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与航空装备展亮相珠海航展
2008-11-5 11: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1月4日,人们在第七届中国航展现场惊喜地发现,一个以记录"5·12"汶川大地震为重要内容的《生命之翼--抗震救灾与航空装备展》在珠海航展中心开展,它的展出成为第七届中国航展独具匠心的风景。
"抗震救灾与航空装备展,是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和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梁光烈出席开幕式后观的第一个展。"主办方--中国航空学会科普工作部委员王旭东兴奋地说,在世界性的珠海航展上举办如此展览,旨在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普及航空救灾知识,反思我国航空救灾救援的能力。
在三号馆旁,面积900平方米的由三顶大帐篷搭建而成的特殊展馆里,共展出了240多幅由新闻记者及汶川特大地震亲历者所拍摄的图片,它全景展现了抗震救灾航空救援行动和航空救灾救援知识,吸引了众多人驻足观看。同时在室外机坪展出的参加汶川救灾的三个英雄机组及其功勋飞机--空军运八飞机、陆航米171直升机和交通部救捞局EC225大型直升机则纷纷引来前来合影留念的人群。
据了解,由于直升机具有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前后左右飞行的特点,在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军民用领域已非常广泛地使用直升机。发达国家在发生灾情时,用直升机进行抢险救灾已非常普遍。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多、山多、地形复杂,地震、洪灾、火灾、风灾、冰雪灾、矿难等又频频发生,不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抢险救灾很难掌握主动权。汶川救灾的成功经验表明:航空减灾是最重要的科学减灾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航空救援力量是社会应急体系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必将在我国今后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汶川救灾也暴露出了我国通用航空尤其是直升机产业薄弱的一面,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当前的航空减灾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我国的减灾救灾需求不相适应;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与我国亿万的期望不相适应。
航空减灾任重道远,航空减灾事业大有可为。