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潮”如瘟疫般蔓延 珠三角地区或将改变整个产业链条
2008-11-1 12:3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0月30日消息,在金融风暴席卷世界的背景下,最近珠三角地区刮起了倒闭潮,小到几十人的手工厂,大到5、6千人的大厂,几乎都在一夜崩塌,“倒闭潮”如今在整个珠三角地区就像瘟疫一样传播,搞得人人自危,难道这场“倒闭”的潮水真的将淹没整个珠三角?
倒闭潮的两位“先锋”
在这场倒闭潮中,我们最早听到的大厂倒闭应该是深圳百灵达工厂,百灵达工厂主要从事小家电代工业务,主要面向“欧美、澳洲、中东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其核心资产,正是位于深圳宝安的这家工厂。
据报道,百灵达深圳工厂过去数月经营持续出现亏损,而且近期金融动荡,公司难以取得银行融资或其他融资途径,并且其向当地政府租借的物业,也将于10月31日到期,种种原因百灵达最终选择了清盘退出。
其次,在这场“倒闭潮”中的另外一位的主角就是合俊,被误传为“全球最大玩具代工企业”的合俊,再加上被媒体将其与“美国金融危机”联系起来,有6500名工人的合俊玩具厂倒闭立马成为各大媒体头条,各地媒体记者蜂拥而至东莞市樟木头镇。
合俊的倒闭是否完全是金融风暴的冲击造成,记者就此采访了一名与合俊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供货商,据他所说其实合俊内部管理混乱的迹象在2年前就已经显现,此外,资金链紧张、跨行业发展、盲目扩张都是祸根。合俊的倒闭似乎只是个别现象,不过周围为其服务代工的小厂商也跟着遭殃,真可谓是“倒了一个,死掉一大片”。
谁将是下一个倒下的?
过去一周,内地港企不断出现倒闭,并正在波及大型企业。有报道称,仅10月份上中旬,就有近50家香港企业申请破产清盘,其中既包括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也有像合俊集团、百灵达这样的上市公司,行业涉及制造、零售、饮食和物流等。
“今年春节时,香港商会曾经估计,今年将有上万家香港企业倒闭,我们还感到过于忧虑了。”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说:“但现在看来,这仅仅是‘倒闭潮’的开始。”
香港工业总会兼珠三角工业协会副主席刘展灏曾指出,近两年,珠江三角洲的港资企业全球经营环境越来越恶化。
“近年来,加工贸易、新劳动合同法、环保条例等新政策频频推出,以及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加上人民币升值,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港商出口海外市场的订单,已大幅回落与萎缩。”
“我认为,这些企业出现问题,金融海啸仅仅是导火索,而不是主要原因。”中大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分析指出,“这跟倒闭企业的经营问题密切相关。”
刘展灏表示,港企未来要加快转型升级,否则会有更多港商将面临倒闭危机。
珠三角地区或将改变产业链条
事实上,占据着地理优势的珠三角地区,珠江东岸城市群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改革开放30年至今,珠三角地区的几个重要地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深圳从低端制造业做起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东莞、惠州群聚了台资电脑资讯产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IT制造基地之一。如今,在全球大经济环境不理想的格局下,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土地等成本廉价的优势貌似已经不在灵光。近两年来,外资企业开始陆续迁往内地、越南等成本洼地,未来的东莞、未来的珠江东岸城市群该何去何从?
"东莞-深圳-香港,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密切相连,更为重要的是一条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在珠江东岸的这条产业链条上,东莞是制造基地和工厂、深圳是物流和相关服务的中枢、香港则是对外贸易的大门---东莞制造的产品经过深圳,从香港走向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莞深港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参与世界制造业的竞争。
然而在内外交迫的形势下,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东莞决定改变当前产业格局,变更为高新科技产业地区的大局下,东莞出现了艰难的转型期。“倒闭潮”的袭来,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冲击的造成,另外也是东莞转型的极端表现,而处于莞深港这条产业链条低端的东莞,其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业,制造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正面临转变成外向经济的瓶颈。
东莞产业格局的升级转型必定会影响珠三角地区其他的城市,而香港台湾等外贸枢纽的由于金融风暴的冲击,也会直接的影响东莞和深圳,进一步来说,可以说是催化了东莞的这场产业升级的浪潮。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厂商之间需要的是信任和互相合作,珠三角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发展基地,其中单个地区的发展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其他的地区的发展,影响整个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