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钢市“红色”是否可期
2008-10-7 11:1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讯(记者李志军)截至10月6日收盘,钢铁股紧跟暴跌的煤炭股等第一军团位居第二军团,其中宝钢跌幅超过5%。
这是 “十一”长假后的第一天,钢市在错过 “金九”后,希望在 “银十”飘红,开市后的大跌把人们的美好愿望击碎。固然,股市下跌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关联较大,但从微观来讲,这也反映出了多日萎靡的钢市难见起色。钢市能否在金秋十月一举改变近两月的跌跌不休?
减产 利剑出鞘
减产对于企业,是不得已而为之,而限产对于市场,是短期内保持市场价格的有效手段。
针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和钢铁企业经营状况,9月29日,河北钢铁集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安钢等大钢厂共聚河北邯郸,对当前钢市及企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此次会议上,重点讨论的是如何应对一路下跌的市场趋势,其中除了减产以外,还有消化库存、加强企业之间的高层信息交流、实行以销定产等策略及应对办法。
而众多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大钢厂联手减产20%。 “利剑”已出鞘,只需观其成效。实际上,除了减产、限产这些所谓的硬性手段以外,钢铁生产企业应趁此机会,从企业内部着手,提高创新水平,进行降低生产成本等软指标的升级换代。如此,变不利为有利,软硬结合,也许能达到企业想要的效果。 (相关评论见今日2版)
成本需求双面夹击
中钢协的数据显示,钢企成本逐月上升,前7个月同比上涨60%,月达到70%,涨幅进一步扩大。而国内钢材需求同比增幅上半年增长13%,至7、8月份则降至6%。由此,钢市面临成本上升与需求减弱的双重夹击,其困境不言而喻。
而近日原材料的价格下跌,照常理应该对钢企是好消息,而此次恰恰相反,原材料价格的下行却成为了钢价继续跌势的助推器。据新华网提供的数据:近日,国内铁精粉市场整体运行低迷,部分地区铁精粉报价大幅下滑,成交情况没有明显好转。唐山地区铁精粉(66%干基含税)价格为每吨1050元,较前期下跌180元。除此之外,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也是一跌再跌,这让业内人士充分体味了市场的变化莫测。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国内需求下降,钢价跌势未减,而原燃料价格走低又进一步助推新一轮钢价下跌。在巨大的亏损压力下, “减产保价”已经成为很多钢厂的 “保命牌”。然而这其中也不乏理性的声音:如果市场价格企稳,钢厂很可能会增加产量。但无论如何,金秋十月钢市要想迎来 “艳阳天”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