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Ⅲ重卡价格松动
2008-10-10 13:3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李卫卫
距离7月1日重卡由国Ⅱ向国Ⅲ标准切换已经过去了3个月。国内重卡因为成本的增加,价格也一度普涨。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Ⅲ重卡价格的上涨势头却突然出现了逆转。一股降价之风在业内悄然而起。
陕汽可谓是这股降价风潮中“领风气之先”的角色。进入9月份之后,其借助自己推出的第二代国Ⅲ重卡新品之机,首先针对国Ⅲ新品开展了额度高达1.4万~2万元的优惠;紧接着,江淮格尔发也高调宣布,其09款重卡新产品正式上市,价格较7月份下调1万~2万元。除了陕汽和江淮之外,福田欧曼也在近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优惠促销活动。
“如果说往年的优惠促销是以拉动销量增长为主要目的的话,那么,最近的这些降价活动就没有那么单纯了。像陕汽,一次优惠的幅度就达到1万多元,这样大的促销力度,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它可能是在跟先前被很多人称为‘假国Ⅲ’的EGR‘斗法’。因为EGR与共轨系统的价差恰恰也就在1万多~2万元。我觉得,陕汽可能是希望借助降价来缩减目前EGR发动机在价格上的绝对优势,在市场上展开绝地反击,以夺回被EGR抢走的市场份额。”作为旁观者,坦言并不会跟进此次降价风的一汽贸易总公司北京区域经理韩晓彬告诉记者。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也许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EGR究竟在国Ⅲ重卡市场上的杀伤力有多大?它何以让一些企业让如此大“利”来“搏杀”?
EGR一枝独秀?
其实,这几个月以来,围绕着高压共轨和EGR的种种“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被国内很多重卡企业视为实现国Ⅲ的主流技术路线,但是高压共轨在叫好声中却并没有真正“叫座”。与之相反,EGR却在标准切换后在市场上一路热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8月份,国Ⅲ标准切换两个月后,国内重卡销量同比下滑8.74%。但与此同时,中国重汽重卡整车以及底盘销量却大增,同比增速业内遥遥领先。有分析师认为,这足以证明重汽产品在排放标准升级中已抢占了市场先机。而重汽之所以能有如此不俗的表现,主要得益于其自主研发的EGR国Ⅲ重卡。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中国重汽销售到市场上的EGR重卡已经超过了1万辆。其中,仅7月~8月下旬销量就约为6000~7000辆。进入8月份后,中国重汽国Ⅲ车的订单更是大幅增加,这其中有70%都是EGR重卡订单。
这种市场形势,也让不少行业分析师对中国重汽下半年的销售状况有了极为乐观的估计。他们甚至将EGR称为目前国Ⅲ重卡市场的 “一枝独秀”。
引发行业跟风?
EGR的这种竞争优势,让很多重卡生产企业眼馋不已。虽然技术路线之争还未见分晓,但是在市场 “诱惑”面前,很多企业开始“跟风”。
首先是华菱重卡迅速作出响应,与重汽建立了发动机供应关系,并在市场上推出了自己搭载了重汽EGR发动机的国Ⅲ产品。接着,江淮格尔发也“如法炮制”:9月下旬,其EGR发动机重卡高调登场,成为继重汽、华菱后又一靠EGR和高压共轨“两条腿”打拼国Ⅲ时代的重卡企业。
而此前一直“专注”于高压共轨单一技术路线的潍柴,在看到EGR的市场前景之后也迅速反应,开始研发自己的EGR发动机。据报道,其EGR发动机已经在8月份研制成功。未来,将为陕汽、福田欧曼、北奔和上汽依维柯红岩等企业进行发动机的配套。
韩晓彬也透露,看到EGR的这种大势,一汽解放也准备拿出自己“封存”的EGR技术储备,相信在不久之后也可以杀入EGR国Ⅲ市场。
高压共轨被迫降价?
眼下看来,EGR的热销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但是,对于那些之前“押宝”在高压共轨的企业来说,在自己的EGR产品没有入市之前,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规划了许久的国Ⅲ市场份额就这样生生被EGR夺了去。所以,在质疑未果、跟进未成之时,他们必须选择更为有效的方式来与EGR进行对抗。而EGR比高压共轨系统便宜下来的1万多元,就被一些企业瞄准。于是,降价就成为他们此番 “抗争”的一个突破口。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压共轨之所以选择降价,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前,国内的国Ⅲ重卡市场完全被高压共轨技术所垄断。而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又完全被博世等少数几家外企掌握。手握主动权的这些企业在价格上始终不松口,致使国内高压共轨发动机的价格犹如铁板一块。但是,在中国重汽的EGR出现之后,高压共轨就有了竞争,而且与后者相比,前者的价格更便宜、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在这种压力之下,博世高压共轨系统的价格有了松动的迹象。但是,降价幅度极为有限,仅有几百元。
但业内人士认为,国Ⅲ排放标准实施以后,EGR裹携着价格优势迅速在市场上攻城略地,使高压共轨系统在市场上丧失了主动权。很多企业开始摒弃单纯的技术路线之争,着手开发EGR重卡。这必然会让原本想吃“独食”的博世高压共轨系统受到很大的市场冲击。未来,它很有可能会降低其系统的价格。
与此同时,在自己的EGR产品没有面市之前,很多企业也不想看着中国重汽或者其他重卡企业借EGR“吃独食”,在市场上抢占绝对的先机。为了给自己留有市场空间,他们也会通过降价促销从一定程度上抑制重汽E-GR的过快发展。
这样综合考虑之下,一些人士预计,在这种紧逼之下,高压共轨系统降价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而此次国Ⅲ重卡降价潮只是这种趋势的一种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