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交通资讯

如皋:大步迈向桥港新时代

2008-10-24 17: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金秋十月,走进如皋港区,江上万吨巨轮汽笛长鸣、穿梭往来,岸边塔吊林立、机器隆隆,到处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一座现代化港城正在昔日的荒滩苇荡上快速崛起。 
  临江而立,西边京沪通道江阴大桥、东边沿海通道苏通大桥清晰可见,如同如皋港区极速起飞的两个张开的翅膀。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满怀激情地说,如皋沿江大开发充分发挥“第一增长极”辐射作用,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持续腾飞,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5年来,如皋生产总值增长了2.5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25倍,全部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6.2倍,财政收入增长了4.1倍。仅仅5年时间,地区生产总值由全省的第22名上升到第16名;到账外资由全省第36名上升到第2名;财政收入由全省的第24名上升到15名,一举跃入苏中前列,全面进入南通第一方阵,不少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在国家统计局百强县评比中,如皋比4年前的位次前移了118位。如今,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和如皋港国家一类口岸的即将开放,如皋正大步迈向桥港新时代。
  进入桥港新时代,抢占新起飞的黄金跑道
  巡视我省(江苏省)800里沿江,如皋扼长江出海口,南临苏州,东望上海,拥有48公里的江岸线,其中钻石级岸线20.2公里,是长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江阴大桥、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更是拉近了如皋与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如皋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新一轮沿江开发的战略部署。如皋市委、市政府果断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喊出了“一年大变、三年突变、五年巨变、八年再建一个新如皋”的响亮口号,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打响了一场气势磅礴的沿江开发大会战。一幅幅壮美画卷在昔日的茫茫芦苇荡上奇迹般涌现:如港新城区建设初露雄姿;国家一级开放口岸开港在即;临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生态养生园活力迸发。5年来,如皋在沿江地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70多亿元,开通了张汽渡、如港一级公路、环岛公路等交通设施,构筑了快速、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为如皋沿江开发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载体。如皋港区建成15万吨码头2座,5万吨码头10座,业已形成6000万吨的吞吐能力,在建5万吨码头10座,千吨级码头24座,到2010年将步入亿吨大港的行列。这里真正成为了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一条承载如皋新起飞的黄金跑道跃然眼前!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桥港新时代的到来,如皋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为如皋下一轮持续发展腾飞构画出以实现三大目标为奋进方位的壮美蓝图,这就是勇当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勇当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勇当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
  争当“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就是要三步并作两步走,经济总量更上新台阶。就是要在全省争先进位的比拼中跳跃式前移,综合实力进入第一方阵;争当“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就是区域经济结构全面优化,增长方式全面升级。就是要以“好”推动“快”,以“快”提升“好”,通过持续腾飞跻身江北各县(市)前列;争当“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就是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进而激发更大的发展热情,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循环,就是要让如皋以独特和谐的发展模式,在苏中地区脱颖而出,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水边高地”。
  进入桥港新时代,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
  进入桥港新时代,如皋沿江迅速成为世界朝阳产业集聚的热土。
  如皋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着力提升沿江产业集聚度。5年累计到账外资19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金460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实现到账外资6.2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54.2亿元,分别达2003同期的97.6倍和9.1倍。建成亿元以上项目34个、超亿美元项目9个,初步形成了以投资近百亿的熔盛造船和海工平台为代表的船舶修造及配套,投资2.5亿美元的德源高科为代表的精细化工,投资300亿元沙钢冶金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项目和投资1.2亿美元的公用码头为代表的现代物流等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目前,全市各镇(区)主动融入沿江大开发,接受沿江地区优势产业的辐射,通过大规划、大园区、大企业、大产业、大市场,带动了产业集聚、项目集群、企业集约不断加快,逐步形成了更符合产业政策、更富有如皋特色、更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总投资达100亿元的熔盛重工巨轮“靠泊”如皋沿江,是如皋港开发的神来之笔和标志性重特大项目。2005年10月28日熔盛重工在长满芦苇的荒滩打下了第一根桩,4个月后签订首批国际订单,打下第一根桩后的28个月,船厂还未建好,首制船实现交付,这样的速度让世界同行目瞪口呆。短短的三年时间,熔盛重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世界造船史上的一个奇迹。如今,熔盛重工已形成500万吨的造船能力,跻身世界造船业前20强,中国造船前三强,位居中国民营造船企业第一位,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级造船基地。
  目前,沿江地区产业集聚初具规模,优势显著,以熔盛重工、德源高科、沙钢集团、中铁山桥、日本森松、江南重工、华电项目、信宝风力等为代表的一批旗舰型、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大企业、大公司正在迅猛发展,并在省内、长三角乃至全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船舶制造及配套、汽车及轮胎等配件、石油及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高端化,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电离电器等新兴产业规模化,机械、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品牌化快速推进,“中国船舶工业第一城”、“钢铁物流第一城”、“中国肠衣城”、“液压机之乡”和“太阳能电动车之乡”等品牌不断做大做强。据统计,2007年沿江地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9万个,是2002年的4倍,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002年的8.5倍。
  进入桥港新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新示范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如皋在沿江开发过程中,始终将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以人为本,做到发展的成果普惠人民,着力把如皋港区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新示范。
  5年来,如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面貌巨变。规划11.8平方公里的港口新城,起步区5.76平方公里的建设框架全面拉开,现代化港口城市初具规模。未来海岸、海港新城等50多万平方米商业房地产开工建设;海关联检大楼、公安、地税、工商等行政配套工程即将竣工;汽车站、港城实验学校、如皋技师学院、如皋港人民医院等交通、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设;江苏省沿江开发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落户沿江;移动、电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全面到位;商务酒店、商务公寓、农贸市场等生活配套工程全面竣工。到2010年港口城市人口将达到10万人以上。
  在港口新城建设过程中,如皋始终将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等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兴建了130万平方米的农民居民楼,通过安置房建设、拆迁补偿、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以城市住房换宅基地、社保换承包地等方式,40%左右的农民实现聚居,整理土地4000多亩,既维护了失地农民的权益,又拓展了发展空间。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如皋在全省率先实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保合一”,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实行农民养老保险贴补政策,在南通市率先实行大病救助和失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实现了规模企业用工必保、失地农民即征即保、农村五保应保尽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帮扶体系不断完善。三个“率先”折射出了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天堑变通途,荒滩成港城。随着苏通大桥通车,如皋正在全方位融入上海1.5小时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大桥时代”,真正成为了上海的卫星城、后花园,同城效应日益明显,接轨上海步伐不断加快,“北上海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随着如皋港国家一类口岸的开放,如皋发展全面进入“大港时代”,科学超前的发展规划、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通江达海的深水港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如皋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如皋经济社会真正进入了持久腾飞的新阶段。进入大桥、大港新时代的如皋,必定将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再创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的奇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