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发展与政策论文

关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考

2008-10-8 1: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所谓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在中国的语境下实际上是一种产业发展导向或者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其核心是一个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 
    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概念,是一个中国语境下的概念,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和理论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策研究咨询部门之间对此也没有达成统一的定义和认识。各种讨论和论证,对现代产业体系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笔者认为,从学科研究的角度,产业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加上“现代”二字,是表示了对产业体系的一种带有价值标准判断的取舍。现代产业体系可以认为是产业体系的一个集合或者子类,即被纳入“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那些产业,应该具有更多的“现代元素”。从中国理论界和政策研究界讨论的情况看,这些元素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的理念,符合“两高两低一自主”特征的各类产业。由于各地区的情况不一样,现代产业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也未必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那些内容并不一致的可能带有地方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都应该是有助于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两型社会”理念,并能够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体系的东西。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比较 
    目前还没有检索到国际上系统阐述所谓现代产业体系的文献。在产业经济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很年轻,是“现代”或“当代”的)的学科理论中,也没有一个“现代产业体系”的专有概念。因为即便是比较“古老”的三次产业分类,也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而在二战以后才流行的。只要是“产业体系”,多少都有一点“现代”的意义在那里。这和“工业化”是一个意思。因为工业化就等于现代化。这是从学理方面的分析。国内提出“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实际出于决策层指导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并非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是带有一种理想的观念取向的表现方式,即突出了产业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联系,是对“新型工业化”理念的补充和发展。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讨论问题,现实的做法是把发达国家现有的产业体系拿来作比较。从发展的阶段来说,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应该是比较“现代”的,对中国许多地方来说,甚至是“超现代”的。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而在第三产业中,包括金融及其中介服务业、文化传媒出版影视新闻广告等文化信息服务业、行政服务等在内的生产服务性产业的比重在50%以上或左右,如果加上运输通信等,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就更大。 
    当然,也应看到,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尽管在本国的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绝对量并不小,科技含量更高。如美国的工业比重尽管只有16%,但产业的科技含量是非常高的,因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基本都转移出去了,从数量上看,美国工业绝对值也有近2万亿美元(19929亿美元,2005年),远高于中国的1.4万亿美元(2005年,按1:7汇率计算)的数值,如果以人均水平计算,差距就更大。 
    由此可见,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现代产业体系是一种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占较大比例,而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体系。 
    从政府视角来看,发达国家的政府在引导产业发展时推行的政策及其导向,可能对我们认识“现代产业体系”,或者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业政策的导向会有所启示。 
    一般来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政府不太干预产业的发展,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是企业集合,企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基本依赖微观主体的决策。日本作为后发的市场经济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浓郁东方官僚文化特征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比较多采用了政府指导和干预的方法,产业政策作为产业经济学的专用概念也来自日本。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以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时候,就提出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的概念。日本的概念是,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重化工业型的产业结构要继续升级,就是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那么,什么是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呢?日本经济学家认为,这主要指以知识活动集约度高的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在工业化的后期,即所谓的知识发展阶段,技术进步主要依靠知识主导的活动,知识主导的活动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这主要是指研究与开发活动、设计和造型活动、基于专业知识的咨询决策活动以及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特征是需要高度的知识和经验等能力。(鹤田俊正、伊藤元重《日本产业结构论》,2001年)。在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中,主要有四类产业:一是研究与开发产业,包括:计算机、机器人、集成电路、原子能及其相关产业、生物工程等;二是深度加工组装产业,包括通信机械、办公机械、数控机械、环保机械、教育机械、高级加工生产线等;三是时尚产业,包括高级时装、高级家具、高级音像制品、住宅用自动控制产品、其他电子机器等;四是知识服务产业,包括:信息处理服务、系统工程、远程教育及其关联产业、软件产业等。这基本就是一个先进制造业加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 
    发达国家近年来的产业进步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对创意产业的推崇。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根据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2001年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当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磅,占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在澳大利亚,1999年创意产业已占GDP的3.3%,就业人数34.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3.7%。香港半官方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于2002年9月5日公布了首份题为《香港的创意产业》的研究报告显示,直至2002年3月为止,香港创意产业聘用了9万余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3.7%;创意产业在2000年的出口总值达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3.1%;同年,创意产业产值为250亿港元,约占香港本地产值2%。其它在创意产业领域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新加坡、日本、德国、韩国、台湾、法国、澳门等。
二、杭州如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笔者认为,所谓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在中国的语境下实际上是一种产业发展导向或者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其核心是一个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提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杭州现代产业体系,这和国家提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应该有所区别,即它不应该是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拷贝版或者缩小版,而应该是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体系的基本功能在本质上就是产业分工的架构,其在空间上的表现就是地区分工。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在前列的长三角地区,各次区域、各城市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发挥资源要素的差异化和互补优势,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差别化发展的格局。 
    因此,在构建杭州现代产业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1)吻合杭州的比较优势和已经形成的区域竞争优势,并且能够和杭州业已形成的区域竞争优势形成正向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2)有助于杭州城市功能定位的实现和完善;(3)有利于杭州住民的福利改善;(4)有利于提升杭州城市竞争力;(5)有利于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6)有利于长三角区域分工的推进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由此规定,杭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创新性。创新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特征,创新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推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把创新摆在第一位,通过理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多维度的创新来化解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实现发展的目标。 
    ——知识性。知识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资源特征,知识集约是杭州的资源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的发展新阶段,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新知识向产业渗透的进程将日益加快,知识主导的活动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技术进步主要依靠知识主导的活动,由此可见,杭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定要突出知识的作用,大力发展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产业。 
    ——开放性。开放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效能特征,开放性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只有开放才能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只有开放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差别化竞争优势的形成。在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杭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本身就要求更深、更广地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跳出杭州发展杭州”,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作用,形成“集聚”和“扩散”的动态平衡发展局面,加快传统产业的转移,加快新兴产业的集聚,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共兴。 
    ——融合性。融合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特征,也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这种融合首先是表现在信息技术对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内的所有产业的渗透和嵌入;其次是服务业对工业、农业的融合和渗透,从产业的发展到产业链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以及农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第三是各产业内部更低层次部门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第四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文化为基本元素的软资源的投入将成为创新的主要源泉和产业发展主要动力,如品牌价值提升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集聚性。集聚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空间特征。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产业空间结构调整的过程,基于产业链的联系、运输成本的节约、公共设施成本的分摊、信息沟通的便捷和包括技术扩散效应和学习效应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正的外部性使得集群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城市发展本身就提供了一种集聚经济的空间载体,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打造都市圈,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载体,是杭州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现代产业体系标志性特征。高质量、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两高两低)是现代产业体系必然要求。杭州作为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产业发展必须强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力争做到制造业所提供的产品全寿命周期少污染和无污染、资源低耗及可回收和循环利用,用最小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来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杭州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杭州特别提出要生态环境立市,发展生态农业和杭州的城市定位非常吻合,也有利于突出发挥杭州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有一种说法叫发展都市型农业,但笔者认为可能还是生态农业更准确。因为现代城市和传统城市不一样,现代城市是网络化城市,传统城市那种市区发展工商业,市郊发展农业的空间结构已经不再存在。城郊更可能是制造业的集聚地,也可能是居住区。农业发展主要还是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导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产品的需求会日益增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取向也会趋向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生态农业必将同时是效能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也是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是大农业的概念,包括林业、水产业和养殖业。生态农业的意思是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导向的农业。杭州市的国土面积比上海还大,有许多空间是适宜发展生态农业的。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必不可少的。在日本,杭州的友好城市——东京附近的静冈是日本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城市同时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世界和中国的许多城市的发展绩效都表明,如果不是特大核心城市(中国,如上海、北京、香港这样三大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而是特大核心城市周边的二级城市,那么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形成区域产业分工和错位竞争的重要途径。杭州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点在于发展IT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发展先进技术的装备制造业。 
    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休闲旅游、网络商务、金融产业、交通物流、科学研究、信息通信、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产业,打造杭州成为国际休闲旅游中心、网络商务中心、中国的民营企业总部基地,长三角南翼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金融产业中心等。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横跨二三次产业的新兴产业,杭州的知识储备、人文环境、产业配套,要素资源和政府能力都是非常适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在发展一、二、三次产业之外特别强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构建杭州现代产业体系的城市特征并没有学理上和逻辑上的障碍,虽然它不是和以上三个产业并列的一个产业,其所包含的部门类别大多可以被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部门所覆盖,但是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之一,是要突出显示杭州现代产业体系的个性特征,显示这一产业的发展性和将来性(上海的建设“四个中心”,经济中心和其他三个中心也并不是并列的概念)。 
    积极推进空间结构调整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形成,高能量、紧联系的杭州都市圈是杭州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空间架构。杭州市的产业发展,必须实现这样一种愿景:在产业结构上,实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以及生态农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和互动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就是通过产业培育和产业转移,实现现代服务业在主城区的集聚和先进制造业和生态农业在周边地区的集聚。 
    继续加强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产业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生态文明圈,使包括杭州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陈建军 
    (作者为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