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经济形势分析

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2008-11-30 9: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农业的多种功能日益凸现,农业的基础作用日益彰显。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做好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不断增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农村不少地区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对此,有关部门要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充分认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可持续的有效资金投入,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让农民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本身也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是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要加大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积极支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需要。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淡水等农业资源短缺,依靠资源增加产量空间有限。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主要还是依靠科技。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逐年提高,贡献很大,但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与农业和农村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一些重点领域技术成果还较缺乏;科研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投入仍然相对较低。改变这种状况、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新思路、新办法。从产业发展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农业的生产主体、生产组织形式,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方式所具有的鲜明的产业特点,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产业条件和体制环境,切实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务实高效的农业科技进步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水平。这就要求各类金融机构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支持相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及转化应用,为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还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迫切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延伸。但要看到,目前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已经逐渐由单纯的生产环节服务向资金、技术、信息、加工、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扩展,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任务还很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支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强化流通设施建设,创新流通方式,畅通流通渠道,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同时,对各类为农民提供农资配送、农技推广、植物保护、疫病防控、农业信息、产品营销、农机作业等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服务主体,金融机构也要加大服务力度。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要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层次、个性化决定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化。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开发和创新金融产品。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创新中长期贷款方式,满足小城镇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农村电网、路网、通讯网建设改造等信贷需求。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流通体系建设、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要适应发展中小企业的需要,完善农户贷款联保制度,大力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和小企业集群发展。要适应农户融资需求的变化,放宽农户小额贷款对象、额度、利率和期限,将城市成熟的金融产品推广到农村,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农民财产、健康、意外等各种形式的保险产品。要适应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需要,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发挥引导生产、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作用。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信贷“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操作流程,简捷贷款办理手续,提高贷款发放效率。要积极开办金融超市,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并对大额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上门服务。要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开办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在农民主要聚居地设立ATM机和自助银行,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度。要对少数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生产季节性强的村镇,提供代理或流动上门服务。要引导推行涉农金融业务产品的流程、价格、贷款公开制度,实施“阳光放贷”,提高农民获得公平贷款权的机会。此外,要健全登记、托管、交易和清算制度,加快农村金融现代化清算系统建设,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持续的金融服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