守纪律、讲奉献”的 “物流钢铁之师”为载体,从提高职工的道德素养、职业素质入手,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培养职工良好的质量行为和习惯。如利用内部通讯、OA网、板报、宣传栏、讲座、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多种手段,对荣辱观、武钢职业道德规范、公司质量工艺标准开展了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其中为期一个多月的 “储运之光”网上知识问答活动,以适应现场,内容丰富、难度得当,吸引了超过80%的一线职工自愿参加。目前,该公司正在编辑的 《物流管理公司员工手册》,将质量规范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其中,对岗位行为规范做进一步规定,以更直观的表述使职工们明白应当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随着质量文化氛围的形成,职工的思想和道德素质不断提升,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共同的质量理念,去年下半年,针对少数职工对待收入分配的思想波动和过激言行,冷轧库乙班自发向全体职工发出倡议书,内容: “树正气、拒邪气”,坚持 “诚信、务实、团结、创新”的工作作风,弘扬不怕吃苦,敢于拼搏,迎难而上的长征精神,牢记 “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全局观念,倡导 “一言一行对企业负责,一举一动为客户着想”的质量行为,号召职工和企业 “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形成热烈反响。
在公司开展的不同专题的质量讨论、合理化建议征集、局域网上设立的质量论坛,处处都有职工们活跃的身影。由职工自发形成的QC小组,在公司质量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仅2006年就申报注册了37项成果,其中4项被列为武钢重点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达48万余元。
职工个人,特别是一线职工源于实践,主动思考,围绕质量工作改进出谋献策。如一线成品发货工李继光从实践中总结并最终以其命名的先进操作法——三元核对法,经推广后就使库区产品错发、漏发等差错大大减少。在实践中促成了职工质量管理认识的趋同。
“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直接维系着我们的饭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热爱产品质量就是热爱武钢的具体体现”则是凝聚公司员工落实质量措施的方向标;“一言一行对企业负责,一举一动为客户着想”正逐步成为公司员工的行动指南。直至这一切最终提炼为——“质量在我手中,客户在我心中”。而在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完成了第二次换版之后,我公司将质量方针确定为——“满足顾客期望、追求管理卓越、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物流效率”。用物流管理公司领导人的话来说, “物流管理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以人为本,质量优先,就是要根据客户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做好 ‘JIT’ (Just in time)服务,就是要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通过物流运作技能,不断满足客户的要求和期望,从而实现武钢钢材产品的增值,带动武钢钢材市场的拓展,最终实现企业、用户、社会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