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通鲁苏航道后建7个港口
2008-11-18 12:3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建国后,运河沿岸百废待兴,我省开始对运河航道展开了专门治理。1972年,随着伊家河复航工程的竣工,鲁苏断航数十年的历史结束了,原本只能在南四湖航行的船只从此可以顺着京杭运河南下,航道被打通了。
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运输企业和船户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不仅鲁苏间船舶往来不断,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的船只亦直抵济宁、枣庄揽货,京杭运河步入了良性有序的发展时期。
> 1991年,我省交通港航管理部门以及沿线城市,向国家申报了京杭大运河济宁—徐州段续建工程。这是我省迄今为止最大的内河航运建设工程,新建、扩建了济宁、郭庄、太平、滕州、留庄、付村、台儿庄7个沿河港口,新增年吞吐能力1550万吨。2000年11月,工程全线贯通,这为今后运河经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沿着京杭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一条运河经济带已经悄然形成,航运业以及其相关产业迅速崛起。据统计,目前航运从业人数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千余人,增加到现在的20余万人,年航运总收入超过40亿元,单上缴国家税费就达到3亿元。沿河百姓也尝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暂不说靠河致富的船户,单拿滕州港来说,一年就有超过40万元的装卸费塞到当地村民的钱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