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航空公司

上航——中国民航改革的成功范例

2008-11-29 11:2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阮祖瑞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民航实行改革的第23个年头,作为率先的实践者——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航”),伴随民航改革的步伐走过了23年的历程。这段历史是企业与国家经济交相辉映、脉搏共同跳动的历史,客观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成为民航改革的成功范例。
改革开放的产物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1985年1月7日,国务院批转民航局 《关于民航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报告》,民航管理体制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上海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而空中交通的不便阻碍了对外交往,困扰着上海市的领导。当时主政的汪道涵市长提出上海应该 “海纳百川、万商云集”,上海要成立航空公司。作为上航创建的决策者,汪道涵市长亲力亲为筹建上航。1985年的农历正月初四,汪道涵市长点将,召见时任上海市政府交通办领导的贺彭年,亲自交代组建上航。
    ——1985年2月份,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组建上海航空公司。3月8日,上海市向国务院请示,要求组建上海航空公司。
    ——1985年4月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主持国务院第2次民航工作会议,原则同意组建上海航空公司。
    ——1985年5月11日,民航局批复同意。
    经过半年时间的紧张筹备,1985年12月份上航取得民航局颁发的 《经营许可证》和工商局颁发的 《营业执照》,上海航空公司于1985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成为民航改革后第一个成立的非民航局直属的航空公司。
    上航组建时条件极为艰苦,但上航的幸运之处在于拿到了 “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政策,支持、扶持它的领导和部门都没有成为上航的 “婆婆”,而是放手把上航推向市场的海洋,在改革的浪潮中,使上航成为自主的决策者和生产经营者。
“四步”跨入国际航空主流市场
    上海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确定了上航在上海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并指出 “上航成立是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全局中的一步重要棋子。”历任上海市委、市府领导都保持了一个传统,就是把上航发展作为上海改革发展的一部分。
    第一步——破冰初创
    上海市根据 “四个中心”建设的要求,于1985年12月30日成立上海航空公司,打破了中国民航独家经营的格局。
    公司初创时,属于计划体制之外,与计划体制的资源无缘,上航人 “头顶蓝天、脚踏机坪”,把大客车当机场办公室,硬是靠5架 “二手”波音707飞机,开始了艰难的起飞。旧飞机故障多,飞一次就得花30多个小时进行维护。年轻的上航在物资基础、技术力量与管理经验等方面在中国民航界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国民航界站住脚并求发展?
    上航领导看准了当时民航界一个亟须改革的突出问题:国内外旅客对民航需求的增长和航空产品、服务跟不上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个不适应的矛盾就是上航的生存点,提出 “上航运力在民航无足轻重,如不能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改革和创新,几乎没有存在的必要”。公司要生存发展,惟一途径就是改革创新,在确保安全基础上,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具有强烈市场意识并且作为上航文化最基础的内容 “安全第一、旅客至上、优质服务、树立信誉”的企业精神也由此产生。
    上航成立第一年:建立了沪京、沪穗等航班,共运送旅客10.5万人次,货邮1750吨,平均客座率达92%。尽管业绩微小,但上航 “小毛巾”、 “饮料不限量”、 “延时售票”等服务上的改革与创新使曾受冷遇的旅客耳目一新,传为美谈。社会上感觉上航的出现给民航服务改革吹来了一股暖风。
    上航的出现很快引起了世界民航界的注意,1987年 《世界民航年鉴》对中国民航业做了如此介绍:CAAC(中国民航),领导是胡逸洲 (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SAL(上海航空公司)领导是贺彭年 (时任上航董事长兼总经理)。实力如此悬殊的二者相提并论。
    第二步——二次创业
    1989年1月18日,重庆发生了伊尔-18空难事件,民航局要求所有老龄飞机停飞检修。这对上航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仅有的5架老龄707飞机全部被停,又统统卖掉,上航由此成为一个 “无机”公司。
    面对 “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上航领导经过慎重研究,认为 “无机”期间对公司来讲既是一个危机,又是一个培训员工的难得机会,决定 “送出去、请进来”开展全员大培训。送飞行、机务等人员到美国波音公司接受培训,并请新加坡航空公司教员来上航培训乘务员。通过集中、强化、高标准的培训,公司人力资源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一重要决策和举措为公司后来快速发展打下了非常宝贵、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同时,上航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引进飞机的巨额资金问题,在国内地方企业中首先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引进新飞机。从 “无机”公司到引进全新B757机型和建设基地,在新起点、新高度上,上航开始二次创业。从1989年底引进第一架波音B757飞机到1995年上航已经拥有8架B757、B767飞机,建立了一套集中指挥、统一经营的管理体系,建成了上航完整的基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航线网络,上航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第三步——全面发展
    1995年,周赤总经理带领上航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开始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上航有了六家主要股东:联和投资有限公司 (市政府直属企业)占股本总额的40.66%、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占股本总额的14.65%、锦江国际 (集团)有限公司占股本总额的9.02%、对外经济贸易实业公司占股本总额的4.93%、汉森进出口有限公司占股本总额的1.5%、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占股本总额的1.5%,以上国有资产总份额占70%左右,公众股占30%左右。公司形成了规范的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履行 《公司法》规定的职责,聘请了外部董事、监事,率先解决了 “内部人管理”的问题,走上了稳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显现了各方面的特点: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上航产权关系清晰,资产责任明确,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各自按职责和程序运作,建立了科学的决策、经营和激励、约束机制。上航董事会成员中,既有产权的代表,又有精通战略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专家,不但能从利益格局出发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而且能对公司经营班子正确指导和约束,真正成为企业的决策中心,在行业中特点明显。
    二是区位和市场优势。以上海为基地的上海航空公司,抓住我国民航业新一轮增长周期带来的发展机遇。第一,上海经济增长优势带来的上航成长空间优势。第二,上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所带来的上航成长空间优势。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大型客机可以从上海不加油直飞世界各主要城市;上海又处远东中心地区,从上海飞往亚洲主要城市可一日往返;上海飞往我国的南端、北端、西端等主要城市,航程都不超过4小时。上航充分发挥基地航空公司在建设航空枢纽中的作用,积极开展航班集群设计,构建中枢航线网络,增强了竞争力。
    三是品牌效应突出。上航通过开展创建 “旅客满意工程”,创建服务精品,推进上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规范优质服务,包括拓展了针对特殊服务对象的 “家庭式温馨服务”、上航常旅客计划等,得到了中外旅客的普遍赞誉,使上航的服务理念和品牌优势不断发扬光大,上航LOGO成为国内著名商标。
    四是资源结构合理。上航在企业制度和成长 空间上的特点,有效地扩展 为资本结构、机队航线结构、组织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等方面的能力。资本结构:曾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增资扩股,使上航的资本结构不断优化。机队航线结构:通过机队优化调整,形成了由大型和中型波音系列飞机组成的先进、合理机队规模。形成了与国内外航空公司具有战略协作关系的航线网络。组织人力资源:机构设置科学,整体营运精练、灵活。完善的员工培训系统,与南航大、工技大合办飞行学院,使公司人力资源素质和总量不断提升。技术装备:上航已经形成了3个中心,分别为模拟机中心、飞行放行中心和运控中心。上航的信息技术建设、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订票系统、收益管理系统、飞行维护系统等处于民航行业先进水平。
    在全面发展阶段,为上航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二是经营结构调整优化,三是规模实力迅速增长,四是关键核心能力提升。
    第四步——战略展开
    2002年11月份,上航在国内A股市场成功上市。随着上海 “四个中心”建设不断推进,上航形成了枢纽化、国际化、集团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在中国民航重组大背景中上航坚持自主发展的路子,成功受让了中联航、组建了旅游集团等,并加入了国际最大的航空联盟——星空联盟,开辟国际航线、中转联程,上航进入了国际航空主流市场。
    一是明确发展定位,坚定发展信心。
    作为主基地位于上海的航空企业,上航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息息相关。上航把未来的发展放在上海 “四个中心”建设的城市定位和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的国家战略下,放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下,放在世博会召开和长三角联动发展的大格局下来思考和谋划。确定了 “枢纽化、国际化、集团化”的战略定位。枢纽化:抓住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的机遇,拓展国内国际航线、构建航班波峰、提高枢纽功能、加快中枢营运步伐,确立上航中枢承运人的地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的建设作贡献;国际化:以加入星空联盟为契机,抓住国际合作的有利时机,在战略、管理、服务、航线、产品等方面与国际民航业
    的先进标准全面对标,加快跨入国
    际市场的步伐,实现江泽民题词
    “把上海航空公司办成具有国
    际水平的航空公司”的目
    标;集团化:在大力发
    展现代服务业的宏观背景下,实现以航空运输为主体,以相关产业为补充,提高集团企业的贡献率。
    二是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式有效发展道路。
    上航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国际看,上航加入星空联盟,既带来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国内看,一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航空运输企业主业盈利空间大为缩小。
    因此,上航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注重发展质量、发展途径和发展内涵。第一,实现营销能力的创新提高。主动研究营销渠道的变化,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扩大电子商务功能,提高网络直销比例,打造产品联合销售链。第二,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创新。以加入星空联盟为契机,系统设计空中和地面服务产品,树立上航航线和服务产品高端品牌形象,提高收益水平。第三,深化改进提高活动。围绕降本增效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创新改进和精益管理活动。第四,实施管理流程的再造重组,整合相关资源,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能力。第五,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抓紧飞行、机务、签派等重要岗位的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与企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先进企业文化是上航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上航在23年的创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企业文化也同时在创业中形成,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且逐步完善形成了上航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突出安全文化,打造企业基础
    “安全是生命线”,上航从成立之初就确立 “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不懈把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的生命线思想和服务特色贯穿到公司的各个方面,并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上航自身特有的安全文化。 “安全第一、优质服务、顾客至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质量方针不断深入员工的思想,确保了上航连续23年的飞行安全,为上航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立核心价值观,铸造企业灵魂
    在初步完成产权结构的调整后,上航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和完善并形成了 以价值观为核心 的 、特色明显的企业文化体系。以坚持 “向社会、顾客、股东和员工负责的高度统一”的上航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形成了员工团结奋斗和各相关方的共同思想和利益基础,涌现了吴尔愉、周志良等众多敬业爱岗的劳动模范,铸造了企业的灵魂。
    倡导追求卓越,推进战略展开
    上航积极倡导 “坚持标准、求真务实、首问责任、高效协同”的工作作风和 “安全第一、顾客至上、优质服务、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通过推行六西格玛的管理理念,追求 “零缺陷”,并把它提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使六西格玛管理在文化层面和操作层面高度统一。通过六西格玛管理——这一追求卓越的品质管理方法的实施,使员工树立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强烈信念,使追求 “零缺陷”、 “我要做得更好”的文化深入人心,从而保证了上航战略展开。
    构建和谐关系,确保企业稳定
    积极构建和谐企业,按照公司党委“员工思想统一、劳动关系稳定、管理科学民主、经营守法诚信、利益分配公平、人际关系和谐”的要求,切实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多年来,上航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视员工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实施了 “十大民心”工程,使员工充分享受了公司发展带来的福利待遇,对凝聚员工起到了积极作用。
面向未来展翅高飞
    上航经过23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规模和效益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集团公司。
    从成立之初1000万美元起家,截止到2007年底,上航已有300多亿元总经营资产。与1986年相比总资产增加了350倍;66架上航不同机型的飞机在蓝天飞翔,年飞行小时为1986年的109倍;公司年运送旅客量已近1000万人次,为1986年的90倍;总周转量为1986年的1590倍;飞行人力资源数为成立之初的60倍;在航线网络遍布全国70多城市的基础上,上航足迹还踏进了东亚、东南亚以及欧洲、北美。目前上航已拥有170多条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与此同时,上航形成了以物流、旅游等与主业相关的产业链。
    上航在23年发展历程中,曾创造了 “六个国内民航业第一”:1985年12月份,上航作为由地方投资组建的中国第一家商业性航空公司,首开民航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改革之先河;1998年,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上航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目标,是国内航空公司中惟一盈利的企业,成为民航业第一家获得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的航空公司;2002年11月份,上航成为中国第一家整体上市的航空公司;2003年,上航在 “非典”中经受了巨大经营困难的考验,实现了盈利,而且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获得民航总局安全、准点和效益三项大奖的航空公司;2004年,上航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国际航协IOSA评审的航空公司,在安全运行上率先以更高的国际标准不断改进管理;2007年,上航成为国内第一家加入世界最
    大航空联盟 (星空联盟)的航空公
    司,表明上航的经营业绩和管
    理水平得到了国际主流航空公
    司的认同。
    上航连续6年获得上
    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广泛
    参与和支持社会各种公益
    事业。多年来,上航获得
    了全国五一劳动奖、中
    国500强企业、中国企
    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中国企业形象AAA级单
    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
    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
    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等
    多项荣誉称号。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
    中上航发展壮大的历史,我们
    深深感到: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艰巨的前行,这场变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蹉而就,但方向和道路正确,成效和功绩巨大,必须不停顿迈进;改革开放要继续解放思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观有机统一,在解决改革开放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上取得新进展。
    上航经过23年的发展,经历了众多的艰难和险阻。在新的发展阶段,上航的前进道路上还会有许多的困难和坎坷。只要以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上航一定能克服困难,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上航,这只仙鹤将会更加展翅飞翔,飞得更高更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