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关:15项措施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2008-11-28 9:3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为了支持帮助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厦门关区对外贸易持续稳步发展,11月24日,厦门海关出台了15项具体帮扶措施。对厦门海关出口企业的出口报关单证明联签发时间将由原来企业申请后5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
据了解,厦门海关将在总关和各业务现场成立“支持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调研组,及时了解企业困难;并成立“支持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协调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协调,实行企业通关疑难信息日报制度,做到急事特办。同时,加强对近期国家出台扩大内需和鼓励进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对关区优势产业、特色行业、支柱企业,提供预归类和政策指导服务;在厦门海关业务办公楼设立“归类、审价、减免税业务咨询岗”;在海关门户网站上开辟“政策宣传”专栏;公布服务热线电话:0592-2152903,为企业办事提供咨询服务。
为提高通关效率,海关将“快速放行通道”比例扩大到进出口报关单量的50%,并将地方政府重点扶持、海关认定的低风险B类企业、低风险应税报关单纳入快速通道管理;对非查验出口货物当日放行,预约查验出口货物当日验放;审价报关单在资料齐全、真实、有效的情况下,进口2个工作日内、出口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价作业;将出口报关单证明联签发时间由原来企业申请后5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
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海关实行担保通关,即非AA类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担保的前提下,采取先放后税等快速通关措施;如企业提供银行担保确有困难的,采用特事特办,报总署审批后,实施资产质押担保,对大型国企,实行银行总担保下子、分公司先放后税措施;对于资金特别困难企业,经批准提供银行担保或货物抵押后,实行分批缴纳税款;在综合评估企业的类别、资信、守法状况的基础上,适度缩小征收保证金的范围和金额,增加加工贸易企业风险保证金担保形式。
在提高物流效率方面,海关着重推进业务改革整合,在落实运抵报告和实货验放的前提下,对诚信度较好的企业实行“提前报关、卡口分流、实货验放”监管模式;推广无纸通关模式;拓展“征税进口货物绿色通道”、“审价绿色通道”实施范围;将空港与保税区之间空运联程转关模式推广到空港与出口加工区之间。同时,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力支持海沧保税港区建设,确保如期封关运作;积极推进象屿保税区、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和东渡港区“三区”整合;对加工贸易成品、半成品、边角余料,简化内销审批手续,缩短内销归类、审价、审单、征税等时限,实现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
为了让更多企业享受“守法便利”,海关将对企业实行实时动态分类管理制度,及时帮助有条件的企业上调管理类别;缩短企业申请A类、AA类的审批时间,其中A类审批时间和AA类上报总署审批时间各缩短5个工作日;对A类、AA类企业提供提前申报、预约报关、门到门服务、适用较低查验率、优先办理通关手续、优先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换证及报关员注册登记手续。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海关对企业慎用扣人、扣物、查封、冻结等办案强制措施,尽可能减少因案件处理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对于案件简单、事实清楚的违规案件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随着海协会和海基会签署“四项协议”,海关也正在主动研究协议生效后的海关监管服务措施,同时推动关区建立对台贸易货运快递配送监管中心、台货物流中心;对“台交会”、“海交会”等重大涉台经贸活动也将提供“一条龙”服务。
从2008年11月起,厦门海关启动出口数据日、旬报应急机制,第一时间为省市党政提供急需的关区外贸进出口数据;对关区企业的数据咨询实行随到随办、加班速办;加强进出口统计监测预警服务,及时反映关区进出口动态、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并从海关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此外,厦门海关将继续扩大与内陆海关的“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拓展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合作项目;推动国际中转、海上驳运、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快速发展;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