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眉之急,不锈钢市场等谁来救?
2008-10-24 1:1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世峰
时至今日,面对国内市场不锈钢价的深度下挫,以及因镍基不锈钢价格风向标的LME镍价的疯狂下跌,市场内部积蓄的恐慌气氛更加浓烈,然此时此刻行业内部仍旧没有“救市”的政策出台,甚至有业者坦言如若钢厂没有积极的政策出台,钢价继续下跌是必然的,这将使得整个不锈钢价格体系彻底崩溃。
自8月底至9月中旬镍价短暂的企稳后再次夭折开始,国内市场304/2B 2mm不锈钢卷销售价格已由26000元/吨以上跌至目前的22000元/吨附近,跌幅达4000元/吨以上,此间作为镍基不锈钢价格走向风向标的镍价也由9月份中旬时间的18000美元/吨跌至目前的13000美元/吨附近,跌幅甚至赶超镍基不锈钢市场售价。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国内主要不锈钢生产商10月份期货价格政策迟迟未能出台,对于外界的解释意见便是 “期货价格已毫无参考意义”,或是 “价格调整跟不上市场跌价的节奏”,然而更多的不锈钢生产商已经乐衷于通过现货政策进行产品的销售。表面上虽然还有一个期货政策的幌子挂着,但采取的实际结算价格却是根据市场销售价格来制定的,现货市场的销售价格与期货价格在目前的形势下必须是倒挂的,为求保证产品的正常流通,钢厂方面心甘情愿给予亏损的贸易商一定数额的补贴。
“现货政策”与 “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 “期货政策”的本身具备的指导意义近乎丧失。以9月份304/2B 2mm卷28600元/吨的期货基价看,按照目前市价22000元/吨的实际行情,二者倒挂4000元/吨,市场预期钢厂方面会大幅下调盘价,但目前整个市场价格完全处于下跌通道中,钢厂方面担忧即便是将价格调整至市场水平也不能使期货价恢复本身的意义,因为本身的价格执行就是属于一种变相的。除非钢厂方面给予市场一种声音,告之如果将期货价格下调至钢厂所能够承受的成本底细,钢厂方面将不再给予销售商的亏损补贴。然而,这会加剧销售与钢厂之间的矛盾,甚至会直接导致销售商订单的热情锐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料至成品需要周转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钢厂实际可承受的成本底线不会低于市场目前的价格水平,因此即便给予这样的一个调整幅度,销售商可能仍然不会满意,问题其实也就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面对这样的矛盾,钢厂方面索性期货政策拖延不出,但目前 “补贴政策”与 “现货政策”同样使钢厂方面遭受着直接与间接的亏损。对于市场而言,惟一能够化解库存贬值危机的措施便是在于 “尽可能少的订货”、“尽可能快的出货”,这就直接导致了在看空的情绪影响下肆意的压低市场价格抛售手中存货,一方面或许能够换取最大限度的期货亏损补贴,另一方面便是尽可能小的保证现货亏损降至最低。
由此看来,在目前的形势下,市场销售商在此间承受的风险能够迅速的通过价格竞争来层层降低,然而钢厂方面如果也依照去做,不断的放低销售的现货价格,且不说是不是在乎亏损,直接导致的将是将市场价格推至更低,再不会有销售商愿意在此间去带头喊出 “稳价”的口号,那么整个价格体系的崩溃也就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面对跌价的行情,钢厂方面如不能安抚好分销商的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其产品的销售通路,加剧后期的亏损风险,尤其是部分对于分销商依赖度仍然较大的钢厂,在这样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尴尬的局面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分销商不愿意就此倒下,但一旦孤注一掷真的放手钢厂了,那么钢厂渠道的建立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钢厂方面目前的被动与尴尬,或者说不敢出台强硬的救市政策似乎也在掂量目前的局势。
无独有偶,除部分钢厂削减产量或者保持产量的平稳外,少部分的钢厂甚至产量在目前仍然有提升的势头,这让市场投资者以及竞争对手摸不着头脑。产量的提升或削减是各钢厂的一个投资策略,但这也可以看出增长的这部分钢厂在目前的行情下将会更加依赖于分销商,对于后期政策的调整也就会相对慎之又慎。
有钢厂人士坦言,钢厂方面对于目前的市场并不是完全的放纵,但出台的政策却又不能过激,与此同时对于目前的原料以及销售市场的价格走势委实难以把握,因此只得说 “等等吧”、 “再看一看”。
金融危机之火已经由华尔街烧到了欧洲,亚洲国家担忧引火上身已经出台了诸多的调控政策,中国政府也在昨日出台政策下调 “三率”,且不论危机之火是不是已经烧到了亚洲或者中国,但目前国内市场的跌价之火已经越来越旺,市场、钢厂还要等待火烧眉毛了才会有所 “救市”举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