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现代服务业富民增收拉动力
2008-10-20 10: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即墨市沿海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商贸业比较发达,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和基础优势。为此,即墨市坚持把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农民增收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坚持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大项目投资拉动并举,着力建设了三大服务业聚集区。
一是在东部打造旅游度假和IT服务外包聚集区。立足东部滨海资源优势,即墨市规划建设了以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为特色的东部旅游度假区,先后投资21亿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累计引进了涉及总投资300多亿元的25个高端旅游度假项目,已有13个项目开工建设或投入运营,投入建设资金86亿元,东部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域承载力和吸引力迅速增强。其中,由香港中旅集团投资46亿元的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城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海洋温泉旅游度假项目,2010年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年可接纳游客280万人次。今年,即墨市又在鳌山沿滨海公路两侧规划建设了以鳌山软件园为代表的服务外包聚集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瞄准世界服务外包100强和国内新兴大型外包企业招商引资,已开工建设了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美国昌盛六英寸模拟晶圆封装测试线项目,3-5年内建成青岛市重要的服务外包及科研教育基地。东部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极大促进了东部各镇财政增收和当地20万农民增收致富。温泉旅游度假区自2005年实施开发建设以来,带动温泉镇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1300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6936万元,增长433%,预计2008年全镇财政收入可突破1亿元。旅游大项目的建成运营,还带来了就业空间的不断拓展和旅游服务业的迅速兴起,为当地农民增收搭建了新平台。目前,在温泉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已直接安置当地劳动力2700余人,带动发展交通、餐饮、商贸经营业户近千户,从事旅游业服务人员3200多人,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
二是在城区打造现代商贸和金融产业聚集区。市场商贸业是即墨市的传统优势。近年来,即墨市通过政府搭建载体,对外招商引资、对内激活民资、多元化投入,先后投资21.8亿元,建设了包括位居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第三位的服装市场、江北最大的小商品城、胶东最大的副食品批发市场在内的26处专业市场,以及利群、中百佳乐家等大型超市,去年完成市场交易额524亿元。其中,总投资23亿元、总规划面积130万平方米的中国即墨服装城,去年以来完成投资11亿元,建成了服装市场主体、客运中心、物流中心等,实现了服装市场的第四次搬迁扩建,建筑面积由6.5万平方米增加到27.1万平方米,并引进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成为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服装市场,预计全年交易额将达到110亿元,成为辐射山东、面向全国的服装物流集散基地。同时,引进建设了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台湾宝岛花园、10亿元的利群商业广场等现代商贸项目,打造了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商贸区和城市时尚消费区。市场商贸业的持续繁荣,为即墨市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带动发展起地产品加工企业4200多家,围绕市场从事运输、餐饮服务等三产人员达13万多人;吸引商业银行等11家金融部门在即墨设立分支机构,年底前还将有招商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落户即墨。
三是在西部胶济铁路沿线打造现代物流聚集区。充分发挥西部蓝村、南泉区域铁路和公路发达、占据重要货运枢纽的交通优势,着力引进建设大的物流企业,打造区域性陆路物流中心。目前,已引进建设了金世纪物流、金贸易货物流、济青水产品物流等现代物流项目。其中落户南泉镇的总投资24亿元的金世纪物流商贸城项目,一期已投资3.4亿元,建成了拥有400多家钢材交易企业的钢材交易市场和两条铁路专用线,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江北最大的钢材交易中心和全国钢材信息服务中心。钢材交易市场的建成运营,今年可为南泉镇新增税收3000多万元以上,并带动当地先进制造业、零售业发展,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特色产业强镇与富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总投资2亿元的济青水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已建成冷藏库容5万吨,全部建成后冷藏总库容将达15万吨,形成全省最大的水产品物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