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腿公司”有今天没未来?
2008-10-20 10:1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排长队缴费很花时间?孩子放学没人接很苦恼?给女孩送花很不好意思?给人道歉觉得很尴尬?如果你有以上的麻烦,可以花点小钱,找“跑腿公司”代办。这是一门新兴的行业,诞生不过两三年,“有事您动嘴,办事我跑腿”,是他们的服务宗旨。
但另一方面,跑腿业务也有新兴行业都有的难处,在遇到发展瓶颈后,它长期未能突破,陷入窘境。用网络潮语说,其处境有点“囧”。其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又面临哪些困难?让我们走进“跑腿行业”。
本版撰文 唐骋华
“跑腿”众生相
【辛劳】
排队为客户挂号
凌晨3点,医院空荡荡、黑漆漆,除了急诊室,其他角落都陷入寂静。挂号窗口全部关闭,要过4小时,它们才会再度“苏醒”。老张却在窗口前,站了七八分钟。住宿宝山的他,3点不到出门,换乘两辆夜宵车,才抵达位于市中心的医院。不过,老张不是为自己或家人来挂号,他是沪上某跑腿公司的业务员,“代挂号”属于其业务范围。
老张排在首位。天亮后,当客户拿到专家门诊的号,肯定会觉得这50元“代挂费”值。老张有些得意。因此,他丝毫没想坐下来小憩一会。天晓得什么时候,同行就会出现,不能让他们抢去“头功”。
早起对老张不构成麻烦,唯一让他略感恐惧的是上海的冬天,凌晨那股“阴到骨头里的冷”,常常令这个习惯干冷的山东汉子,瑟瑟发抖。这倒罢了,更恼的是客户失约——有的忽然来电要求改期;有的甚至蒸发。无论摊上哪种情况,都意味着四五个小时的精力打了水漂。
今天很顺利。几乎和挂号窗口打开前后脚,客户就来了。辛苦没白费,老张很开心。
【甜蜜】
完成“七夕策划”
今年七夕节的那次“完美策划”,小张现在依然印象深刻。
七夕前两个周,小张任职的某跑腿公司接到了林先生的电话,他想在七夕向恋爱3年的女友求婚。林先生是高级白领,创意、资金都不缺,独缺帮手——自己做吧,工程浩大;请朋友吧,不好意思;可有什么公司做这种业务呢?正为难,朋友推荐了跑腿公司,建议他试试看
小张的任务,就是帮助落实林先生的尝试。照林先生的策划,七夕当晚,自己先和女友烛光晚餐,接着送她回家。到大楼底下时,楼内居民忽然将家中的灯打开,一面横幅从天而降……定订制横幅不难,问题是这样做会否违规?小张特意询问了当地居委会、派出所,得到谅解。接下来是说服居民,为了顺利,小张特意请出居委会里热情的老大妈压阵,带着林先生准备的小礼物,挨家挨户拜访了6层楼的24户人家。“花了3天才全部通知到,费尽口舌,天又热,我喝掉整整16瓶矿泉水!”好在多数人表示配合。小张还不放心,又多次回访,叮嘱他们保密。
七夕当晚,一切按部就班。晚10点14分,小张收到林先生的短信。1分钟后,大楼瞬间被点亮,守候在6楼楼顶的他,放下横幅,璀璨灯火下,“某某我爱你嫁给我吧”熠熠生辉。那一刻,小张都感觉十分甜蜜,“这是我做的最漂亮的一桩业务。”“漂亮”两字,他咬得很重。
【委屈】
被对方喊“给我滚!”
邢飞做过的最古怪业务,是“替人道歉”。
两家小公司发生纠纷,法院判被告向原告当面道歉。被告既不敢抗拒法院裁定,又不愿“丢人现眼”,便找到了跑腿公司,要求替自己向对方道歉。接到业务后,邢飞风尘仆仆地找到原告,满以为凭借认错的态度、诚恳的话语会打动对方。不料获悉来意后,年轻气盛的小老板顿时火冒三丈:“我不接受这种形式的道歉,没有丝毫诚意!”激愤处,他还冲邢飞喊:“你给我滚!”
尽管来自农村,但由于排行最小,又是家中唯一的男孩,邢飞也可谓“三千宠爱集一身”,从没被人指着鼻子骂过,火气自然“蹭蹭”直往上蹿。可他终究忍住了,骑上二手自行车,默默离开。“工作中遇到委屈,只好烂在肚里。”他知道,生存的艰难。
“跑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现状】
多数跑腿公司很“囧”
帮人完成求爱策划、替人道歉等业务,是传统快递公司、物流公司所无法做到的,跑腿公司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应运而生,获得了一定的业务量。不过,如此“另类”的业务毕竟太过冷门,可遇不可求,很难靠它们撑起主营收入。而矛盾的是,那些常规业务已经有了专门的公司,根深叶茂,跑腿公司和他们竞争,劣势尽显。
像老张和小张所在的跑腿公司,安装健身器材成了“救命稻草”。“其他如代发货、代办证件、搬运货物等,算主要收入。”老张介绍,即便如此,生存依然艰辛。健身器材一般由销售方负责安装,所以请跑腿公司的客户很少,小张最多被叫去做辅助工作。搬场也一样,说好听点是“弥补物流公司的不足”,说穿了,就是去打下手。夹缝中捞业务,收费之低,可想而知。
跑腿公司的优势项目也遇到问题。因为不相信黄牛,请跑腿公司代挂号、代买车票本来很红火。但这种做法本身,就让跑腿公司背上了“黄牛”之嫌。据某跑腿公司老板刘海光说,外地某跑腿公司的业务员,因代买车票超5000元,被警方当“黄牛”刑拘。
据统计,目前沪上“跑腿公司”约有10家。然而现有业务不挣钱,挣钱的业务难开展,大量跑腿公司没办多久便关张;尚在维持的,境遇也很“囧”。
【往昔】
曾经满怀希望期待
老张可没想过会遭遇那样“囧”。他原供职于山东梁山县某机关,每月四五百块的工资勉强够养家糊口,他不甘心,来上海,踏入跑腿公司。公司由两名大学生创办,起初大家热情高涨,带着梦想东奔西跑,老张还将小张带入行。
同样梦想着的还有邢飞。他来自农村,相信勤劳、踏实能收获幸福。“但我念过高中,比一般打工仔眼光更长远。”因此,跑腿公司招人时他略作考虑,就应聘了。“这是新兴行业,能提供差异性服务,有前途。”凭借从财经节目里听来的一鳞半爪,邢飞成了“跑腿业务员”。
也是2006年,做通讯器材的刘海光,深感商家与客户之间衔接不够完善,萌生了办“帮忙公司”的念头。得知“跑腿公司”这个名目后,他毫不犹豫地注册,自任老板。他接到的第一笔业务是单飞杭州,为客户拿东西。因路上耽搁可能误点,刘海光不惜打车,终于按时交接。对这笔计划外的车费,他本不抱希望,客户却主动加了100元,这很让他欣喜,对“跑腿”充满信心。
【未来】
期待转型抑或等待
然而,梦想的轮子被现实的轨道卡住了。“前途渺茫。”谈起跑腿行业,老张叹口气。他初入公司时,创始的两个大学生,已经走了一个。“他们大学毕业,凭美好的规划办了公司,却做不出来。”半年前,另一个也走了,如今只剩下老张、小张等五六人。
老张的想法是逐步转型,变成快递公司或搬场公司。小张则更为郁闷。他之前就在健身器材公司做,觉得太枯燥,才跳槽的,没料想又回到了起点。
刘海光也回到了起点,他的公司,又做起了通讯器材销售。至于跑腿业务,有的话就做两笔,没有的话就搁着。不过刘海光表示,自己还会继续等待,在低谷中,他坚信“跑腿”的兴盛是大趋势,尽管拐点何时出现仍未可知。
对话
青年报:跑腿公司的业务项目有哪些,现状如何?
刘海光:很广泛,像代办执照、代排队挂号、代缴水电费、代送鲜花等等。有的项目有季节性,如逢年过节特别是情人节,要送鲜花的很多,我们常常一天能做20多笔。冬天代挂号的比较多。跑外地业务苏浙比较多,他们比较强调“金钱换时间”嘛。但总体业务量不多,我们公司主要也不靠这个。
青年报:你认为瓶颈在哪里?
刘海光:首先是高端和低端的矛盾。客户往往以为我们能帮助解决一些高层次的问题,但事实上,“跑腿”这两个字决定了,其层面是低端的,从我上面列举的几个业务,就能看清楚这点。期望值太高,就带来失望。其次,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比较乱。当然,我相信市场是有需求的,假以时日,跑腿会兴盛的。
专家视点
针对跑腿公司这一新兴行业面临的窘境,作者专访了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顾晓鸣。
顾教授认为,营销需要细致分析,光靠想象不行,盲目跟进更不行。“像‘跑腿’,你凭空想象:现在人们有钱了,有些事不想自己做,宁愿花钱雇人。看上去蛮有道理,但究竟能否做,不一定。前不久我参加了某旅游纪念品的研讨会,我指出,为什么那么多纪念品卖不掉?因为它们是凭空想象的,其实市场并没有这个需要。从主观的想象,到产品的形成,再到投入市场,进行营销,是整个链条,营销链不完善,意味着主观想象无法落实为商品,当然不会成功。”
不过顾晓鸣教授也表示:“毕竟市场对‘跑腿’还是有需求的,但还没做好准备。在低迷的情况下,再坚持坚持,说不定会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