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村商务信息化湖北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2008-11-29 11:2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记者 陈玉容 特约记者 李世艳
位于湖北仙洪试验区的洪湖市,是国家商务部核准的湖北省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洪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亲自带领农业、财政等部门的专业人士现场办公,专题研究部署商务信息工作,扎扎实实为农民、农村、农业办好事,办实事,受到了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
近日,记者实地考察了洪湖市乡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站点,采访了洪湖市市长助理唐忠红。
记者:洪湖市作为湖北省惟一的国家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市,有哪些独特的天然优势和区位条件?
唐忠红:洪湖市国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下辖3个管理区,17个乡镇,465个行政村,总人口90多万人。境内自然环境优越,有大小湖泊102个,拥有水面129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34.1%,是以发展水产业为主的水产大市。一曲 《洪湖水》,更使洪湖鱼米乡闻名于世。
洪湖市依托洪湖大湖丰富的水产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连年位居全省县市第一、全国县市第二,并成为江汉平原水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基地。特别是武汉经济圈和仙洪试验区的建设,汉洪监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启动,对洪湖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崭新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记者:2007年国家商务部批准洪湖市为湖北省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试点县市,请您介绍一下洪湖市农村商务信息目前试点建设的整体情况。
唐忠红:近年来,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效应明显。洪湖市能够成为全国20个试点县之一,我们深深地感到国家对农村商务信息工作的期望和重视。
在加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五点:一是落实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层级责任;二是建立了26个信息站点;三是组织了5期信息员培训班,培训农副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信息员等652人 (次);四是搭建了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工作平台——洪湖水产品商网,正在开发 “农信商务通”卡;五是组织并参加了6次网上对接会。
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农民对市场信息价值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促进了农民对接市场。打破了过去那种一家一户小农生产经营旧格局,出现了 “科技信息引导生产、市场信息引导流通”的可喜变化。
2.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秋季农副产品网上对接会上,洪湖市农副产品成交总额达6776万元,其中意向成交4666万元,实际成交2110万元,涉及的农副产品有大闸蟹、板鸭、四大家鱼、大米等,在全国20个试点县市中排名第4名。
3.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对信息价值的认识。据统计,自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建设试点启动以来,全市参加网上对接会的涉农企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等供销商户达350多户,收集整理供求信息486条,涉及农副产品及加工品100多种。
记者:请谈谈洪湖市在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唐忠红:我们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主要抓了四个方面:
一是稳步推进信息站 (点)建设。在信息站 (点)的总体布局上,我们主要做到了 “五个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与 “一村一品”产业特色乡村规划相结合,与 “万村千乡”农家店规划相结合,与农村种养殖协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划相结合,与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布局规划相结合。在信息站 (点)硬件设施配备上,我们严格做到 “八有”,即有组织机构,有专用工作室,有上网设备及打印、传真设备,有专 (兼)职工作人员,有统一制作的标牌,有信息发布栏,有上墙工作制度,有台账卡登记簿。在信息站(点)管理上,我们严格实施 “五制”,即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信息培训制、信息查询登记制、考核奖惩制。
二是以不断提高信息员操作技能为目的定期培训信息员。在师资力量上,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在培训场所的选择上,以优质的教学环境为主。在教材选择上,我们以农民需要为主,专门编印了1500册 《洪湖市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知识读本》。在时间安排上,我们以农民的农时为准,人手一台电脑,采取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每期培训后,我们都要以问卷调查、征集意见等方式征求学员意见,对下一期培训内容、方式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截止到目前,我们分层次、分阶段、有选择的对全市信息员、需求迫切的流通大户、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乡镇商务信息助理等652人 (次)进行了五期培训。经过考核,共培训合格人员635名,培训合格率达97.3%。
三是搭建商务信息工作平台。洪湖市水产品商网是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和业务管理平台。我们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网的技术力量,升级改造了洪湖农村商务信息网络平台,以网络服务于民。设置的8个栏目板块,如三农动态、政策信息、购销服务、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等,进一步拓展了农副产品市场的空间和内容,建立了一条农副产品流通销售的快车道。
四是开展网上购销对接服务。为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依托新农村商网、洪湖水产品商网分别组织了8次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反馈、对接各类相关信息,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通过努力工作,目前洪湖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三大网络:一是由市级信息服务站到各乡镇、村组、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组织、“万村千乡”农家店信息点的商务信息服务站 (点)网络;二是由市级服务站信息员到乡镇、村组、企业、 “万村千乡”店信息员、种养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人员等通过培训形成的近600多人的人才资源网络;三是依托洪湖水产品商网及对接会建立的各乡镇分站、村组、协会信息点及农户的农产品供销平台网络。通过这三个网络的建立和运行,不断地推动洪湖市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的建设,促进洪湖市农村商务流通的发展。
记者:请您谈谈下一步洪湖市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建设重点。
唐忠红:洪湖市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农民拓展流通、利用信息致富的热情,也提高了我们进一步推进试点的信心。下一阶段我
们的工作重点是:
一是进一步建设好、巩固好、
保持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点的
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先
进典型,把这项工作抓好,抓
落实,抓出成效。
二是强化信息员操作技
能,从制度和管理上鼓励信息
员迅速提高操作技能。
三是开发 “农信商务通”
卡,以卡利农利民。依托移动公
司技术部门力量,有效地整合洪湖水产品商网的服务功能,开发使用“农信商务通”卡,让农民朋友享受通过手机查询市场供求信息或发布信息的便利,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
四是针对洪湖农副产品收获季节的实际状况,适时地组织参加对接会或信息发布会,缓解基层农民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而产生的 “卖难”、 “买难”问题。同时,将对接会工作常态化,满足农民日常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