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构建城市快速交通网
2007-9-24 10:0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老城区轴线道路交通改造是未来福州交通工作的重点之一。
《福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综合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出台,福州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系统、城市特色定位和城市发展时序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城市总体呈现“一轴、两片、六组团”的结构,相配套的“两纵三横”城市快速交通网将加快构建。
一轴、两片、六组团:拉开城市框架
福州现有城市空间布局主要局限于中心城区,形成单中心圈层式扩展的城市结构,造成空间拓展受限,核心职能、公共设施、人口、建筑的聚集密度过高,交通易堵塞,人居环境有所下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亟须拉开城市框架。根据《报告》,福州主城空间结构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采取弹性组团、轴向传递的渐进式发展模式。规划远期(2020年)形成“一城多组团”的结构,远景形成“一轴、两片、六组团”的总体布局结构。一轴:由老城区向滨海新区的城市拓展中轴线。两片:由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组成。六组团:包括闽侯组团、大学城组团、南屿—南通组团、青口汽车城组团、长安—琅岐组团、松下组团等卫星城。
福州市目前城市建设最火的是南台岛,该岛东部将逐步建成新的商务、物流及公共服务中心区。该区域重点依托高速铁路客运建设区域交通枢纽,以客流、物流转运和城市大宗货物贸易为发展方向,形成未来福州重要的客运集散中心及物流中心。
两纵三横:快速交通网引导城市布局
《报告》提出,在福州主城向外拓展中,应发挥交通设施引导城市功能迁移的作用,尤其要突出轨道交通和干道建设,借此引导城市开发。将沿城区发展轴建设由轨道交通、快速道路或多条平行干道及相配套的快速公交系统构成的复合型交通走廊,以加强东西轴向联系,缩短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城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目前,福州的快速交通主要以二环路、三环路为主,为支撑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今后要以中心城区、滨海新城区为节点,构建“两纵三横”T形轴向的城市快速通道系统。其中,“两纵”指贯穿南北,由东环城快速路、沿海大通道组成,成为联系新城与南北两翼组团间的快速通道;“三横”连通东西,由滨海新城快速路(机场第二通道)、机场高速路、新城区南侧快速路构成,使城区形成紧密的整体,营造“同城”效应。
轨道交通由主城范围内5条轨道交通线组成,进而强化组团间交通联系,并引导城区向东发展。
在铁路交通方面,《报告》提出,应建设铁路东线,提升滨海新城区功能,改善新城通达性。铁路方面,远期主城将形成“一主两副”三大客运枢纽。“一主”为火车南站,带动南台岛新区开发,适应福州城市向东发展的态势。“两副”为火车北站和位于长乐的火车东站。其中,火车北站主要为中心城区服务;火车东站则服务滨海新城区。
在老城区交通建设上,将更注重对轴线的控制。位于老福州中央的八一七路,不仅是城市地理空间的中轴线,也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轴线,在老城区交通建设上,将沿这条轴线延展,重新梳理、整合规划轴线两侧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形成文化集中、特色各异的文化圈层。
在城市发展时序上,近期要中心外迁、框架拉开。中远期则要壮大中心、延伸外围。当务之急是迅速提升南台岛的人气以推动城市新商务中心区建设,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将火车南站打造成为城市客运枢纽;在南台岛的中、东部地区,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形成新的房地产开发热点,打造成为中心区周边的“卧城”;通过新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使南台岛真正成为城市核心区;并持续疏解、更新旧城,拓展外围,发展滨海新区。在城市主要空间基本成型、城市综合实力大大提高的前提下,进行空间整合,逐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据悉,福州市作为福建省重要的交通枢纽,现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港口相结合,海陆空齐全,初具规模的多功能、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福州市已有外福铁路及福马铁路支线,目前在建福厦、温福两条沿海快速铁路,届时将使福州成为沿海地区重要枢纽;沈海、福银国道主干线、机场高速公路一期的建成,加上三条国道、四条省道和在建疏港公路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干线公路网络。福州港是我国水运主通道上的主枢纽港之一,基本形成以能源、原材料和国际集装箱运输为主,客货兼营、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