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找准突破口 凿开幸福渠

2008-11-20 14:3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城市制造业与农村劳动力的加速转移,使郊区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二元结构问题集中的地区。沈阳市于洪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创新工作思路,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为桥梁,构建起与“母城”互补共进、同步发展、和谐一体的全新发展格局。 
    一份源自辽宁省政府的县区综合实力排名资料显示:在全省74个涉农县市区中,于洪区由2002年的第17位,跃升至2007年的第4位。今年1至9月,于洪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5亿元,增长24.5%;地方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84.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584元,增长22.1%。 
    循着科学发展的路径,牢牢把握建设沈阳大工业区这一主题,于洪区在创新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大都市郊区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特色之路。 
    板块布局成就错位发展 
    似一轮弯月环抱沈阳城区的于洪区,曾被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牢牢裹足,地区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工业往哪儿摆?怎么让农民多挣钱,得到更多保障? 
    经过深思熟虑后,于洪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的总体发展目标,决心摒弃被动承接的老路子,谋求错位发展、科学发展,用配套产业、服务产业补充完善沈阳市工业产业链条,主动吸引中心城市辐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如何错位?于洪区把“点”首先打在了布局发展“板块经济”上,让工业项目在划定区域内集中摆放,互动发展。“城市化不是简单地摊大饼,那样只能把实力越摊越薄。 ”区委书记王开军形容“板块经济”为有机联结的“葡萄串”。依托板块,政府可以集中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起来的基础设施也能得到充分利用,各个经济板块间相互支撑,彼此拉动。比如工业板块为农业板块消化富余劳动力,城建板块为工业板块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吸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商业板块为工业板块提供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由于科学规划及调控先行,于洪区各个“经济板块”都较好保证了投资的高密度、高强度和高环保度。 
    错位思路是“板块经济”良性运转的内在维系。为避免与“母城”工业同质竞争,重复建设,于洪区主动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在配套服务上下足功夫。在城区整车生产如火如荼之时,于洪区致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等配套产业,五金产业园以金杯零部件、中车车桥为代表的配套型企业形成了有力的新兴竞争优势;伴随着众多大品牌、大体量家具卖场落户邻区,于洪区集中精力做强家具生产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后厂”供给“前店”;同样,该区的食品、鞋业等产业集群也与“母城”工业形成了产业互补。 
    瞄准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发展的物流需求,于洪区借力我省实施的“区港联动”战略,大力兴起物流产业建设。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于洪区规划建设3个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为沈阳大工业区乃至东北地区的工业产业提供原材料、制成品的集中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服务,成为沈阳陆港联运枢纽和辐射东北的生产要素集散基地。 
    龙头效应激活现代农业 
    改变“农大工小”的“二元模式”,于洪区把农业发展目标锁定在“高、精、优”上:走“以点带面,以近带远”之路,带动农业“板块经济”的整体繁荣和强大。 
    今年以来,于洪区投入4000余万元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是去年的2.7倍。以九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全区产业调整面积达到2万余亩,调整幅度为历年之最。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的显著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该区以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为圆心,推广建设农业研发基地、农村科技示范户,开展免费培训,大力推广日光温室高效节能、立体栽培、畜禽规范化养殖等农业先进技术,加快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步伐。目前,于洪区温室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占全区保护地面积的48.5%;各类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0个,农民专业协会20个,专业村级合作社13个,带动农户2.3万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多个领域。 
    发挥大项目、大企业的牵动作用,是于洪区加快农业发展的另一个有力法宝。在“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下,农民生产向订单农业和专业化生产经营过渡,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良性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龙头企业的壮大,带动起一片又一片示范区,带动了于洪区农业工厂化、设施化、集约化的新一轮发展。全区建成农业园区12处、农业生产基地10处、富民经济小区157个,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338亩,农业基地生产已经带动11.6万户农民走上现代化的致富新路。 
为引导各种优质资本加速向农村流动,于洪区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区级财政反哺农业的高效机制,并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近郊区向西北远郊村资本扩张。 “以近带远”,将近郊的资金与远郊的土地资源科学有效重组,组织现代农业项目对接,实现双赢的发展思路由此诞生。 
    沙河子村是于洪区近郊发展较早的村,而陆家村是于洪区远郊的贫困村。对接合作后,沙河子村在陆家村建立了高科技、高效益的2.7万平方米无土栽培大棚,产出的波士顿奶油生菜、荷兰无籽黄瓜远销海外,每平方米产值达1300元。陆家村也打破了过去大农业种植方式,加速向农民工人化、农业机械化、种植科技化、村屯城镇化的目标靠拢。目前,于洪区已经有3个近郊街道的7个村、两家企业与远郊乡街的9个村进行合作,建起11个农业园区、养殖园区和深加工园区,带动4000多人就业。 
    统筹兼顾拉近城乡距离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和谐发展一直是于洪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6年,于洪区委、区政府提出要用3年时间在全区彻底“消灭”茅草房、土坯房。至今,该区累计投资1850万元资金,为1700户低收入农民建起新房,提前兑现了当年的承诺。为从根本上改变地区环境,该区启动“减排消污”工程,沈水湾污水处理厂、沙岭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启用。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棚户区——杨士地区现在被广厦林立的于洪新城所取代;曾经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臭水泡,如今变成沈阳市最大的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湖——丁香湖,使该地区水湿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对改善沈阳北部区域地表水系生态环境和调节生态功能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今年,于洪区又投入1.7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开展助学、助残、助老、助医、助就业和助房6项工程。该区在沈阳市率先启动了6种大病特殊救助和住院费用零元起付报销政策,对城镇特困居民实行“六减一免”政策,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直接惠及百姓两万人次,全区农业人口参合率达100%;建成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达标率和覆盖率达到了100%。 
    住上亮堂的房子,出门就能逛上公园,看病也有了保险,农民们说:“城里人有的,咱也有了。 ”为进一步加强“软”建设,于洪区在我省率先实行“以区为主,垂直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沈阳市率先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投入11.5亿元先后改扩建56中学、职教中心等13所学校。在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该区以发展特色教育为切入点,打造 “名师名校”工程,全面提升全区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完善社会化培训网络,异地新建了区职教中心,建成了国家数控中心于洪培训基地,把职业教育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设立就业培训基金会,建立4个就业技能培训基地,让农民有了免费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让科学发展观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也让人们生活得更加从容。每到傍晚,沈阳市目前面积最大的区级公共广场——于洪区和谐广场上都会聚集着众多休闲娱乐的身影。区里建起了文化大厦,组建了文工团,引进了关东情大剧院,区文化馆还晋升为国家一级馆,丰富、先进的文化正推动着更深层次的 “城市化”融入、渗透到于洪人的生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