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湖北发展机遇
2008-11-22 17: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下滑,是经济周期性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释放各种矛盾和压力的必要过程,将会为新一轮世界经济繁荣积蓄力量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新政的出台,如何选准湖北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使湖北经济继续保持近几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湖北是一个内生性经济很强的省份,自身的一些宏观条件优势和特点增加了抵御危机的力量
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向下调整,是经济周期性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释放各种矛盾和压力的必要过程,将会为新一轮世界经济繁荣积蓄力量。湖北地处内陆,是一个内生性经济很强的省份,自身的一些宏观条件优势和特点增加了抵御危机的力量。
湖北经济外贸依存度较低,全省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不到12%,此次金融危机虽然对湖北出口企业和部分产品造成严重影响,但短期内不会改变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世界性经济变化和趋势之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的丰收和发展是抵抗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湖北金融机构、企业融资结构相对单一,表现出较强的抗击性。
湖北近年来对第三产业高度重视,投资力度加强,基础条件在中部地区相对较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中部省份比重最高,而第三产业成本低,更有抗风险能力。
湖北在扩大内需中,货物运送半径短,以武汉为中心的集散地优势作用将更加突出。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和重新“洗牌”有利于中国,中国经济形势变化和重新“洗牌”有利于湖北
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机遇。如降低利率、取消信贷规模、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湖北人口在中部6省居第4位,但金融业产值居第一位。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湖北。
产业转移带来机遇。受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一批企业内迁转移,湖北作为承东启西的“桥头堡”,是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首选之地。
产业升级转型带来机遇。“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节能减排,成为科学发展硬措施,有利于“逼迫”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
“瓶颈”制约因素缓解机遇。湖北发展一直受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受金融危机影响,这些问题逐步有所缓解,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经济发展思路应更多地把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增加供给上,以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
扩大内需与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把着力点放在增加有效供给上。支持大企业,扶持小企业,培育新企业,引导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努力改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培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加强亏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提高生存能力。
扩大内需与加大投资力度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南水北调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积极争取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趋松的有利时机,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激活房地产销售市场。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强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把资金更多地向交通、电力、水利、农技等方面倾斜。在尊重农民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实施腾地(宅基地)建镇。搞好规划,完善小城镇的供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扩大内需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巩固一产业,提高二产业,发展三产业,确保各产业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比例关系更加协调。重点抓好市场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开发新产品,推进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发展最终消费品。以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和平台,策划一批吸引国际国内产业、企业、项目集聚的概念和题材,承接国内外高层次产业转移,以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扩大内需与促进消费需求相结合。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大力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加强信息对接和服务,帮助企业深入分析农村需求和农民消费的特点,大力开发生产适合农村和农民消费需求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并完善售后服务。实行对农民购买家电进行补贴的措施,以刺激消费,促进生产。加快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提高物流、冷藏、配送水平,更好地服务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村消费者。
扩大内需与着力改善民生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健全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解决影响即期消费的体制性问题。做好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和外出打工回流人员安置工作,鼓励下岗人员重新创业。
充分利用国家宏观政策,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合理利用国家货币政策,有效缓解流动性过剩与资金紧张的矛盾。为了应对“金融海啸”,10月份国家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与国际接轨实现单一的利率锁定,为资金投入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条通道。我省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银企对接,提高政府及金融机构为企业服务的力度、水平及质量,加大政府担保公司资金担保力度,拓宽政府各类投资公司融资渠道,搭建为企业服务的信息平台及互动管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
加快土地要素市场建设,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尽快释放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能量,通过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推动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从而达到增加供给、拉动农村消费的双向目的。
充分利用财税资源,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一是充分利用财税手段,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通过增值税转型抵扣政策,为企业的发展输血、造血,运用所得税并轨政策为企业松绑、减负。将日益充裕的公共财政的一部分用于优势企业的发展上,通过对企业的扶持,积极培植财源、税源,壮大公共财政,形成良性循环。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民间投资。现阶段首先要改革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及土地审批制度。除国有外,原则上民间投资一律放开,审批权下放到县一级,省级进行备案;其他一些前置性的审批改为建成后再进行核查,以便减少中间环节,为民间投资创业提供便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